■ 访谈/文稿整理 冷静
记者:您能给我们讲讲您的革命经历吗?
王铭慈:我就从入党那年开始吧!1940年我考进了晋察冀边区“五中”,这是一所培训地方干部的学校,我们边学习还参加了招兵。百团大战停课去护理伤员,我努力学习工作积极,同年8月20日,光荣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抗大二分校招生,中央给华北一个任务:选一批小知识分子,培养连队基层干部,培养一批建国人才。抗大二分校设立了附中,招了600多人。“五中”分到了20个名额,我因上过初中算是小知识分子,被选上到抗大附中学习。
1943年春天,我们跟着抗大总校到陕北,那时正赶上国民党调三万多兵力包围封锁延安,停止给“八路军”的一切供应。陕北很穷,很多东西都是从敌占区买来的。那时,什么也运不进来,困难到没有被子盖,没有衣服穿,没有吃的,没有医疗。我们600多人去了,为解决吃穿住请示军委,朱德总司令说:“由于战争需要,你们要从学文化转到学军事。给你们每人一把锄头,开荒种地建学校;每人一支枪,练兵学打仗,保卫边区,保卫延安;每人一支笔,学马列主义,学科学文化。”这就是朱总司令给的三杆子。贺龙司令员说:“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了,我们应该给你们更安全的环境,但是现在国民党包围我们,我们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现在你们要去甘肃,那里风景很好,山清水秀。你们在温室里是经不起风雨的。现在要学会打仗,要从学文化转变为学军事。要准备每人身上穿几个枪眼,要不怕牺牲。”当时的学生也有点情绪,我们本来是来学习的,结果现在是这样的情况,还不如在前方打仗。经做思想工作,最终大家服从了组织安排。
原以为可结束每天被飞机炸得东奔西跑、没有教室、背包都当桌子用、没粮食吃状况,到延安一定有很好的教室了。完全没有想到,到了东华池,这里没有教室,人烟稀少,水不能吃,喝了会患大骨节病。但自然环境确是山清水秀,林子里落满树叶,踩上去软软的。到了那里,女生安排住旧窑洞,男同学野营,那时森林里还有豹子、野猪、狼,为保安全,男同学们用树木搭成九尺高木架建成窝棚住。晚上烧起篝火防狼伤人,白天开荒挖窑洞。我们彭绍辉校长,只有右胳膊,用特制的小镐头和大家一同劳动。
那时吃供应粮,要去几十里外的粮站往回运,没有粮袋,去背粮食用裤子当口袋装,加上劳动磨损,大家的裤子都破破烂烂。彭校长去找毛主席说:“我们的孩子现在没裤子穿”!毛主席说:“自力更生去解决,让女生纺线,男生开荒种地”。
我们女生队开始纺线,上级有规定: 交一斤头等线给三十斤粮,那年冬天我们就穿上了棉衣,粮食也解决了。第二年春暖花开时我们穿上了自己纺的线、工厂织的布做的新单衣。
我学过木工,还进行了技术革新。把当时用的小纺车改造成大纺车。由原来的纺车摇六圈抽一根线,改进后摇三圈就可抽一根线,我的大个子同学李杰用改装的纺车一天就能纺一斤二两,大大提高效率。
炊事班男同志上山烧木炭去了,我们就组建女炊事班。我是其中一员,并被推选为炊事班长。我们养了猪、羊、牛,有什么菜种都试着种,产量最大的是南瓜和土豆。
撤离延安的日子
记者:您刚刚给我们讲述了您在延安自力更生的故事,能说说其他令您难忘的故事吗?
王铭慈:1945年9月抗战胜利,我从抗大毕业。延安联司通信训练队招50人,其中10名女生,我被招上,第二年4月以收发报双优的成绩毕业。我被分配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电台,司令员是贺龙。司令部电台有两个分队,我在二十一分队见习三个月就可以单独工作,那时我二十岁。
1947年3月,胡宗南调来23万美式装备的军队进攻延安。当时边区只有25万小米加步枪的军队,敌我的力量悬殊很大。在毛主席“失地存人,人地皆存”的英明决策下,党中央决定放弃延安。
1947年3月,组建了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是副政委。“联司”(陕甘宁和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的简称)有两部电台,身强力壮的男同志带一部电台去野司工作;另一部电台仍留在“联司”。有孩子的女同志有组织地向晋绥方向转移。
敌人从3月12日就开始轰炸延安。毛主席在延安,军委电台没撤,贺龙司令员不走,我们“联司”电台也不能离开,直到3月18日, 听到炮声了,下午五点钟我们收到军委电台行军的撤离的暗号。我们把屋子的地扫干净,木炭摞的很高,把书放在桌上,证明我们是从从容容走的。那时我们还养了鸡,杀了煮了一锅,还不太熟没时间吃了,又添了些柴,我们坚信部队一定会回到延安的。
晚上十点,我们才出发。贺司令员陪我们同行。走到安塞敌人飞机来了,他命令我们下车隐蔽。我们电台分工让我负责保护收音机,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机器是不能丢的,这就是战士的枪。我背上书包,紧紧抱着收音机和棉袄下车隐蔽,飞机把两辆车都炸飞了,但人和机器都没受损。我们只好步行上路。后来有牲口来接,我们“联司”电台开始转战陕北。
光荣的任务
1947年的10月,张经武参谋长来指示我们:现在有一个光荣的任务,中央首长要看报纸,要发表新闻,要“联司”抽调五名报务技术人员,其中要有两名能发新闻。一听说是给毛主席办事,全体都报名了。我发过十个单位的全台,我觉得自己能完成此项任务。第二天“联司”三科副科长林彬(朱仕朴)宣布调令:“从联司电台抽调五名业务较强的报务员:黎锦、张清欣、邢智华、王铭慈、石保仁到中央前委新华通讯社电台工作,望大家认真埋头工作,胜利完成任务”。当天我们几个人就上路了。
到“亚洲部”我们被分到四大队,队长范长江,台长杜枚平。我和张清欣分到新闻通报台工作。任务就是把中央前委新华通讯社文件,用密码发到邯郸,由邯郸陕北新华广播电台XNCR播出。我们前后亲手将中央首长的很多重要文章发出如:1947年12月会议毛主席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是我们新闻通报台三个(杜台长也上机)榔头兵和十二个摇机员花了12个小时才发出去的。毛主席这篇报告是我遇到的最长的稿子,从晚上9点开始,我们每人发两小时一换手,摇机员两人一班,轮流干,大家紧张有序,聚精会神地工作着,到第二天上午9点才发完。1948年3月7日,毛主席发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的重要评论也是通过我们新闻通报台发出的。
优秀的西电老前辈
记者:王诤是西电的优秀革命前辈。您工作的时候,王诤是通信负责人,您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王铭慈:1947年3月12日,国民党飞机开始轰炸延安,一来就把炸弹扔到了清凉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三局通信重地也遭到了轰炸。敌人想堵我口舌,断我耳目。我所在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电台,土坡顶上虽有三挺高射机枪掩护,天线还是被炸断过几次,窑洞被炸塌。
1947年3月,毛泽东、刘少奇等转移到了清涧县的枣林沟。3月29日、30日,在此召开了中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关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组成,只带很少的机要、通信、参谋人员和警卫部队,留在陕北和胡宗南周旋。这个班子就是前委,是党的核心部分,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吸引着蒋介石的注意力及胡宗南的20多万部队。另一部分,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带领,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担负中央委托的工作。这部分人员将经由五台山前往晋察冀根据地寻找适当的工作地点,最后落脚在河北省的建屏县(平山县)。由叶剑英和杨尚昆率领的中央机关的大队人马,进入晋绥根据地。中央于4月11日发出指示:叶剑英、杨尚昆带领的队伍大部分留在晋绥根据地三交镇,并组成由叶剑英、杨尚昆为正、副书记的中央后委,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邓颖超为后委常委,王诤同志是后委成员。王局长为了战时“通信通畅广播不断”日夜奔忙,带黎东汉、崔伦组织安排中央前委的通信保证工作:一是建立晋绥转报电台,保障中央和全党全军的通信联络畅通。前委是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但为了与敌军周旋,没有固定驻地,也不可能架设大功率电台,只能自带几部小电台,和少数地区直接联系。中央决定在晋绥建立中央后方大台,负责收转中央与地方各地来往电报,并通报各地。通过转报,中央同全国各地、各战区之间构成一个电波网络。为了缩小前委这个指挥机关的目标,使蒋介石、胡宗南难以搞清楚毛泽东带领的中央指挥机关到底在哪里,当时王局长还做了许多迷惑敌人的动作。例如中国共产党的新华广播电台在太行山广播新闻,仍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的呼号。胡宗南部侦测一度误以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到了太行山,其实,毛泽东和中央核心一直转战在陕北,直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毛主席曾说,战争结束,一定要给王诤发一个最大的奖章。
王诤有三个孩子,为了工作顾不上家,撤离延安时,秦岩大姐用一个牲口,两个木箱,只能驮上两个孩子走。上级有命令,快撤,快走。白天飞机轰炸走不了。无奈,王诤和秦岩忍痛,把才生下不到两个月的女儿留在陕北老乡家。
王诤是我们通信兵的鼻祖,也是最亲密的战友,特别对我爱人林彬(朱仕朴)非常关心。1946年的端午节我和林彬在延安北关联司通信训练队结婚,王局长是我们的主婚人,还给我们拍了珍贵的结婚照。1976年1月20日,朱仕朴去通信兵部开会,不幸遭车祸头部受伤,我和幺女带着焦急的心情乘飞机去北京。到301医院脑外科得知王诤部长和黎东汉主任已来多时,他们前来安慰我们。看到首长的关心,专家精心的治疗,我放心多了。王部长多次来院看望,出院后又安排老朱到青岛康复治疗,让他能尽快康复。我亲身体会到王部长的官兵之情,他对他的下级战友是如此地真心。
平易近人的毛主席和周副主席
我调中央前委工作,见到中央首长的机会就多些。1948年三八妇女节时,周副主席请我们去开座谈会。当时除了值班的,一共去了二十多人。周副主席在门口,一个一个的握手,送到坐位上。会上周副主席先夸奖了我们一阵子,还与三个有了孩子的妈妈握手说你们辛苦了。座谈会后,周副主席说:“都别走,毛主席设便宴,请大家吃饭。”吃饭时,周副主席、任弼时司令员他们坐了一桌,毛主席带着江青和小女李讷和我坐一桌。我还记得吃的有:羊肉炖红萝卜、炒豆芽、白菜烧豆腐、酸菜黄豆,主食是豆子小米饭,煮出来的饭是粉红色的。那时虽然没有山珍海味,鸡鸭鱼肉,到现在回味起来,还是觉得心暖饭菜香。饭后,周副主席让我们参加舞会。舞会开始了,乐队奏的是慢四步,毛主席和江青入场开始跳舞了,周副主席先和三个有孩子的女同志每人跳了一圈。有人说不会跳,他说我来教你。轮到和我他跳时,周副主席问我:“你会跳吗?”我说:“你带得好我就跳得好”。他一边跳一边和我聊天,问我:“你是哪的人,有对象吗?”我说:“我都结婚了。”他问:“你爱人在哪工作?”我说在“联司”三科。他问: 叫什么名子? 我说:“叫林彬。”他噢了一声问:“那你们多长时间没见面了?”我说保密会议的时他来开会就住在我那。那时我们生活虽苦,但心情都很舒畅。到节假日就跳舞、看戏、扭秧歌,苦中有乐。
1948年12月中央领导开会期间正好碰上毛主席的生日,我们想给他过个生日,他不让办生日宴。贺老总带来个剧团说:“我们就在大祠堂唱戏给你过生日”。毛主席说:“唱戏可以,你叫人在打谷场搭个台,叫老百姓都来看。”唱戏那天有件事情令我非常感动。我拿了个椅垫子去看戏,自觉地和很多拿小凳子的坐到前面摆着一排凳子的后头等待演出。演出快开始时,首长们来了,毛主席、朱总司令、贺龙等来了以后看了看,他们就抬着凳子到后面去了。他们就是怕我们这些低凳子的看不到。官爱兵爱到了实处, 使我至今难忘。
中央前委东渡的日子
中央前委东渡去华北,落脚平山。那是我的出生地, 真想回家啊!但是部队有政策,凡是有一方家属在陕北工作,就不能走。我丈夫林彬(朱仕朴)隨彭德怀司令员在“前总”三科工作,我肯定要留下。
1948年3月21日,毛主席接见了我们,有100多人。他希望我们安心在陕北工作,延安很快就会收复。随后他就和同志们握手告别了。
离休32年了
毛泽东的题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这幅题词老人家没有写具体时间,却永远留下了一位世纪伟人的深情,对中国昨天和今天的感悟。离休后我以这幅题词为左右铭,以学为乐,学着写作。有时比上班还忙。
我觉得生活得有滋有味,很充实很温暖。1962年来到“西军电”时,我被分配在四系工作,到1982年12月离休。现在看到学校飞速的发展,我非常的开心。
陈书记对我们很关心,我们这批干事、助理員,离退休时15级以上的,国家给了厅局级医疗待遇,我们以为含工资住房待遇在内的,就联名向上汇报。为此陈书记把我们招聚在他的办公窒,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耐心的说明了政策情况,几位年岁大的,还派车送回家。
记得我85岁生日时,重阳节开会,做了一个大蛋糕,书记亲自切,分送给我们,时任校长段宝岩院士给我送蛋糕时说:“我是你的学生”;龙建成副书记端着蛋糕还喂了我一口,说;“我也是四系的学生”。让我觉得很亲切。
今年过90岁生日的时候,校长郑晓静亲自给我戴了寿章,还拥抱给我一个吻,让我觉得很温暖。离退休办多年来,任务重人员少,工作认真辛苦。 在此让我借机向他们敬礼致谢!
57号楼, 成立了党支部
1999年搬进57号楼, 成立了党支部。一任支书是杨树林,2001年改选我任支部书记,支部有十五个人,其中六个教授两个副教授。三个离休干部,四名老师,一名预备党员。一个季度要过一次组织生活,自从我当书记以来,就在我家客厅开。每次开会像迎客,凳子放好,准奋茶杯,去盆栽花园剪一瓶鲜花;老者坐在沙发上,有什么困难,提议,喜讯,观感,相互有什么意见,都能放在桌面上畅谈。大家对党支部工作都很支持。2002年评为先进绿色楼道,我写的《环保与健康》,还得了论文奖。
2003年我们评为先进党支部,我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我们支部和新生班党支部有望年交之约,他们假节来,要帮老人做点什么, 和我们交谈讲故事。他们还要求老教授去班里开座谈解答提问, 陪茅于宽,蔡希尧教授去过两次,也单独去过几次。
2012我们又评为先进支部,我被评为优秀党员。57号楼党支部(5支部)办的墙报《环保与健康》出了14期,《创先争优》出了12期。我是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 去给学生讲过革命传统,上过党课;接受过四川省通江县宣传部,广播站,文化馆、四川省碑林博物馆等单位来访。2014年7月回老家,西柏坡展览馆、平山县宣传部老兵社来家访,河北省电视台还专程来西安家访,西安晚报来家访过三次,校庆80周年凤凰卫视来家访,校宣传部同志来家访。我都热情接待按要求尽力了。有约稿的,如: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诞辰纪念日,校庆80周年,《走近王诤》专题片发布,我都写了回忆文章。从2001年开始写回忆录。
学校考虑到老同志的身体健康,“75岁以上不再任党支部书记”。 2007年我82岁,改选胡春彦任党支书记。这是多次荣获模范的党员,老组织委员。她对支部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细致耐心。例如:我想去看节目,去要坐轮椅,有人陪多发一张票,当时没人陪她俩口就推我去。发什么东西都帮几个老人送到家,传阅的书报是宣委员王学华亲自送进屋,看过后再取走,每个月来给我理一次头;孙迈新同志常给大家印些保健材料和送些自疗用具,还上门传授保健知识。总之在这个支部生活让我觉得很温暖舒心。
我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毕业的学员。校歌,集中体现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和优良作风。让我高唱校歌,结束这次采访吧!
歌词是: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大生产就唱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学习就唱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用抗大校歌来检验我的言行,老不停步立志争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