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报告 > 正文

【西电90周年校庆材料学院学术论坛】第五期

时间:2021-11-25 09:48

报告题目: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荧光效应的‘光子鼻’研究

报告人:程建功

报告时间112614:30-15:25

报告地点:信远I410教室

腾讯会议ID193 421 585

报告内容:近年来,荧光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传感检测手段发展迅速,有机半导体材料发射荧光的波长与强度包含有机半导体材料分子结构与电子状态的许多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测定,可以反映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具体环境下的构象变化,从而实现对环境气氛的感知。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针对炸药、毒品和化学战剂的气相检测,介绍了系列有机半导体荧光敏感材料及基于其荧光效应的“光子鼻”在危险化学品检测领域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程建功,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资助。于1990年、1997年、2000年先后在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57月加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持式痕量炸药探测仪,并应用于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9.3”阅兵式、杭州G20峰会等重大活动和公安、武警等重要部门,在保障社会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题目:仿生多尺度孔道的研究

报告人:侯旭

报告时间:112615:25-16:20

报告地点:信远I410教室

腾讯会议ID193 421 585

报告内容:向大自然学习,仿生这一思想早已出现并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例如骨针(模仿鱼刺)、锯子(模仿带齿草叶)、车轮(模仿蓬草的飞转状态)等。经过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生物系统通过优化其组织结构及界面性质等方法,最终进化出了能够响应外界刺激、适应环境变化的优异性能。现代化表征及制备合成技术的高速发展则推动了人类对这些优异生物特性的深入认知,这样一来,自然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作用机制就为新材料的研发带来了更多设计灵感。仿生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分支称为仿生材料学,仿生材料学受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启发,通过研究生物体宏观微观多尺度结构与其特性之间的相关性、设计合成具有该特性的物质和结构,最终得到具备特定功能的新材料。自然界的生物体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设计灵感,其中包括了仿生材料领域的诸多研究热点。例如,仿生纳流离子学、仿生液体门控技术、仿生超疏水材料、仿生高黏附材料、仿生轻质高强度材料、仿生智能薄膜材料等。

报告人简介:侯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仿生多尺度孔道课题组组长、闽江科学传播学者(首批)等。一直从事仿生微/纳尺度多孔膜科学与技术研究,出版了两本国际学术著作,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著名学术期刊如Science,Nature,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国家科学评论,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2018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第十三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9年,获得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优秀青年学者奖等;2020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和国际水协会-首创“水星奖”科学创新类-金奖等。侯旭教授所引领的“液体门控技术”的原创研究,与“人工智能、纳米传感器、快速诊断测试、核糖核酸疫苗等”被 IUPAC 评为2020年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CCTV《人物-故事》及《百家讲坛》栏目。现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副主编、《应用化学》第十届编委会青年编委、Cell 旗下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杂志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仿生材料化学委员会委员、国际仿生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

报告题目:摩擦电荷的输运行为及其影响

报告人:崔暖洋

报告时间112616:20-16:50

报告地点:信远I410教室

腾讯会议ID193 421 585

报告内容:在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研究中,不断提升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是该领域的永恒话题。而影响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性能的核心因素是摩擦层在稳定工作状态下的摩擦电荷承载量。因此,如何更多、更快速提升摩擦层中的累积电荷量已经成为了当下的研究重点。对于传统的单层摩擦层结构,摩擦电荷几乎都是分布在摩擦层0.3 μm以内的表层中,更深层的空间没有多余电荷存在。通过理论模拟我们发现摩擦电荷在摩擦层中的存储量、存储深度、分布方式与摩擦层材料的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缺陷与陷阱密度、空穴载流子复合率等有直接联系。因此,理论上,当我们将单层均一材质摩擦层替换成沿深度方向有性能梯度的复合摩擦层时,摩擦电荷在摩擦层中的存储方式会随之改变。本报告通过分析摩擦电荷在摩擦层中的输运行为,介绍摩擦电荷在摩擦层中的存储方式,并通过调控摩擦层的复合结构,调控摩擦电荷在摩擦层中的存储深度与存储量,进而提升摩擦发电机的总体输出性能。

报告人简介:崔暖洋,博士,200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本科专业为物理学;2006年至2009年就职于中芯国际刻蚀部;2009年至2015年就读兰州大学,研究生专业为材料物理与化学。2015年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长期从事压电纳米发电机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研究工作。结合理论模拟与实验验证,研究摩擦过程中的电荷转移行为,并以此为依据研究提升摩擦层对摩擦电荷的承载量,优化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目前已在Energy&Envionmental ScienceACS NanoNano Letters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报告题目:软体智能材料与机器人系统的交叉力学研究

报告人:李铁风

报告时间112616:50-17:45

报告地点:信远I410教室

腾讯会议ID193 421 585

报告内容:软体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因其多功能、高亲和与强适应特性,在智能制造、康复医疗器件等领域有广阔前景。团队近期围绕“怎么动、怎么造、怎么用”问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中智能机器人装备应用开展交叉力学研究,本报告主要介绍其中代表性的两类研究:(1)从深海狮子鱼CT扫描特殊组织结构启发,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无耐压外壳“软体机器鱼”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海底实验((Nature, 591, 6671, 2021)。(2)发展软体复合结构驱动系统,利用材料变形及调控实现结构快速变形、软腔体液压调节等功能。通过汇报交流,介绍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经验,分析现阶段面临的技术挑战,探讨交叉研究可能,期待各技术领域专家指导与合作。

报告人简介:李铁风,国家杰青,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骨干成员,发表Nature主刊封面文章、Science Advances文章等学术论文60余篇。获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科学探索奖(前沿交叉领域)、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科技创新35人(MIT TR35-China)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