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记丨周开国:培育面向未来的金融人才
光,象征着梦想和希望。人生路上,总有一束光,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无论是三尺讲台上的老师,还是奋笔疾书的学子,亦或是奋斗在不同岗位的平凡人。他们都是追光者,亦是我们心目中闪闪发光的存在。
“追光记”系列人物专访第十二期如约而至,快来了解专属于他的追光故事吧,用他们的经历,照亮我们脚下的路,激励我们勇毅前行。
“教育学生就像是亲手栽培了一朵蒲公英,
将自己所有的知识倾囊相授,
再用一阵风将种子散布到各地,
使世界茂盛而充满生机。”
我校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周开国
这样形容自己的为师之路。
周开国教授
初心不移,三尺讲台育桃李
作为一名纯粹的“金融人”,周开国在金融专业本硕博毕业后,2003年站上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讲台。2012年他来到我校经济与贸易学院任教,至今已十年有余。
2024年夏天,周开国受邀做客中央电视台栏目《百家讲坛·甲辰版》特别节目《金融之道》第七集——《千磨万击还坚劲》。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他围绕“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的要求,深入阐释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讲授了一堂既富有学理深度、又通俗易懂的金融知识讲堂。
谈到从教初心,周开国的想法很简单:“我热爱自己的专业,希望能够在所学领域深入钻研,取得一些有贡献性的成果。作为老师,我可以将自己的知识传授出去,让学生去影响更多领域。”这样的教育初心,他坚持了二十余年。
潜心教研,“行稳”方能“致远”
在国内权威期刊和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被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周开国以对专业的热爱,加之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他在科研、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丰硕成果。
“做学术也要坚持‘稳健’理念,不能急功近利。只有沉下心一步步来,才能行稳致远”。在回顾自己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的成长时,周开国谈到,“从讲师到教授,我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失败中总结,然后继续前行,总会成功的。”
他也是这样指导年轻教师:“你要先热爱这个职业,铁了心做这个职业。以长远的规划来对待自己的教学科研生涯,然后踏踏实实地备课、讲课、心系学生,就一定会取得自己满意的效果。”在他看来,做老师没有捷径,唯有“死磕到底”。
以研促教,为课堂打开“天窗”
周开国还作为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进课堂”的专家讲师,为学生带来他在金融领域的最新思考和研究成果。他认为,科研不仅是探索未知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更是提升教学质量、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
周开国鼓励教师们通过教研结合、以研促教的方式,为传统的课堂“打开天窗”。“老师们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之中,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富有前瞻性。课堂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带领学生探究性学习,学会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难题。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
实践育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改革方面,周开国积极探索,推动建成了金融衍生品实验室和银行实验室两个金融类专业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了模拟真实金融市场的环境,提供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平台。
“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操,这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周开国如是说。他深知,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尝试,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育人理念引领下,经济与贸易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赢得广泛的社会好评和赞誉。
周开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他认为,参加专业竞赛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模拟投资等竞赛,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迅速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多年来,经贸学院的学生在全国各类金融竞赛中屡获佳绩,这也体现出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当中取得的成效”,周开国骄傲地说。
近年来,经贸学子踊跃参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大赛等专业赛事,并已有200余名学子斩获全国赛及省级赛的特等奖、一等奖及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经济与贸易学院学子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区域赛中获佳绩
以新应新,做与时代同行的师者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发展,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对高校的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
“人工智能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冲击力远不亚于互联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以金融行业为例,尽管传统领域人才需求缩减,但这也催生了诸如金融科技、数据分析等新兴岗位,这也对未来的金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时代的进步,教育也要与时代发展同行。“我们的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也要面临数智化转型的挑战。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将人工智能知识融入传统的专业课程中,让学生具备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变应变,在挑战中前行成长
周开国认为,科技进步也改变了就业市场结构。面对这种变化,同学们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更要了解当前行业的招聘要求,并以此“倒推”自身能力培养。“例如,兼具金融与生物制药知识的人在做行业分析时会更加专业,当然也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我们的同学不要局限于本专业知识,而应注重交叉学科和交叉领域的学习,以提升个人在行业及未来工作岗位中的竞争力。”
“同学们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职业规划,不仅要着眼当下,更要目光长远。”周开国建议,同学们在低年级时就要主动关注行业发展,捕捉市场新变化、发现新机遇,在识变应变中为就业蓄势储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的挑战。
做一名为科研教学不懈奋斗的学者,站在自己挚爱的讲坛上,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这是周开国的心之所往。他始终怀着对专业的热爱,坚守着这份教育情怀,点亮学子的成长成才路。
【个人简介】
周开国,广州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曾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系主任、中山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南粤优秀教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金融系统工程专委会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量化金融与保险分会理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金融与风险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广东资本市场专家,《证券市场导报》特约编委。
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企业创新、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成果突出,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权威期刊及Management 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多篇论文被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影响力强;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承担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广东省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重大项目等。
新闻中心供稿
文/刘赟
图/冯展豪、李波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编辑|何宛桢
责编|刘赟
审核|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