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光:广州新华学院点亮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的创新之路
------广州新华学院成功举办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及视网膜静脉阻塞研究的学术讲座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2-19
12月13日下午,广州新华学院在东莞校区格物四605成功举办了两场专注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
讲座现场
首场讲座由田婷副教授主讲,田婷副教授为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并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完成博士后工作,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统计与应用统计,特别在缺失数据填补、遗传疾病预防、流行病预测、医疗大数据分析和因果推断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本次讲座中,田婷副教授分享的科研主题为“利用NP-UNet模型对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超广视野SS-OCTA图像中的视网膜无灌注区自动量化研究”,田婷副教授详细介绍了NP-UNet模型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研究中的应用,并展示了团队利用NP-UNet模型量化研究的成果,该模型通过超广视野SS-OCTA图像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自动识别与量化分析,进而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这对于理解和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具有重要意义。
田婷副教授分享“利用NP-UNet模型对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超广视野SS-OCTA图像中的视网膜无灌注区自动量化研究”
紧接着的第二场讲座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治医师倪亨吏博士主讲,倪博士是消化道肿瘤病理学和病理组学人工智能研究的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数学天元基金多项,发表JCC等高质量SCI论文10余篇。本次讲座倪博士以“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的应用”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如何辅助病理诊断的过程及人工智能在病理组学中的新进展,特别是在消化道肿瘤病理学和病理组学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倪博士通过案例探讨了如何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在病理诊断中实现更精准的分析,这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也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倪亨吏博士分享“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的应用”
这两场讲座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机会,而且促进了学术交流,激发了师生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广州新华学院作为本次讲座的主办单位,携手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系、科研处及教师发展中心共同承办,体现了学院对学术研究和跨学科合作的重视。通过这些学术交流活动,广州新华学院致力于推动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术界和医疗界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这不仅展示了我系在推动学术研究和跨学科合作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文、图/秦娟娟
初审:张道远
复审:陈敏琼
编审:龙浩芬
终审:熊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