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炎:教书育人数十载,与师生同呼吸、共成长
[教书育人模范]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宣传表彰优秀教师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努力争做“四有好老师”,学校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开展了校内首届教书育人模范评选活动。经校内各单位推荐,人事处、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学科与科技管理处共同审议,校长办公会决定,王秀岚等10位老师为学校首届教书育人模范,具体名单如下:
赵小蕾、张彦、曹颖男、李岚(法学)、林源、王秀岚、黄继炎、陈仲本、罗蔚茵、潘敬运。
黄继炎副教授简介
黄继炎,男,副教授,1982年2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2012年工作于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和外语教学中心,2008年9月至今任职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曾任中山大学大学英语部主任和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学督导、外语系副主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学督导。
主持项目及成果:2004年组织大学英语教学部代表中山大学参加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三种不同级别起点在同一教学模式下语言水平变化研究”;2005年中山大学获教育部180所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学校之一;2005年中山大学被教育部列为60所申报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之一;2007年中山大学成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之一。
爱,是当好老师的动力,也是当老师最大的收获:爱看书,爱学习,爱思考,爱跟学生同呼吸、共成长。
——黄继炎
“服从组织分配,在三尺讲坛上建设国家”
黄继炎老师面临职业选择之时,教师并非其首选。黄老师坦言道,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高。但现在回想起来,黄老师觉得之所以成为一名教师,要感谢恩师黎秀石教授,正是在他的教导下,逐步正确理解了“服从组织安排”的思想,决心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坛上建设国家。“服从组织安排”,就是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的建设献出个人的一份力量。既然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全心全意地当一名“好教师”,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从教后,黄继炎老师也对“教师”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作为老师,能够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巧传授给学生;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走出校门,加入到建设国家的行列中,黄继炎老师愈发深刻地感觉到,老师也在建设国家的行列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是建设国家的神圣职业之一。
王庭槐校长、周云书记共同为我校获首届“教书育人模范”教师颁奖(左二为黄继炎老师)
忘记年龄,与学生共同成长
当老师不仅可以有时间思考工作、教学上的内容,跟许多志同道合的老师互相交流,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跟年轻的学生交流。黄继炎老师认为,师生之间更多的是要教学相长,在交流中共同进步;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书之余,也能跟学生一起探讨理想、憧憬未来。黄老师动情地感叹:学生总是年轻、朝气蓬勃的一代,教学过程中,不自觉会被学生身上的活力所感染,为自己的心态、教学和人生态度都补足了“正能量”。正是因为总能看着满怀期望和憧憬的新生不断进步、成长,黄老师在与他们相处的时候,常常忘记自己的年龄,感觉到自己与他们一样充满了“朝气”。教学中的点点滴滴,都激励着黄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但这平平淡淡的教学过程中,黄老师坚守育人初心,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外语人才。
作为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涯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戏剧发生,但在平淡的日子中,也有着如同星光的璀璨故事。黄继炎做了几十年的教师,深深体会到老师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传道者。黄老师坦言:我更多的是与学生以一种平等的关系在一起进行交流,不管是学业方面还是思想方面,我跟学生一直都是以朋友的关系相处,亦师亦友。
最让黄老师有感触的就是和学生交流时,有很多学生会同他分享内心的想法。有一些学生还问:“我跟XXX交朋友好不好?”、“我跟宿舍的同学有矛盾,我该如何做?”。黄老师说,他们是把我当成朋友,很信任我才会问这样的问题,我自然也倍加珍惜,尽全力帮学生解决问题。黄老师笑道,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学生的这种信任,不是比物质奖励更鼓舞人心吗?
黄继炎副教授和学生在一起
自我反思,老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通过几十年的教学经验,黄老师认为,备课十分重要:老师若想把教学工作做好,首先就要对教材深入研究。每个人看完教材的课文之后,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学生的经历较浅,对一些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就需要老师把这些课文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帮学生“带”出的;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学生,教学时,学生都不尽相同,老师备课讲课时就要把这些变量尽可能地考虑在内:学生在想什么?能够想到什么程度?如何讲课才能最大程度地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如何讲课才能点燃学生创新与批判性思维的火花?
上完一堂课之后,反思自己的这堂课还有哪一些方面是不足的,或是可以更加完善的。无论上课前我们对教材研究得多么充分,到了在讲台上讲授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和挑战。所以在上完课之后要善于回顾反思,我这节课哪些地方讲的不好?这样下一次课才能弥补不足。“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黄老师说,“这些课后的思考或反思,记下来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只用我们的大脑记的话,这种发散思维所想到的事情很难集中、更不要说梳理、凝练了。当我们用笔写下时,可以使之更系统化、思考得更加深入一些”。要做到这些,老师要在实践中保持思考,不断探寻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平等沟通,引领团队共同成长
在行政岗位,黄老师尤为看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行政部门是为老师、学生、教学服务的,每一个职员共同把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完成,就是对老师、学生、教学最大的支持。黄继炎老师在行政岗位时,首先对学院的行政工作岗位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同时还亲自了解这些岗位上的教辅老师,知道他们的想法和计划,然后还得要跟他们经常去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与相关的行政人员沟通,共同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其中的秘诀,仍是“平等交流”四字。
黄老师担任我校教学督导仅一年有余,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督导’二字从字面上理解,指的是上下级的关系。这点我是不太赞同的”,黄老师说,“我认为,人与人的沟通还是要回归到‘平等’二字。督导工作也是与老师们进行一种平等的交流”。黄老师去听课的时候,会事先跟被听课的老师打好招呼,并在听课的过程中认真做笔记,课程结束后把笔记整理好,与任教老师进一步交流。除一些基本的要求,黄老师通常以“建议”的方式给予任课教师指导:“我的处理方式更偏向与老师们探讨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老师消除紧张的心理,展现他们真正的上课状态”。黄老师说,“平等,是我一直坚持的,从教学岗到督导岗都坚持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思考+实践=科研成果”
学术科研是对于大学老师的基本要求。黄老师建议老师们可以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科研活动,多阅读文献,了解当前的学术研究方向是什么,有哪些方向、问题与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是相关的。黄老师认为,在我们学完别人的研究之后,还要懂得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其实是批判性思维的应用。老师们不仅要去思考“我在这方面要怎么做?哪些方面可以做?如何去做?”也要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把你的想法落实在项目中,这样才能达到思想到实践的跨越,进而转化为科研成果。
在从事学术研究时,我们要在充分阅读前人在此领域研究的基础上,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思考,然后在此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黄老师说,“我们中大新华的老师,尤其是外国语学院的年轻老师在这方面做的都很不错,发表的论文日益成熟。我们只要找准了研究方向,花时间去思考、实践,就一定会有喜人的成果”。
笔者后记:采访当天,黄继炎老师提前半小时到达采访现场。我们看到他提前准备好的采访笔记,材料殷实,满是密密麻麻的字迹。黄老师平易近人,交流过程中如春风拂面。在与之相处的细节中,无不感受到黄老师一以贯之的“平等沟通”,着实让人感佩。
外国语学院供稿
文/胡叠 凌茵茵
图/中大新华记者站 黄继炎
审校|黄继炎 责编|安娜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