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吾师

【文化名人看广东】蔡照波:方寸之中有天地 做新闻应存大爱之心

时间:2020年12月11日 15:22    作者:    来源:     点击:[]

新华网广州12月11日电(李庆招 刘欣宇)“蔡照波记者,芳村过海隧道工程已经开始勘测,芳村一带数以万计的职工、居民多年梦寐以求的,即将变为现实,这个问题新闻界出力不少,你们促成作用不能抹煞,谢谢你们……”一封写于1984年的感谢信,记录了市民对蔡照波及电视节目组的感谢之情。

蔡照波,曾任南方电视台党委书记兼台长、广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上述感谢信的背景,源于蔡照波在《观众之友》栏目通过报道促成了当地完善出行设施,改善人们出行环境。在蔡照波看来,做新闻应存有大爱之心,尽社会责任做一些推动社会更加完善的事,这就是“电视人”的初心。

广东广播电视台原党委委员、副台长;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蔡照波。林晓蕾 摄

“南派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

1983年,蔡照波开始从事电视新闻行业。回顾过往,蔡照波调侃自己理想的实现纯属幸运。殊不知,这份幸运掩藏着一份极致的执行力,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传于他人。

于行业,蔡照波希望广东纪录片奋起,不遗余力地推出“南派纪录片”文化品牌。北京奥运会前夕10集《龙行天下耀中华》海内外播出;汶川地震时拍摄12集《志愿者》体现广东人无私奉献的人文关怀;《囚犯生死大转移》记录干警和囚犯面对台风洪水守望相助……这些纪录片凸显南国神韵。

谈及“南派纪录片”的初衷,蔡照波表示:“武术有南拳北腿,画派也有岭南画派、长安画派,在纪录片上,我们把广东毗邻港澳、对外来文化先知先觉的地缘优势和广东人在对时尚性、领潮性元素的敏感把握上体现出来的人文特色,很好地结合到一块,体现在纪录片里面,这就是南派纪录片的特点。对于讲好中国故事,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于自身,蔡照波把多年热爱的书画、篆刻成就通过授课方式传于他人。“有很多艺术性的东西光靠书本是很难自己感悟出来的,需要实践才能获得。我尽量把我的经历和实践传授给学生们,并开设相关实操课,让他们感受课本之外的另一番精彩,缩短探索路程,少走弯路。”蔡照波说。

方寸之中有天地 电视与篆刻相互渗透

数十载风雨新闻路,蔡照波见证了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变化和成长,也见证了广东经济、文化的变迁。

蔡照波是西泠印社社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早年师从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学习篆刻,研修古文字。如今,蔡照波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任院长、教授,教学生书画艺术及网络新闻传播。

当台长,做电视新闻;当院长,教书画篆刻。“任何一门学科达到一定的高度,多数都是由多学科的滋润,才能够有一个更丰盛的回报。”蔡照波表示,篆刻是方寸,方寸之中有天地。电视也是一个方的画面,在这个方的画面里面,它也需要虚实,需要色彩,跟一方印章的构图审美是一样的。

“篆刻艺术、书画等对我在做电视上新闻上追求美的画面、美的构图、美的意蕴都有莫大的帮助。两者虽为不同的门类,却也可以互相渗透,互相滋润。”蔡照波说。

媒体融合需要“化学反应”

从媒体行业退休,虽免于此前的职业奔波,但蔡照波仍对时下的媒体现状和未来多有关注,谈及对融媒体的理解,蔡照波提出了“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的概念。

“一个单位或集团拥有多种媒体业态,如兼顾网站、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我认为是一种物理现象。融媒体的化学反应关键在人,准确来说是人才,是全能综合型传媒人才。”蔡照波表示,我们呼唤培养传媒人要有身兼多职的能力,能写能编能拍还能现场报道,才能实现各新闻单位的融媒体之路。

除了过硬的业务能力,做一名合格的媒体人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在蔡照波看来,做媒体除了要培养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有社会责任心,存有大爱之心,抱有家国情怀。

新闻转载于新华网:http://m.xinhuanet.com/gd/2020-12/11/c_1126846717.htm

Copyright © 2018 GuangZhouXinHua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新华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20174号
制作维护:信息与网络中心

本网站支持IPv6网络

学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19号(510520)
学校电话:86-020-87065915
招生电话:86-020-8706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