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典型 INDEX

当前位置: 首页 > 身边典型 > 正文

做学生乘风破浪的路上温暖而有力的风————记2020年“师德先进个人”杜彦炜

发布时间:2020-10-30 点击:

在今年的学校师德先进个人的评选中,教师杜彦炜入选,这是他站在讲台上的第16个年头。

杜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课堂氛围活跃,同学们很容易接受且记忆深刻。日常专业知识教授之外,杜老师对学生的个人规划、求职就业、生活情感等问题也十分关注,体贴入微的指导和帮助温暖了无数学生的心田。16年的教师生涯里,他为自己定下了“谦虚谨慎、良师益友”八字箴言,并以实际行动默默地践行着这八个字,许多同学都感叹:“能够成为杜老师的学生是我的幸运,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因能够成为他的学生而自豪!”

16年专心做好一件事

杜老师2004年从西安工程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我校机电工程学院任教,主讲《人因工程》《人机工程学》等理论课程,并组织开展部分实践课教学。目前是学校人因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同时承担学校“智造创新工场”实践平台制造执行系统(MES)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工作。他参与的《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融合的机械类创新人才“三三六”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项目获得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教学赛研”结合的全过程模块化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6年的教学过程中,杜老师不断地摸索人因工程的课程设计,他几乎搜寻到了市面上所有关于人因工程的教材,内容覆盖国内外人因工程领域的新技术与新标准,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其中最精华部分,并融入自己的教学体验,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不断保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2014年,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举办“人因工程与生产管理示范课程及实验教学研讨会”,杜老师敏锐地察觉到这是提升教学方法的一个很好机会,他利用暑假时间接受了理论和实践课程培训。并在2016年、2018年,两次再赴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人因工程研究所做短期访问。回校后,杜老师尝试人因工程的双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收效。目前他正在全力编写《人因工程(双语)》讲义,这本双语教材在市面上尚未见有,他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先行一步,做到全国领先。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杜老师一直坚持“追求卓越”的课程理念和价值追求。他说他一直在坚持着把一件事做好,那就是要把学校的工业工程专业打造成被更多地学生喜欢的专业。杜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地寻求课程改革的新方法,不断地把课程推向更高的层次,他希望有朝一日《人因工程》能成为省级乃至全国的“金课”,他也正朝着这个目标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把三尺讲台当成大舞台

从教16年来,杜老师一直把上课当做自己的第一要务。他常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在他心里,三尺讲台虽小,却也是一个大舞台。

对于看似深奥的工业工程知识,杜老师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我们现在所在的实验室,环境舒适,设备高端,学生做起实验也才能更有效率,这就跟工业工程追求的目标一样: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在课堂上,杜老师也是这样引导学生从身边所见入手,辅以图片和图表,让大家更直观地认识,进而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伴随着新理念、新技术的发展,杜老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完成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工程案例等成套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教学效率明显提升。为了保证良好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他又在教案、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让课堂教学变得有料、有趣、有效。“杜老师从不搬运课本,他会为一节课准备很久,甚至对于PPT的每一页都会反复斟酌修改无数遍。他的课堂非常生动,能够将复杂的问题采用案例等方法使其变得简单通俗易懂。在杜老师的课堂上,大家能够自由发挥,从而使课堂的参与度非常高,大家也非常积极。”已经毕业的周高立回忆起杜老师的课堂依然印象深刻。

杜彦炜老师一直认为,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兴趣比天赋重要得多,因此他常常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刚入校,对工业工程专业还一知半解的学生,他会经常举例子让学生加深专业重要性的认识:“比如我们上课、做实验用的座椅,是不是达到了与人体完美的结合,是否还有改进的地方来提高安全性?如果舒适度更高,是否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腰椎、颈椎等各种病症的危害呢?如果我们在这件事上持续改进,就能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他也会以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很多高校学生做出的产品都是来源于生活、工作和实践,只要大家认真细致地的观察、钻研、动手做,也会达到甚至超过前人的水平。”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杜老师还会鼓励学生参加竞赛,以提升专业知识,增强本领。“杜老师带给我最大的影响是对工业工程专业的认知和自信,大一刚进校门时,我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对学习专业知识总是感觉心怀忐忑。大二时开始跟着杜老师做竞赛项目,通过不断地实验,看到作品一点点不断完善,觉得很有成就感,所以就对工业工程产生了很大兴趣,这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自信。”2017级的邝娅娅正是在杜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地的从迷茫退缩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自信好学的女孩。

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在人因工程实验室的大桌子上,放着厚厚的一摞证书,这是16年中杜老师获得的各种奖项,每一个证书都是对杜老师从教工作的肯定。在另一侧,也放了一摞厚厚的证书,他说:“相较于这一摞证书,我觉得那一摞在我心里的价值更大。”那一摞,是他的学生们参加各种竞赛的证书,每一本,杜老师都如数家珍。

杜老师治学严谨,他的学生人人尽知。周高立同学说:“杜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于每一个问题或者细节都会精心准备,精益求精。在实验室,杜老师为了辅导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常常加班到很晚,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而且在他的办公桌上永远会留着1页便签,上面整整齐齐的写着工作或教学计划。杜老师培养了我认真严谨、耐心负责的态度,这些无论对于工作还是生活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在邝娅娅的印象里,杜老师除了治学严谨外,还对于每一个学生都非常细心、耐心,这让她感觉很温暖。在2020年的“互联网+”比赛过程中,邝娅娅所在的团队加班加点做设计,初稿完成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他们以为杜老师会在第二天反馈,所以发送成功后就回宿舍了,没想到在12点多的时候杜老师把批注过的初稿给他们返了过来,里面密密麻麻做了批注,每个不当之处都进行了细致的修改。这让邝娅娅更加坚定了跟着杜老师好好做科研的决心。

在杜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在专业知识、个人技能、组织策划、即兴演讲等方面的能力迅速提升,信心不断增强,逐步深入参与科研项目,同学之间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学习氛围。2019年,杜老师以第一指导教师身份指导的《减速器装配工业工程改善》获第十四届全国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大赛三等奖,指导的《互联网+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定制销售综合平台》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西安工业大学初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指导的周高立、华尧2位同学获西安工业大学优秀毕业设计奖。

 

杜老师所带的《人因工程》,是一门主要讲述怎样正确处理人--环境的课程。杜老师经常用此来比喻学生的“成长法则”——先提供优良的环境,再配备先进的设备,最后吸引优秀的青年学子加入科技兴趣小组。杜老师所做的,正是在努力实现学校里“人--环境”系统工程的最优组合。未来,他将继续在他所珍视的三尺讲台和实验室,给更多的学生送去知识与关爱,做他们成长路上温暖而有力的风,让他们牢牢掌握人生的航舵,乘风破浪。

本文语音节目请扫描二维码

文:王琛琛   播音:马宝谦   审核:刘建兵   编辑:张靖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