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本科培养 -> 专业介绍 -> 正文

专业介绍

发布日期:2024-11-17   来源:   点击量: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1、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够在飞行器制导与控制、目标探测与识别以及自动化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4名教授(2名为三级教授),1名正高工,1名副教授,6名讲师,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梯队,职称结构合理,年龄分布适中,具有较强活力。其中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100%;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41%以上,师资外校学缘结构达80%以上。本专业现有教师全部具有主讲教师岗位资格。本专业依托西安市智能兵器重点实验室、西安市智能探视感知重点实验室、西安市主动光电探测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兵器智能技术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大力强化实践育人,构建科学有效的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内实践主要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为主,而课外实践主要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习环节。本专业积极加强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科研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有华为、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墨鑫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正禾智通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基地,为本科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3、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西安工业大学长期的兵工教学和科研优势资源,以“侧重精确制导与控制,兼顾目标探测与识别”为专业特色,突出兵器特色,促进“兵器+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面向航空、航天、兵器等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和相关的民用技术领域,培养学生掌握飞行器导航定位、飞行器制导与控制、目标探测与识别、机电控制与检测等方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合作、国际交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飞行器制导与控制、目标探测与识别以及自动化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工程设计、工程应用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武器系统与工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控制工程基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兵器测试技术、自主智能系统环境感知技术、智能化无人作战系统等专业知识,能够在国防工业和智能制造业等相关领域从事智能武器装备和机电系统产品的设计研发、工艺技术、产品制造、质量保障、检验测试、运行管理等工作,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团队协作等的高素质人才。

2、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教师11人,其中3名教授(2名为二级教授)、3名副教授、1名高工、4名讲师,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超过90%,具有高级职称以上教师比例超过60%,近七成教师毕业于985/211重点大学。本专业现有教师全部具有主讲教师岗位资格,其中一人为陕西省教学名师。专业主要依托陕西省先进兵器技术成果转化军民融合示范基地、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智能兵器技术陕西省高校工程中心、西安市智能兵器重点实验室、西安市雷达整机研制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等省、市级科研创新平台。本专业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共建科研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力度。目前,已与陕西北方动力有限公司、西安八阵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方长龙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基地,为本科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此外,本专业还订购了《简氏防务》、《世界军事》、《兵工学报》、《兵工科技》、《兵器知识》、《舰船知识》、《航空知识》等国防科技期刊。西安工业大学“兵器小镇”科普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西安工业大学军事协会也挂靠在我系。近年来,本系也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系副主任陈丁副教授给西安音乐学院、西安航空学院师生做专题国防科技讲座。

3、专业特色

武器系统与工程于2018年正式招生,为我校五个国家级国防特色专业之一。根据现有学科优势和基础,将智能武器系统作为主要培养方向。该专业将兵器和人工智能的核心知识紧密关联,并涉及机械、力学、控制、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覆盖智能武器系统组成与作用原理、兵器设计与制造、兵器测试技术等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通过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智能武器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时,具备机电工程领域的主要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毕业生可在国防工业部门从事智能武器研制、制造、测试、生产、管理及部队相关武器装备技术保障等工作,也能够在地方智能制造部门从事智能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质量检测、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人工智能

1、培养目标

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高等数学、物理、计算机工程、神经网络等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数据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编程等专业技能,能够在通信、控制、智能制造、智慧交通、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等领域从事与人工智能专业相关的软硬件设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2、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教师13人,其中2名教授(1名二级教授,1名三级教授),2名副教授,1名高工,8名讲师。师资队伍主要来自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西安市智能兵器重点实验室和西安市主动光电成像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基于高水准的科研、教学和广泛的学术交流等工作,建立了具有教学与科研俱进的高学历、高水平师资队伍,博士化率达96%以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将科研工作带来的成果融入课堂,实验与教学相互融合促进。同时,储备了一批具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的教师,拥有较宽的国际视野,确保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处于国际前沿。

该专业紧密结合当今军事、民用需求,依托学校在兵器科学、计算机科学、光电信息及电子信息等学科的优势,致力于培养“人工智能+兵器”特色的专业人才,建立了具有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教学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人才。目前拥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和大数据人才储备基地1个,西安市重点实验室2个,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科研平台和实验设备。同时,教学团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国际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科教融合,培养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学科定位、教学目标、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及教学资源方面独具优势。紧密结合兵器科学、计算机科学、光电信息以及电子信息等学科优势,致力于培养具备“人工智能+兵器”双重背景的专业人才。既顺应了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又满足了军民融合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教学团队始终推进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保持教学与最新科研成果紧密联系,进一步促进了科研与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学生们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创造良好的职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