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开始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截止目前,我校已招收36名博士生。在西石大读博士是怎样一种体验?学长学姐亲口告诉你!
杨玲 博士三年级
我叫杨玲,28岁,陕西凤翔人,石油工程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博三在读,师从党瑞荣教授。我的本科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生专业是信号与信息处理,本硕博均就读于西安石油大学。
我的故事要从“考博”开始讲起。考博是一个漫长且煎熬的过程,那时的我就像在一片无边的大海上漂泊一样,不知道日月和世事,只知道头顶有星辰,岸边有灯塔在指引我。每天单调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疲惫不堪的身体,跨专业备考的压力......这些如一波又一波来势汹汹的海浪,带着极强的冲击力向我席卷而来。顶着压力咬牙坚持的我,最终成功跨专业考上了本校的博士。
成功上岸之后,除了日常的学业任务,我跟随导师党瑞荣教授又踏上攀登“油气井下智能测控技术”科研高峰的艰难之路。从一进实验室,我就跟随导师参与瞬变电磁井下套管损伤检测、丛式井防碰监测、救援井探测定位及智能完井分层测控系统研究等方向的科研项目。因为研究方向和研究生时期的课程密切相关,所以在读博的过程我并没有感觉到有多大的难度,我最大的难度其实是来自写论文。
起初,写论文对我来说真的很困难,高级别期刊的要求对我来说仿佛巨大的鸿沟,不过好在有老师的悉心指导,我慢慢熟练写作的套路和期刊的要求,走出了写论文的困境。迄今为止,我已发表EI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出版专著1部(排名第4),这期间的心境就仿佛“坐过山车”一样夹杂着兴奋与沮丧。一篇论文没有完成会产生焦虑感,终于完成后会很开心,但是又会面临下一篇论文,顿时又会觉得有点痛苦。我就像只小蜜蜂在花丛里忙忙碌碌,采完这朵花马上又采下一朵,有时候感觉挺累挺苦的,但是采到甜甜的花蜜又会觉得很快乐。
读博以后,我时常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做实验,写论文,有时候还要负责班级管理和党支部的事务,每天都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所以我尽量减少无用的时间消耗,一心只有科研和学习两件事,保持着每天“三点一线”的习惯,发扬着把“板凳坐穿”的精神和毅力,往返于宿舍、食堂与实验室之间,集中精力向心中的高峰前进,只有到了周末的时候才稍作休息调整。
在西石大求学10年,我早已将“求是创新”的校风贯彻在自己的科研与生活中了。对于未来,我充满希望和向往,希望能够顺利登上心目中的山顶,然后向下一座更高的山峰前进,或许那里满是悬崖峭壁、荆棘密林,但我无所畏惧。
王海洋 博士二年级
我是来自陕西咸阳的王海洋,目前是石油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周德胜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力压裂关键技术理论方法、岩石力学。
2013年,我考入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2017年,我以考研初试成绩400分院系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西安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2018年和2019年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在研究生期间获得5次校级“优秀志愿者”和2次校级“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2020年,我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考上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与天然气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从上研究生开始,我的每一步都是在寻找自己,选择读博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挖掘自己的潜力。目前,我主要从事的是孔介质流固耦合模拟研究和分析渗流力对岩石流固耦合过程的影响,这两项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渗流力作用对水力压裂裂缝起裂扩展的影响机理的问题。我喜欢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喜欢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课题,交流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却蕴含着满满的成就感和收获感。
迄今为止,我已发表SCI文章3篇,其中一区TOP文章1篇,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软件著作权授权2项。除此之外,我还成为了2021年度孙越崎优秀学生奖的获得者、2021年度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获得者、2021年度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十大科技进展奖获得者,这丰富的履历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背后都蕴含着我的努力和老师的教导帮助。
学习科研之余,我每天会在操场跑步或者打羽毛球锻炼身体,下午午饭后喜欢看阿奇莫夫写的科幻小说来放松身心,这可以开阔自己的思维。我今后的计划是在周老师的指导下,按期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毕业论文,并为自己毕业参加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我相信不打无准备的仗,只有有条不紊地做好目前所做的事情,最终才会实现远大的目标。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愿与学弟学妹们共勉!
高旭 博士二年级
我叫高旭,目前是石油工程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博士二年级学生,我的导师是周静教授,研究方向为油气井测控。
“学贵有恒”这是我复习考博期间最大的感受。我原本是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在本科、研究生阶段,我都跟随周静教授学习,对周老师很是敬仰,从研一的时候就有跟她读博士的想法,家里人也很支持,所以我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在考博的大业中。
因为跨专业考博,我必须要把石油工程学院的专业知识都系统地学习一遍。专业书籍每一本都是那么厚重,知识体系和专业术语是那么繁复和深奥,面临的重重困难仿佛泰山压顶让人喘不过气,但我并未被此击败,而是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功考取周老师的博士研究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作为过来人,对于考博的复试,我可以很负责任地给学弟学妹们传授一点经验:面试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PPT、相关资料、专业课的知识、英文自我介绍等等,绝对只嫌少不嫌多。另外,一定要放平心态,沉着地与面试老师交谈,答题的时候态度真诚,如实反映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科研素养和自己的做人做事的态度,相信一定会打动老师,获得那张“入门劵”。
考博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上博以后才要开始的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长征。博士一年级,我要完成的是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到博士二年级,我的任务主要是做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目前,我的博士论文已经顺利开题,接下来还要准备今年12月份的中期答辩,可谓紧张而又有序。在这两年里,我就像游戏玩家一路打怪升级,不断地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素养。
我的导师周静教授是国内知名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技术的专家。我跟随她参与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她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我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著作有SCI论文2篇、会议EI检索2篇,取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此外,我还独立主持西安石油大学创新项目1项。
在努力攻克学术难题的同时,我也在积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参加各种大赛和学院举办的活动,还曾代表学校参与全国石油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营并汇报交流。这一路走来收获也颇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TI杯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品学兼优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等荣誉都是我努力生活的象征和激励。
生活是自己的,喜欢和热爱才会让我们保持热情。未来,我的路要怎么走,是继续走科研的道路?还是去政府企业工作?我还没有做最终的决定,但我相信无论在哪里,只要自己不忘初心,总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郑森 博士一年级
我叫郑森,今年26岁,来自甘肃庆阳。自2014年入校以来,已在西石大校园度过8个春秋。无论是本科时期,还是在研究生阶段,我都在“好学力行 自强不息”的熏陶下,努力寻找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在我看来,考博是我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从研三下学期开始备考,我最早开始准备的是英语和数值分析两门课程。临考前一个月左右,我开始复习专业课。相比于考研,我认为考博更加需要耐受孤独,还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去抵制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为了保持8小时高效学习,我做了非常详细的学习计划,然后就是按照计划表一丝不苟地执行。
当我成为一名博士生之后,明显感觉到博士的培养模式与硕士的有所不同,不仅上课模式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教学与指导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以及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但与此同时,科研压力也会增加,因为这意味着你要独立开展研究,而这可能是连老师都不熟悉不了解的。
博士一年级,我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业外,还要参加我的导师王瑞飞教授的课题项目,在这里积累自己的科研素养和学术资源。目前,我已完成4项科研项目,分别是《东胜气田锦58井区不同类型气藏开发方式及开发技术政策优化研究》《大牛地气田措施井选井选层流程优化研究》《靖安地区长7-长8成藏富集规律研究及有利区优选》《2021年陇东油探环江地区长3储层特征及压裂适用性方案研究》。此外,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已拥有2项科研成果和3项发明专利。
读博士到底有什么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其实是每个人都应该为了存在的价值而坚持,与其原地徘徊一千步,还不如向前迈出第一步。今后,我的打算是结合目前所做的项目继续深挖、剖析前沿的技术,继续发表高质量论文,时刻关注储层裂缝前沿动态,并着手准备下一学期博士论文开题。
在科研道路上,我将一直砥砺前行。
罗翔 博士一年级
我是罗翔,宁夏银川人,本科就读于西安石油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后来考研去了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2021年我又选择回到母校跟随谭成仟教授继续深造。
为什么要读博?因为想多学一点东西,感觉自己还是太菜了!对我来说,考博读博的理由就是多学一点东西。为此,我备考阶段是坚持每天9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早中晚各3个小时集中学习的铁律从不间断。这期间也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索性就选择休息,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让身心恢复活力,然后再继续坐到书桌前。其实考博就是对自己的挑战,它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需要我们有坚持日复一日做一件事的勇气和毅力。
开启博士生涯后,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厉害,我还在学习的那条路上继续走着,不同的是,这条路上如今多了些光亮,多了些风景。我的生活还是很平淡,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和科研,做项目和写文章,基本上已经是我生活的全部。偶尔有些空闲时间,我也会玩游戏放松一下。但平常和平淡不等于平庸,我们走过的路,总还是要留下一些痕迹的,很幸运的是,我在SCI三区,以《Study on stress sensitivity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considering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发表了1篇论文
目前,我校的博士数量不是很多,学校对每个博士生都很重视,背后都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奋力托举我们成才。在科研上,我的导师谭成仟教授主要把控大体研究方向,具体研究内容上由成友友老师给我指导。他们都非常认真负责,毫无保留地为我传授经验和方法,这一点我深为感激。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我自身的性格原因也导致了很多问题。
在我心目中,博士导师是很权威的专家学者,所以每次和导师谈话时,我都会很小心,很仔细听老师讲话,这让我变成了一个很好的聆听者,能够准确地明白导师对我的要求和安排。但是这也导致了我不太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哪怕内心会产生很多有关研究方面的灵感想法,但出于尊重,担心打断别人的讲述,让人觉得这是不礼貌的行为,这些刚刚冒出来的想法很快就会被我压下去,这就导致了研究和交流的过程中缺少个人理念体现,甚至还会给人造成一种我不大自信的感觉。我常常苦恼着自己“优柔寡断”的表现,但其实我只是表面“佛系”,内心是充满着干劲和力量的。
关于未来,我会在学习的那条路上继续走着,找到“顺利毕业”的路口,踏上那条分岔路,也许会走进学校,在教育行业继续丰富自己,充实内心。“活到老,学到老”,我们都要在充实自己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永不停歇。
秦宏伟 博士一年级
我叫秦宏伟,一个普通工科男生,这是我在西安石油大学的第五个年头,很幸运来到这里遇见了很好的老师和同学,我相信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18年,我考上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从跟随张家田教授从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的研究,到考上博士以后跟随党瑞荣教授从事油气井测控工程方向的研究,我的导师们言传身教地教会我一点:坚持才是科研道路上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一直践行着“板凳坐得十年冷”的信念。
考博士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很理想化的目标,就是想着自己应该再争取几年的时间来提高自己个人修养和文化品位,建立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价值系统。而读博最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己的平常心。我们应该少一些抽象中的“优秀”定义,少一些对于科学研究的浪漫幻想,多一些对自己和对科研的清晰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时间过得很快,我博一的时光很快就要结束了。在这期间,我跟随导师党瑞荣教授和研究团队齐心协力地从事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所在的实验室是教育部和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仪器设备价值3000万元,研究试验场地3000平米,正在研究的科研经费约2000万元。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省部级项目和企事业科研项目,为研究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科研资源。
科学研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需要天赋、努力还有运气,还要持续不断地并且充满激情地投入大量的精力。我目前主要从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承担电子测量仪器、仪表校验装置与计量基准、生产测井数据的无线传输及ARM技术的科研任务。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已发表SCI、EI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2篇,拥有发明专利2项。
高强度地做实验、写论文,我读博的经历其实简单到只用一个字就足以概括,就是“坐”。看得进书与文献,搞得动实验,写得出论文,都需要有坐“冷板凳”的耐力与能力。越是等不起、越要坐得住,越是慢不得、越要沉住气。高远的目标落实于细密的探索,深邃的思想植根于日常的观察,这是我在西石大读博最深刻的感悟。
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种动机激励我在读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思索。我相信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而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在西石大读博士是怎样一种体验?不过就是学业要求高一点,生活环境好一点,学术会议多一点,科研条件便捷一点,学习生活丰富一点。欢迎来西石大读博士!
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