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访客

邮件系统 信息公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师生风采 >> 正文

坚守教书育人初心 勇担科技创新使命

——记我校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油气渗流力学教师团队”

作者: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3-10-19 17:32:06 浏览: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是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的精神写照。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推动陕西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教育厅于今年4月开展第二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日前,陕西省教育厅发文,公布了从全省教育系统遴选出的29个“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由我校陈军斌教授领衔的“油气渗流力学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渗流力学教师团队”肇始于我校李璗教授和薛中天教授在1985年组建的教学团队。传承至今,团队在陈军斌教授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以陕西省“油气流动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陕西省“油气井及储层渗流与岩石力学重点实验室”主要成员为基础,共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

团队始终坚持以“建设国内外油气渗流力学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师团队”为奋斗目标,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心怀对教育事业的诚挚热爱,深耕教书育人第一线,建成了特色鲜明的以“渗流力学”为核心的油气藏开发课程体系;形成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致力于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方向的研究优势;培养了一批“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躬耕教坛:教学要扎扎实实

“对待教学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积跬步以至千里是我们团队的理念。”陈军斌教授常年坚持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

《渗流力学》课程由团队奠基人李璗教授和薛中天教授创设,是石油工程类专业十分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等多个学科,理论性强、逻辑缜密、公式推导多、学习难度大。为了保障授课效果,陈军斌要求团队的每一位授课教师必须先听一学年的课,把握好课程的框架、讲授的方法及学生的状态后才能开始讲课。“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授课方式在团队内一直延续至今,并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团队分工也各有侧重,擅长线上平台的青年教师更多负责线上教授、线上互动等教学内容。此外,团队会定期组织课程研讨,在课前拟定授课框架和内容,期中评判授课效果并改进授课方案,期末再对整体授课过程进行总结归纳,不断积累精华、不断开拓创新。

经过多年的发展,《渗流力学》课程先后实现了双语授课、教材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阶蜕变,并与《流体力学》《油层物理》《数值模拟》等课程形成了专业知识阶梯式上升的课程群。团队打造了由“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油气渗流力学(中文、英文)》《油气渗流力学学习指导》和石油行业特色规划教材《渗流力学与渗流物理(研究生用)》《Mechanics of Oil and Gas Flow in Porous Media》等8册教科书所构成的国内唯一油气渗流力学课程系列教材和《油气渗流力学》网络版电子教材。其中,《油气渗流力学》等3部本科用成套教材和《油气渗流力学(英汉对照•富媒体)》教材先后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和特等奖。团队教学成果“建设一流石油特色‘渗流力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和“石油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先后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构建分阶段——多方位科研实践模式,培养‘研究+实践型’的石油工程研究生”获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渗流力学》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和陕西省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将教书育人这项事业干得有滋有味不是易事。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积累,让“油气渗流力学教师团队”总结出一套独具匠心的教学路径。通过“思政激励课程学习、思政辅助课程学习、思政引领课程学习”的教学理念,解决“为谁教”;基于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结合油气渗流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从拓展课程广度与深度方面出发,通过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工作,解决“教什么”;以跨学科思维训练法,解决“教给谁”;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探索并开展多种形式在线学习方式与手段改革,解决“怎么教”,并逐步践行多种教学路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研融合:科研是真刀真枪

“提高采收率是石油工程行业的整体宏观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立足陕西,深耕渗流力学科技攻关项目,解决行业内不断出现的各类‘卡脖子’问题,将科研成果运用在生产实践中,实现经济效益的转化。”团队成员聚焦石油工程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在石油工程领域复杂问题和非常规致密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等难题开展研究,成立陕西省“油气井及储层渗流与岩石力学重点实验室”。近5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其他社会力量奖8项;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1项,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受国家科学技术出版基金资助,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在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译著或专著3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团队成员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以封面亮点文章的形式参与发表论文1篇。

“将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中是实打实得解决问题。”团队成员主动面向国民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凭借在油气渗流领域的优势和特色,长期服务于祖国石油石化领域。团队基于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协同创新和油气田技术项目转化,将相关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其中非常规油气渗流理论与储层改造技术在陕北、甘肃、宁夏、内蒙等油气田矿场得到推广应用,提高了非常规油气开发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并且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近五年,团队累计科研成果转化服务项目60余项,总经费超3100万元,间接产生经济效益超35亿元。其中,团队成员张益等老师研究的天然气开发技术,在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第三采气厂和华北油田分公司采气一厂技术应用累计837井次,累积增气6.16亿方;刘顺等老师研究的致密油靶向精准调控开采及优化技术,在长庆油田、江汉油田、中石化涪陵公司等规模化应用500余井次,累积增油29.65万吨,累积增气5.98亿方;黄海等老师研究的适合于陕北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原油特性的低共熔溶剂与表面活性剂复配渗吸体系,有效增强了陕北页岩油开发效果;袁士宝等老师研究的火驱阶段氧化机理及差异化调控技术相关成果,在辽河油田、新疆油田开展应用。团队成员的一系列成果均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现场应用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倾心育人:为人才储备贡献力量

“团队老一辈教授亲力亲为、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科研精神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团队青年教师在前辈的引领下不断成长,愈发年轻、多元的团队促使大家不断结合前沿技术健全传帮带机制,制定团队发展规划以和团队成员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学习交流,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国内外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会议,为团队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发展平台,力争以一流科研塑造一流人才。

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多年来,团队培养了一批人才骨干,聚合了背景各异、思维活跃的老中青三代。其中包括全国模范教师1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杰出青年”人才1人,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党支部书记、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称号4人。这些荣誉促使着这只创新能力突出、学缘结构合理的团队不断向前发展。

“科研反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团队教师注重学用结合,不仅将最新的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环节,还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通过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比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和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余项,获得各级奖项10余项。此外,团队已连续15年协助学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特邀两院院士大会报告60余次,累计参会人数超3000人、境外参会人员超400人,形成了国际影响力深远的系列主题会议。同时,团队多次承担油田技术人员培训授课工作和专家咨询工作,累计培训技术骨干等600余人,有力支撑了企业的人才培养。

团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扬“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工作理念,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团队所指导和培养的学生中有74.3%赴西部基层工作。

学问没有捷径,科研没有坦途。入选第二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油气渗流力学教师团队”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提出新的要求。团队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吸纳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进一步建设好以“渗流力学”为核心的油气藏开发课程体系;加强团队的非常规油气藏渗流理论基础科学研究,力争承担更多国家科技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与国际油气领域前沿科学深度接轨的同时,引领渗流理论的科学突破;坚持团队的传承精神和奋斗目标,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以教书育人实践为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记者: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