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访客

邮件系统 信息公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西油 >> 正文

【中国石油报】坚持特色办学理念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作者: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4-11-30 18:33:28 浏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石油大学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工作,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要求,全面实施学校“十二五”规划,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全面加快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进程。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育人质量

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切实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着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定期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新思路。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三级质量工程项目和教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按照“拓宽专业,加强基础,提高能力,注重素质,突出特色”的方针,编制并实施了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大类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叉融合的素质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5个省级教改项目通过验收,新获批省级教改项目11项,新立项校级重点教改项目10项、一般教改项目22项。目前,全校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5个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学校已建成校级精品课112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近3年,学校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2门,立项建设41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引进尔雅通识教育课程20门。完成“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16部,获批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有4部教材获省级优秀教材奖。

加强学科建设 突出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以提升学科水平和办学层次为目标,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明确方向,推动学科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持续稳步提升。 完善了以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学科建设框架,建立健全了覆盖石油石化行业全过程的特色学科链,构建了4个学科群。加强学位点建设,实现了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与科学学位点的基本对应,形成了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对优势特色学科的基本覆盖。加强科研基地内涵建设,推动科研组织形式改革,创新科研人员聘用制度,建立稳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科研团队,增强组织和参与重大项目的能力,切实发挥好科研基地支撑科技发展的平台作用。

近年来,学校新增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特色学科1个,有9个一级学科通过教育部学科评估。2011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现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其中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近3年,完成石油行业企业科学研究项目755项,总金额7000.948万元,为石油生产企业解决了众多难题,攻克了生产现场与理论研究中长期存在的难点。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学科特色,形成了油气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低渗油田开发新技术应用、数字化油田建设技术及应用、环保和节能技术及应用等特色优势科研领域。

加强科学研究 提升创新能力

学校按照“特色发展,突出优势,注重前沿,掌握关键”的建设目标,积极发挥科研基地在优势集成、学科交叉、原始创新等方面的组织与平台作用,在承担高级别大项目和产出标志性创新成果等方面的引领与示范作用,紧密结合学科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学科方向,会聚学科队伍。

学校不断优化科研政策,加大工作条件、分配政策向优秀团队和人才的倾斜力度,发扬学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为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 依托学校建设的致密油气藏复杂结构井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成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首批认定的6家重点实验室。“十二五”以来,形成了油气井工程理论与技术团队、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评价技术团队等8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石油专用管腐蚀与防护团队获得2013年度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立项。4名青年教师因科研成绩突出被陕西省政府授予青年科技新星称号。

“十二五”以来,学校争取到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77项,全校科研经费到款数连续3年稳定在1.2亿元以上,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学校参与完成的“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成果,荣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PCP密闭无罐注水管网系统及其应用”项目,荣获教育部2013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是学校首次主持完成的教育部奖项。此外,学校获得省部级奖项25项(其中一等奖6项),地市级奖项67项。

全校教职工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及《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心收录950篇,出版学术著作79部,公开和授权发明专利163项、实用新型专利138项。

引进培育并重 优化师资队伍

学校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根据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开展宣传走访、海外招聘、学术访问等,并以提供科研启动费、实验室建设费、安家费、安排配偶工作等手段,主动服务、放手使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正确把握国家项目等宏观人才政策机遇,推进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积极组织高层次人才申报“三秦学者”、突出贡献专家、教学名师等各级各类人才工程项目。

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统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提升工作。鼓励在岗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供科研启动费。学校设立专项师资建设资金,每年选拔20名青年教师出国培训;支持教师赴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开放实验室做访问学者;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相关课程。

近3年,学校新增陕西省“三秦学者”2人,新增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重点领域顶尖人才1人、突出贡献专家1人、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8人。2012年,学校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入选全国教育系统组织人事人才工作百名优秀创新案例。

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出10名青年拔尖人才,每年提供1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其提高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能力;遴选出27名青年骨干教师,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通过支持其赴国外进修学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开展科学研究等,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培养,全面提升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

强化教育管理 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大力传承和弘扬石油行业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延安精神为核心,坚持4年教育不断线,努力营造浓厚的“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文化氛围。

坚持开展54小时学习制和“三早”“两查”“一巡”的督促和检查工作,严格学习制度,强化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成立新校区大学生学习服务中心,建设大学生服务中心网站,帮助大学生克服困难、学习成长。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帮扶体系,以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为落脚点,通过积极推进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拓展就业领域和渠道,建立就业率周报制度和用人单位档案,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系列活动和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宣传周活动,开通就业指导中心微信、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良好学风逐渐形成。近年来,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考研率不断提高。2013年3月大四学生四级通过率为80.6%,比2010年增长20多个百分点。2010年6月,大四学生平均研究生录取率为7.96%,2013年6月增至9.4%。其中,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录取率连续3年增长,2013年6月录取率为19.22%,再创新高。近3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70项,申报专利42项。学生“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20年保持在90%以上,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开展留学生教育 提升国际化水平

学校立足行业背景和自身特色,通过战略分析与需求分析,发挥学科、文化、区位三大优势,确立来华留学生教育以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为重点的发展定位和“面向中亚,发展南亚,拓展中东”的发展方向。学校确立以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三要素”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插班及单独编班4年、“2+2”年、“2+1+1”年的“三类别”培养学制结构,构建学科基础、中国文化、国际化、专业方向、实践教学“五模块”课程结构,搭建招生和就业“两平台”支撑系统,从而创建了以“3352”为架构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留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坚持汉语言教学和中国文化教育4年不断线,开展多途径、多方式、多渠道的文化素质拓展活动,以及具有西安历史文化背景和当代西安系列文化实景的体验活动。

学校来华留学生数量稳步增长。2010年至2014年,留学生分别达到290人、350人、356人、442人、446人。留学生规模连续9年居陕西省属工科院校首位。2012年至2013年,学校成为陕西省属高校第一所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资格的工科院校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院校”。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获批全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全国石油石化类高校、陕西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入选院校。学校主持和完成留学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5项,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是在陕高校中来华留学生教育唯一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奖励的院校。

推进校园建设 营造良好环境

学校新校区2009年启用。近年来,新校区建成教学楼群、实验楼群、图书馆、院系组团楼、学生公寓楼群、学生食堂等校园主体建筑及配套设施36万平方米。2014年9月,学校3个年级的本科生入住新校区学习生活,极大地缓解了校本部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

学校还立足2015年9月本科4个年级学生全部入住新校区的工作部署,进一步优化校区办学资源,切实提高资源配置效益。 在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深化新老校区文化传承,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学校下发《西安石油大学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西安石油大学关于加强新校区文化建设的意见》,并于2013年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学校在新老校区通过铁人塑像、抽油机模型、以石油单位名称命名新校区各条道路和广场等,折射石油传统、石油特色、石油精神,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感受石油行业的光荣传统。在新校区规划建设校史馆和全国高校唯一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艰苦创业的办学历程,大力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石油精神,形成优良的校园主题文化。

在新校区总体规划布局和场馆楼群设计中遵循“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格局,将图书馆、教学楼、基础实验楼等教学主体楼群布局在校园主环道内的中心位置,运用黑、白、灰等色调,塑造了一个庄严、质朴、简约的现代空间环境,既体现了厚重的汉唐历史文化风貌,又兼收并蓄了传统园林的建筑特点,使整个校园蕴含历史文化气息,与古都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谐呼应。

加强党建工作 构建和谐校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2013年,学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围绕“为民务实清廉、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服务学校发展”为重点,精心准备、广泛调研,全面查摆“四风”问题,广泛征集师生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分析和深入剖析,学校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认真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厘清学校发展思路和下一步的整改工作重点。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扎实,效果明显,受到省委高教工委和省属高校第七督导组的好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举办辅导报告会、学习培训,召开系列学习座谈会,开展征文活动和党章知识问卷答题活动。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思想道德建设与业务素质提升并重。2014年暑假期间,学校组织60名青年干部和教师,赴井冈山举办社会实践营。学员们5天内进行了专题教学、互动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场景教学、激情教学、野外拓展七大板块21个单元的学习。学校坚持真情服务,集中精力研究解决贫困生资助、毕业生就业、学生食堂、教职工住房等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得到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