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网”聚纺大正能量,“评”出思想新风尚——武汉纺织大学首届网评大赛启动,面向师生、校友,征集“文字类、视评类、图画类”等三大类网络作品和“纺大好故事”类作品,这是纺大拓展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做强网评工作的有益尝试。通过以赛为媒,让评论更具创意与深度,用“评”展特色、用“论”传美誉,全面提升师生网络文明素养,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美好纺大”凝心聚力。作品持续征集中,欢迎师生校友积极投稿,投稿邮箱920291886@qq.com。
2023年春节期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B站联合出品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爆火,以其精美的制作,颇具写意的风格广受好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曾经的《大闹天宫》《天书奇谭》《葫芦兄弟》堪称国漫史上的经典,且都包含着浓浓的中式传统元素。《中国奇谭》延续了上美厂一贯的水准,一集一个独立小故事,画风、题材、内核各不相同,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充满中式想象力与文化哲学的奇幻国度,给今年的国漫开了个好头。然而,有些家长的话——“动画片一般是给儿童看的吧”“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无疑将其推上了新一轮的讨论:我们如何衡量动漫与教育之间的距离?
于动漫本身而言,它不该被宣判“有罪”,不可随意贴上专属标签。它从来都不是儿童的专利,也不应成为“低幼”的代名词。如《小妖怪的夏天》这一集,很多成年观众表示“在妖怪的世界里看到了繁忙生活中的自己作为‘打工人’的现状”。《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则隐含着现代文明与乡村生活之间的碰撞……《中国奇谭》本就没有明确指出它的受众只是儿童群体。再者,有的故事寓意深刻,甚至有些晦涩隐喻,小孩子可能无法领悟其中深意,表层的趣味足以让他们看得津津有味;但很多成年人却能会心一笑,网络上“深度剖析”“详细解读”的文章并不在少数。显然,动画片的可能性,不仅仅只存在于小孩子眼里纯粹的快乐,也可以体现在成年人世界里的现实映照。家长的“无差别”炮轰行为,自然欠妥,自动屏蔽了《中国奇谭》于成年人的意义。
这并不是家长举报动漫的先例。我们熟知的《虹猫蓝兔七侠传》,便被一位父亲以“血腥暴力”为由,要求禁播,获得一片家长响应。在孩子的认知教育上,简单粗暴地磨灭掉所有看似负面的内容,便是一种对孩子周全的保护吗?隔绝一切污染源,让孩子生活在提纯的真善美里,便可称良好教育吗?其实不然。常看常新的《哈利波特》系列,包含着多场打斗、暴力场景,赤裸裸地展现伏地魔一党的险恶,却成为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因毫不避讳地袒露黑暗邪恶,才更为珍视、感动于主角团所追逐的光明正义。所谓的“童年阴影”远不能背这个锅,孩子只是在其中感知与发现,家长才是要引导其走向的人。动漫,可以成为教育的调味品,却不能成为主菜。
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掌舵人,家长理性做出自己的判断远比动辄去声讨一个优质动漫要有力得多。与其去批驳“小孩不能看什么”,不如去主动思考“小孩应该看什么”。合格的家长,应懂得去给孩子筛选适龄的动画片,必要时陪同孩子观看理解,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若只傲慢地以大人的目光揣度孩子的内心世界,一味将罪责推在动画片上,可能只是为“家庭教育失责”添上一块遮羞布。
中国动漫历史上诞生了不少好漫画,如《哪吒闹海》表达的内核是,哪吒既不能违背自己的精神,又不能违背忠孝的价值观,最终只能割肉剔骨,这是对个体意志和社会契约的一种思考。诚然,好的动漫能唤醒人们的思考,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看动画片终究只是一种娱乐形式,教育的重任不能仅仅落在动漫的肩头。有位博主指出“动画片可以教育孩子,但是教育孩子不能只是动画片。”动漫的初心是给人带来快乐,若以“不够有教育意义”之名轻易给动漫“定罪”,未免有些武断,可能会大大限制动漫的“可发挥空间”。毕竟仍有像学校、天文馆、博物馆这些教育功能更为突出的地方,可以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很多时候,除了动漫的内涵,我们仍有大把空间可以去欣赏,《中国奇谭》的画风浪漫、怪诞、出神,故事耐人寻味、有深度,如《小妖怪的夏天》采用的是传统手绘表现人物形象和剧情,简单但精致;《鹅鹅鹅》采用水墨加传统中国绘画技巧,搭配传统志怪故事,寓意深远;《林林》采用3D动画技术,渲染出林海雪原一般的北国风光……人民文娱表示“国漫崛起最重要的还是内核与风格,《中国奇谭》的创作者们做了大量查阅典籍工作,才能把中华文化与现代社会结合,把东方浪漫与动画科技嫁接……”
国漫经历过巅峰时期,也有过低谷,《中国奇谭》出现无疑让观众耳目一新。这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积淀出来的审美,是含蓄的、留白的,在温和的外表下蕴藏着非常扎实、有时甚至是苍凉悲悯的内在力量,能量的运作是静水流深、自强不息的。且让其生长吧,自信地生长,再茂盛些,更茂盛些。
作者简介:文亦菲,经济学院CFA12201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