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国家基金项目工作年度总结暨申报动员会
10月13日下午,2023年度国家基金项目总结及经验交流会暨2024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在行政楼八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吴波出席并作总结讲话。经济管理学院丁士军院长、沈永军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忠敏教授作经验分享。各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部分博士、副教授以及有项目申报需求的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处长胡容玲主持。
胡容玲首先介绍了我校2023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及立项基本情况,总结了基金工作的经验,分析了问题,提出了对策。我校2023年获批了2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基金整体数量也比往年有所增加。在顶层设计方面,学校重视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制订了奖励和配套的系列激励政策;在执行层面,科技处制定了“16121”行动方案,即1次动员、6次专家培训、每周1次基金顾问指导、2次邀请校外同行专家指导、1次形式审查负面清单;校院协同过程管理,各学院落实管理责任,邀请本学科专家指导,鼓励督促老师们打牢基础;申报人瞄准目标不放松,通过申报国家基金项目倒逼自己不断优化研究设计、充实研究基础。她针对基金项目的评审意见作了分类总结,与同类高校科研总体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我校在科研方面需继续努力的方向。2024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将分为申报动员、选题论证、初稿优化、专家指导、校外专家初评、形式审查等六个阶段展开。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者沈永军教授作分享报告。他分析和总结了自己历年申报没有获批的经验教训,指出要勤于思考,随时积累问题。他认为选题至关重要,选题需解决的是重要且紧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对照国社科选题指南,结合国家政策、最新专项政策找准和自己研究问题契合的结合点。他分享了申报项目过程的体会,要坚定信心,笃定前行;坚持长期积累,为申报书撰写准备充足的材料;沉浸科研,形成于思,不断提炼积累个人的理论观点;挑战自我,不破不立,不留余力反复修改申报书;提前着手,时间就是研究内容的深度;研究问题具有紧迫性,要有适合的研究基础理论;乐于倾听各种意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丁士军教授曾主持过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从应用经济学的视角分享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体会。选题可根据个人背景,围绕专业和兴趣展开,做大量相关的文献阅读和梳理,发表综述,通过会议、工作坊等进行同行之间的专业交流,注意资助申报中的特殊要求,题目根据本学科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设定,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使小题大做。在研究设计方面,研究目标具体化,需体现研究的学理性、科学性;研究问题指标化,可以通过研究来回答的、具体的问题;解释因素变量化;分析数据体系化,数据来源可用来回答问题并是可获得的;分析方法系统化,基于本学科的基本方法系统分析;技术路线直观化,实施步骤可操作,可行性分析要体现研究能力和实践可行。在形成概念框架时,可以从3-5个核心概念开始,从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开始,发展概念之间的关联,形成关联图。
朱忠敏教授以自身案例分享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副教授、教授等五个阶段的个人科研历程,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为主,经历了被动科研、半主动科研、主动科研、主导科研、团队科研。最初被动科研的经验积累为后续的自主科研奠定了基础;随后化被动为主动,及时产出成果;积极参与纵横向课题申报,主动开展借力科研,挑选团队科研骨干,重点培养和共同成长;主动科研时,成果产出更快、项目质量日益提升;主导科研时,科研高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强;建立团队后,科研更容易深入扎根。她讲到,要激发研究兴趣,紧追前沿,善于捕捉领域热点需求,实现个人研究与热点需求的有机结合;锁定研究方向,目标明确、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地钻研,严格过程管控,化整为零,实现阶段成果的高质量产出;收获科研硕果,不仅仅是获批项目和完成结题报告,应将成果公开发表和参加学术交流,获得学术界同行的认可。
最后,吴波作总结讲话。他对学校2023年的国家基金项目工作表示肯定,对科技处及各位老师的分享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国家基金项目代表着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对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对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国家基金申报,要着重领会申报指南,根据指南“顶天”选题、“立地”谋划,研究内容要获得领域专家的认可,要在团队建设上花功夫,肯下苦功夫,不轻言放弃。广大教师要勇于向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发起挑战。他要求,2024年申报组织工作要进一步“提数量、增质量”,一是要充分认识申报国家基金项目的重要性,要从基础科研提升、学术能力培养和教师发展的角度重视国家基金申报工作。二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申报工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三是要坚定信心,敢啃硬骨头,同时保持开放心态,用好校内外资源。科技处、学院、教师形成三级联动机制,科技处是科研工作的发动机和助推器,需做好牵头和服务保障工作,各学院要落实主体责任,发挥主体作用。他鼓励老师们继续砥砺前行,争取在2024年国家基金项目中再获新的突破。
教工通讯员 韩汉 黄睿
摄影 谈雨璇
编辑 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