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工大往事 - 正文

    【工大往事】致敬90岁“制药系第一任系主任”殷斌烈教授

    作者:汪贻元 陈发普 肖艳华   资料来源:校友会    发布时间:2022-09-30   浏览次数:

    殷斌烈教授,中共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是我们这些曾受过他谆谆教诲、分布在国内外的工大制药学子十分敬重的老师。最近我们看望了殷老师,在他临近九十岁之际,恰逢母校建校50周年,我们难忘师恩,更感恩母校,忍不住借此机会述说老师对母校和制药专业的贡献、精湛的教学水平、丰富的学术生涯和朴实的人品以及殷切期望。

    记得母校前身《武汉化工学院报》三十周年校庆专页“园丁篇”曾刊登过殷斌烈教授相关事迹,我们沿着这个方向,展开对老师的回顾。

    殷老师无论是任化学制药教研室主任,还是任化工系系主任,都一贯坚持母校化学制药专业的工学方向。制药专业分布在很多高等院校中,怎样才能突起、办出特色、保证人才的质量?几十年母校办学实践证明,坚持工学方向是成功的,也得到了教育部等国家部、局的认可。教育部曾大规模缩减合并高校专业,当时化工几十个专业缩减合并为一个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学制药专业怎么办?国家医药管理局召集设有制药及药学专业的高校在成都开会征求意见。当时很多高校,包括母校都有化学制药专业,与会者认为,这个专业保不住了。殷老师以本校化学制药专业偏工为理由,建议改为制药工程类专业,结果教育部把制药工程专业列入高校招生目录。这为母校制药专业的存在和发展作出了切实努力。

    殷斌烈教授

    殷老师在母校学位提档升级上作了很大贡献。母校当时作为化工部直属院校,没有研究生、没有硕士学位是不妥的。当时陈古圣院长、李定或副院长,以及作为化工系系主任的殷老师,开创了母校招收硕士研究生、与成都工学院和南京化工学院联合授予硕士学位的先河,并积极推动和践行,在此期间殷老师带了三届硕士生。

    殷老师63岁时被母校任命为制药系第一任系主任,他不负重托,努力工作,在年轻教师的鼎力支持下,为尔后制药系和化工系合并成立母校最具实力的化工制药学院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殷老师在临近退休前为母校院系建设作出的努力。

    根据当时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殷老师根据退休后在杭州技术市场闯荡的经验,体会到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从杭州回武汉后,殷老师积极参加母校和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学工作,首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导论”,同时为研究生开设了创业专题讲座。“大学生创业导论”起初作为加选课,再转为必修课,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针对研究生的创业讲座,取得好的效果。

    殷老师1999年11月退休,同年12月1日立刻被杭州浙江万马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聘为研究所主任,主持负责该企业新药产业化及相关新药和中间体开发研究工作。历时数年,主要完成抗癌新药阿拉曲唑、阿扎司琼产业化及新药申报,抗糖尿病新药罗格列酮中间体产业化。抗癌新药阿拉曲唑、阿扎司琼获批国家二类新药。此间还基本完成抗炎新药菲所非拉丁的小试研究。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是一项耗资数千万以至亿元的系统制药工程,企业据此上市新药而获得赖以发展的巨额利润。殷老师深刻体会到,高校如果不与经济实力很强的企业结合,很难在新药研究上有所作为,母校化学制药专业以及日后的制药工程专业从77级恢复高考招生以来也超过40年了,新药研究仍有差距,谈到此时无不流露出心底的期许: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十分重要,研究单靠高校是不够的,虽然高校也能从各种渠道获得研究资助,但研究只有与实业结合,才能做大做强,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文:汪贻元 陈发普 肖艳华)

          

    汪贻元:海口本元医化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工程大学海南校友会副会长、秘书长

    陈发普:公司总部设上海,目前项目执行地,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研发部,留以色列博士后

    肖艳华: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制药学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