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周磊)2月24日上午,学校在流芳校区教育教学综合楼215会议室召开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校党委书记程幼金、校长王存文,校党委副书记郑丹凤、李志旭,校纪委书记方文海,副校长喻发全、马小龙、吴云韬和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韩高军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朱青林主持。
程幼金就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提出了五点要求:第一,强化政治认识、使命认识和忧患认识。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学科建设的讲话论述精神,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加强一流学科建设的使命感。第二,聚焦学科、人才和资源保障。要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培和学科建设的资源保障力度。第三,尊重学科建设规律、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要凝练学科方向、搭建学科平台,坚持“四个面向”,力争在高层次人才、国家级平台和国家级成果等方面实现突破。第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要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第五,统筹学科建设和其他工作、重点学科和其他学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王存文指出,加强一流学科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构建起学校统筹规划、部门分工负责、校院协同推进的建设机制。二是强化协调推进,要科学制定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分年度制定目标任务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三是抓住核心要素,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引育力度,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用好人才、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氛围。四是优化资源配置,要统筹校内师资队伍、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表彰奖励、招生计划等资源,向一流建设学科倾斜。五是做好经费保障,要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形成政府投入、学校配套、社会支持的多渠道经费筹措体制,提升资金整合能力和利用效率。六是建立对口支持机制,要建立与武汉大学化学学科、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对口支持机制,建立领导互访、院系联动、部门协调、项目带动、学者互访、资源共享等的对口支持机制,广泛开展校际协同建设。
郑丹凤指出,要树立危机意识,重视一流学科建设;强化使命担当,调整体制机制;压实责任,加强学科建设目标考核;加强统筹协调,合理安排资源;汇聚各方合力,加强部门学院协同,充分利用对口支持高校、化工高校和化工协会资源。
李志旭指出,要整合资源,对学科分层分类建设;要压实责任,将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团队和个人;要深化改革,围绕一流学科完善政策措施和制度建设。
方文海强调,要主动谋划,明确一流学科建设的时间表和施工图;采取超常规措施、超常规节奏和超常规激励,加强一流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一流学科建设的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
朱青林表示,加强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保持定力、强信心;集中资源、求突破;健全机制、树导向;强力推动、聚合力。
喻发全表示,要提高认识,明确本职工作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关系;压实责任,细化规划目标;凝练学科方向,积累研究成果;分解工作任务,加强统筹协调。
马小龙表示,要把准工作方向,创新工作机制;要整合力量,加强学科、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加强团队建设,加强人才引培工作。
韩高军表示,要坚定信心,树立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创新跨学院、多学科协调机制;加强对学科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
研究生院院长熊伦从学科发展规划及目标、学科现状及对标分析、学科建设方案和具体任务等四个方面汇报了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参会人员提出了工作意见和建议。
党政办公室、组织部、学工部、校团委、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院、教务处、计划财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与合作发展处、国有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后勤保障处、基建与维修处、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和化工与制药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兴发矿业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国际学院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
(审稿 熊伦 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