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艺术与传媒学院于行政楼214、202、204、206会议室分组召开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对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科技、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八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展开了大讨论。
会议旨在通过校外专家教授与本校教师的深入研讨,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该会议由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陆艳主持,特邀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商学院、文华学院、武昌首义学院八所高校的专家为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议与指导。教务处处长韦玮、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领导、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陆艳主持会议
会上,韦玮对校外专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详细介绍了艺术与传媒学院专业建设情况和2025版人才编制指导思想。
韦玮汇报工作
专家们针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展开激烈讨论,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申凡教授提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考量可视化传播方向的可行性,以及文理兼收学生的接受度;新闻学专业需根据就业方向培养人才,建议增设“公关”类课程;同时建议优化部分课程,统一专业方向定位。马庆院长呼吁建设智能传播实验室,提出在以“智能传播”为核心的学科融合中,相关课程需配备实验室和相关设备,确保设备能满足课程实验实训需求;建议凝练专业定位表述,突出武汉学院特色;希望老师们能围绕“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类优化课程设计,合并部分课程并调整学期安排;提出了“论文+作品”的“1+1”毕业论文设计模式。余林院长强调专业定位的必要性,建议借鉴其所在高校的智能传播模式,优化网络与新媒体及新闻学专业模块名称;指出融媒体系作为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分支,可借助艺术系的资源完善课程体系。
会议现场
专家点评
陈辉主任提出,课程体系应围绕教学和学生就业目标构建,重视基于数据和信息的设计决策。尽管面临就业挑战,融合的信息设计模块对适应数字化时代和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同时提出具体的课程内容规划建议,以确保覆盖市场所需的基础技能,体现了对设计教育的深入反思。
袁心平教授提出课程设计需聚焦学生长远发展,兼顾考研、考公与就业需求,尤其强调信息融合设计与跨学科合作,促进艺术与科技融合。同时,提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强化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遵循OBE教学理念,确保成果导向,为学生提供实用技能。
专家们在纷纷提出建议的同时,也对艺术与传媒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方案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集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