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又是一年春意早,在春天即将到来之际,很高兴又与大家如约见面了。我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第二届“陈一丹奖教奖学金”的颁奖典礼。过去的一年,老师们潜心教研、忘我工作,同学们发奋学习、志存高远,秋去冬来,你们用汗水浇灌了鲜花,用辛勤换来了收获。无论是入围的还是获奖的师生,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设立这个“奖教奖学金”,旨在推动武汉学院教学与科研事业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尽快地成长。武汉学院每一位全身心投入教育、科研事业的优秀教师,以及品学兼优、有志于服务社会的优秀学生,都将是这个奖项的受益人。今天再次来汉,我欣喜地看到,武汉学院的面貌日新月异,教师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师生共创佳绩。在今天的获奖者中,有完成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立项的年轻博士,有在国际比赛中荣膺金奖的舞蹈艺术追求者,有肩负管理重担却仍笔耕不辍的职能部门负责人,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异的佼佼学子,有润物无声育桃李无数的教师典范……这些荣誉来之不易,这是你们勤奋进取、不断拼搏的成果,也是武汉学院的骄傲,更是学院发展的希望所在!
过去的一年武汉学院在成长,我所在的企业——腾讯也在发展。大家有兴趣与我一起回顾并分享一下腾讯这一年的发展吗?
一、腾讯一年来的风雨历程及发展数据
即将过去的2011年,QQ同时在线用户达到1.52亿,比前一年增长了23%;在国内SNS最活跃的是Q-zone,国外则是Facebook,这一块我们的活跃用户已经达到5.52亿人,比前一年增长了12%;腾讯的各种产品——“朋友”、微博、QQ浏览器、QQ音乐等全方位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些是平台业务。其中游戏,有QQ游戏平台,也有游戏业务包括CF、DNF、炫舞、飞车等,用户和收入都有增长。电脑管家的用户数以及SOSO、财付通等电子商务的用户数也在增长。这些能看到的成绩是由业务部门冲出来的,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样一份美丽的成绩单背后,腾讯整体同样做了很多工作。
腾讯的背后有很多部门的努力,腾讯的成功是合作的结果。自腾讯创建以来,我们默默无闻的客服,服务总人数达到13.5亿人次,人工接听1181万次;我们做的数据分析,日精准推荐量达到8亿次;网络基础平台提供了11万台IDC以支持庞大的数据;化解了3万多次的网络攻击;打击了16起针对腾讯产品的恶意案件,包括年前发生的奇虎360与腾讯QQ的“诉讼战”。
“3-Q大战”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企业既需要打好安全底层技术基础,也要不断提升企业的口碑。同时我们法务部处理的案件超过了100例。今年一年,腾讯招聘了6000名员工,还有外聘员工2400多人,平均为每名员工提供39.2小时的培训;财务上我们是第一家获得“BBB+”评级的民营企业;我们给员工提供了60多万平方米的办公环境,班车线路达到224条,公益捐款达1亿多元,志愿者接近2000人。
腾讯是一个整体,其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努力。学校的建设亦如此,老师、学生,还有职能政工人员,他们对学校的支持、服务、管理协助,都是学校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整体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今年我来学校,校方“陈一丹奖教奖学金”理事会提出优化获奖范围的想法,征求我的意见,期望学校的政工人员也能参与评选,涵盖的老师的数量也能再增加一些,我举双手赞成!
在良好的成绩背后,我们要冷静地分析。虽然腾讯的业绩每年都在增长,但是能看到,我们前三个季度200多亿元的收入(由于是上市公司,现在还不能公布全年收入),其增长速度是在放缓的,从去年原增幅的60%到现增幅46%。净利润的增长前三个季度是76亿元,这个增长速度也在放缓。另外,随着人员的增多,每个季度的净利润虽然在增加,但是人均利润在下降。我们需要多维度地分析公司发展的健康度。
1.在“3-Q大战”中,我们的反思
在过去的一年中,腾讯处于半开放的状态,众多合作伙伴分享到了40亿元的收入。在“3-Q大战”中,大家普遍认为钱都被腾讯赚了,还有人说“腾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事实并非如此。就像iPhone推出后,AppStore上的下载可以让很多合作伙伴在平台上实现利润的共赢,而我们以现有的产品入口做开放平台,目前已有近两万家合作伙伴,我们也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和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再造一个“腾讯”。我们拿出相当于现阶段一年收入的200亿元,由腾讯开放平台上的各种第三方合作伙伴去创造、去分享。开放平台对接入的合作伙伴是有很多成效的,某个企业在接入腾讯平台前有20万用户,接入腾讯平台后1个月内用户就上升至500万,这便是很好的例子。网民的需求是要由各种不同的。企业去提供不同的服务,来共同完成的。我们还投资了200亿元。打造产业共赢基金,毫无疑问,这只是一个开局,后面也许会很困难,但是我们已经在做了,也会继续做下去。
2.回到今天的主角——武汉学院
我一直都在关注武汉学院的发展。学院的网站,包括学生的水榭亭香论坛,我是经常登录浏览的。我和院董事会交流了学院2011年一年来的发展,肯定了我们学院工作有很多亮点;我们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2012年是武汉学院非常关键的一年,也是开局之年。我想通过回顾我们学院的2011年,来探讨为何2012年是开局之年,以及我们准备如何迎接2012年。
二、武汉学院的2011年有亮点也有不足
1.教风建设
在教风建设上,我们完善了管理制度,考评结果优良率有所提高,同时在引进各类人才方面取得很大突破:今年引进各类人才133人,其中博士以及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非常高的比例。但由于我们的底子比较薄,所以2012年我们还有一个可以更大提升的空间,那就是提高学院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同时,我希望在一些精品课程上取得突破。把人才引进来,我们需要创造好的环境。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是指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软环境就是激励人才的政策、机制,我们对人才的观念,以及整个人才发展的氛围。
2.校风、学风建设
2011年,我院学生的考研上线率相当喜人,而且在学生活动及志愿活动方面,我们也办得有声有色。对于未来的提升空间,我们希望管理经验能不断积累;各部门把事情做细致,防止意外的发生;辅导员要主动深入学生生活,和学生交朋友、做知己,真正做好学生生活的导师。
3.管理建设
教职工今年开始接触以“能岗匹配,绩效为主”为大前提的考核制度,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如何优化考核体系,取得认同,有效地把考核激励体系建立起来,激发教师职工的潜能,让大家能明确学校发展的导向,都能清晰地认识到,这套体系不仅仅是用来“考核”人的,更是为了推动校园文化和教风的建设,让院领导在讨论、决策和判断人才的“选、育、用、留”上都能比较公正、透明,这个其实并不容易做到。以腾讯实行360度绩效考核为例,从一开始,就是请的第三方做方案,而不是管理层来拟定;由第三方参照行业内的标杆,提出公正又适合腾讯特点的方案。在初步建立考核制度之后,我们又分别走访了员工、基层管理者和高管,使大家明确了考核的导向是为了激发潜能,让个人能力得到提升。腾讯在第一年试行考核方案时,其结果只起评价作用,不影响到薪酬。我们用了三年时间逐渐调整方案,直到被大家接受和认可,现在还在完善中。因为归根结底,个人得到认可不是考核的唯一目的,真正能帮助大家成长才是需要我们优化的地方。
我们武汉学院目前有很多充满热情的年轻教师,他们是我们未来的希望,但亦需要老中青“传帮带”,需要出台适合他们的培养方案和教师规划成长路径,这就又回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就如腾讯一样,有各种职业成长通道:干部走管理发展通道,专家走技术、产品、职能、市场等其他专业发展通道。这些建设和方案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而是结合腾讯的特点和人才结构研究出来的。同样,我们要去探讨、鼓励和营造老师们可以成长的路径,希望这个成为后续学校重点研究的课题。
4.科研工作
今年的科研成果比往年有很大进步,在立项奖和贡献奖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希望各位老师继续发扬科研精神,取得科研质量及科研成果含金量的提升。我们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通过努力,不断提高成果含金量,同时夯实科研平台,这也是学院的发展空间。
5.招生就业
招生工作方面,今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新生报到3131人,本科线处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四名,这说明我们学生的素质是很高的;就业率也很不错,达到92%。我们可以把招生和就业当成项目去做,需要把好的经验和机制沉淀下来成为一种常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优化的地方还有很多。就招生而言,每个系可以从学生的报考志愿上下功夫,如果在报到后再调剂专业的话,对学生的意愿会是一个冲击,需要投入一些时间让学生自我调适或者由老师去引导。我们要努力回到独立学院本身,把自己的专业优势建立起来,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大家知道,2013年我们要迎接教育部合格验收,这个验收对学院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迎接验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投入,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做了很多工作。由于底子薄弱,学校建设的很多数据离国家要求有差距,对于这些困难,很高兴看到老师和领导们都在积极克服。合格验收,不光是讲究硬件的达标,还需要软实力的投入。在图书采购、实验室方面我们都在投入,这是一些长远的工作,不仅是为了验收,也是为了学院今后的建设。硬件、软件建设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完成。老师、系部、学院都应对自己有高要求。
6.新校区建设
新校区建设的进展还算如期,但中间也有不少风波,例如土地所在地的区政府换届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了进展。院里成立了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已经做好了新校区的整体规划,各项工作都在开展,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积极办理各项手续,力争在合格验收前落成使用。
新校区的功能,涵盖了我们学院发展的需求,总体上是要营造一种武汉学院独有的人文环境,希望师生在这里开心地教、学。我们专门请了华南理工学院的何镜堂院士来规划校园,我同大家一样充满了期待,希望在2013年“她”能展现在我们面前。
校园建设是系统工程,在和校方的建设班子沟通过程中,我一直强调建设一所校园不同于建造一栋房子,规划比设计重要,设计比建设重要,建设安全比建设质量重要,而建设质量同样很重要!所以大家从规划到建设,每一步都不能马虎,要精益求精,做好系统工程。
三、对武汉学院2012年的展望
2012年我们新校区开始建设了,2012年我们要争取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我们的在校学生要突破一万人。我们要群策群力去做好每件事,如何做好呢?
1.方法论分享——“解行并进”的方式
以我在腾讯的经验,首先要树立一个愿景。为了实现愿景,我们将过程分解为几个步骤:战略——规划——执行——调整。
以互联网环境来举例,用“快速迭代更新”来形容已经有点不确切了,现在是“颠覆性的行业环境”。例如UC浏览器,从
武汉学院新校区规划图
推出到流行,用了52个月的时间,360用了42个月,YY用了23个月,而新浪微博仅仅用了12个月。微博这个产品的特性是黏性和依赖性强,腾讯的微博晚了6个月推出,就落了下风;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利用自身优势追上来了,但是追得很辛苦。这说明,很多事情,一旦错过了发力的时间窗口,就很难有弥补的余地了。如果我们在一年内没有作为的话,我们在微博市场就将完全消失,而且微博有可能演变为击垮整个腾讯业务的关键一环。微信,从推出到流行用了6个月,当时国内是腾讯和米聊两家在做,今天你推出一个新功能,明天我加班加点推出另一个功能,6个月之后,腾讯的微信已经牢牢占据用户的手机终端。可想而知,如果再有别的新产品推出,也将会是这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天所想的就是这个问题。一旦过了时间窗口,这一块的市场就没你什么事了,所以我们称之为“颠覆性的环境”。曾经辉煌一时的互联网鼻祖,Yahoo、Myspace,手机中的诺基亚和黑莓,现在的市场价值又剩下多少?这个行业变化之快,令人瞠目。如此分析下来,腾讯今年一年业务增长65%,员工从10000人增长到16000人,还不包括外聘,那么我们在2012年势必需要调整。如何调整?
要降低人数增长的速度,盘活新进人员,加大优化力度,夯实企业文化。因为2011年是竞争激烈的一年,我们把局已经布好了。在这个快速布局的过程中,顾不上人员的优化,2012年这一块则要跟上,要强调执行。执行其实是需要方法的。2012年整个平台战略,我们要加大社区化,在无线和安全入口加大布局;在业务收入上突破游戏的业务,加大挖掘经典的包月游戏和广告,还会开发新业务;管理上,从“粗放”到“精耕”,从重数量到重质量。
2.腾讯HR的“四字真言”
人才是腾讯最宝贵的财富。
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拿走我的全部财产,把人才留给我,几年后,我又是一个钢铁大王。”这一点我完全相信,在IT行业尤其如此。人才,外部竞争激烈,内部既要发挥其潜能,又需要给出成长路径,这里我们的HR要做的就是选、育、用、留。
(1)选
以前我们的社招比较多,近年来也加大了校招的力度,基本70%—80%的新员工都是应届毕业生。虽然对应届毕业生我们要投入很多去培训,但其实他们从零开始,就具有了腾讯的基因和活力,而且对企业文化建立了认同感。互联网知识和技术是随时更新的,需要有更多的年轻人,有的学生在大三的时候或者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跟踪”,会让他们通过“实习生计划”“走进高校——人才体验日”等项目先来公司,与公司建立联系,所以我们的校园招聘并不是等每年进驻校园才开始的。
(2)育
人不是产品,用完就换,人才是需要成长的,我们需要一个机制去沉淀和积累。腾讯会为员工提供不同种类的培训,比如针对中层干部,会请知名的企业家来培训,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缺点及优势,寻找成长和提升空间,让他们感觉这个体系的的确确是能帮到他们的。在这个导向中,腾讯的一些战略也实现了。
(3)用
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并且创造鼓励的宽松环境,让人才得到发挥空间。当然也有KPI的考核等,目的是让他看到自己需要进步的地方,也帮助他看到自己对公司的贡献和需要关注的方面,提供帮助个人和团队进步的工具和鼓励氛围。
(4)留
让员工成为大家庭的一分子,除了薪酬激励和长期激励外,我们要树立“你在这里做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我们推出的产品是千万人在用的”这样的想法,让大家真正获得成就感。我们要一起去创造梦想,创造信心。
3.腾讯在2011年做的几件事
优化薪酬结构,把浮动部分的年终奖金一部分合并到固定月薪中提前发放,提升员工月度现金流,提升日常生活品质;
年度调薪幅度比同行较为领先;
三年投入10亿元来帮助员工实现首套房的安居梦想;
一直坚持做有“特色”的福利来传承公司的文化以及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怀,比如“特色的圣诞晚会”“文化日”以及各种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
4.武汉学院的愿景是什么?如何达成愿景?
对于学院的愿景,我们总会设想一个大致目标,总希望它能成为国内国际一流的大学。
虽然目前我们学院的基础比较薄弱,但我们要立志,我们还是要有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理想。成为一流的大学,首先要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平,仅这一项就谈何容易!以国内高等教育体系的标准来看,我们现在是“三本”,走向“二本”,走向“一本”,需要很长的时间,有可能要几十年。如果进不了“一本”这个基本门槛,何来国内一流?何来国际一流?这需要一代代老师和院领导共同努力,在努力过程中我们也必定得到成长,收获快乐。
回到此刻,今天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如何迈向这个愿景?
腾讯的愿景是成为最受尊重的互联网企业。我们奋斗了十多年,现在还未达到目标,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愿景的树立就是理想的树立,有了愿景才可以号召师生共同努力和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收获一路成长的喜悦和幸福。
在“解行并进”中寻找我们的方向,首先可以借鉴一下腾讯的开放。这不是被迫的开放,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战略。今天如果你可以做到开放,你的平台会更大,你的方向、资源和辐射力会更强!这件事,并不是管理层一声令下就可以达成的,有时会有来自内部和外部不同的声音。所以我们第一
件事就是让所有员工调整心态,从原来的半开放状态调整到努力建设开放平台;第二就是广泛听取各界的声音,其实大家的声音是对你转型的一个谏言,也是在给你“把脉”;第三就是梳理现有平台,包括QQ空间、朋友网,全部换成开放平台;第四是就加大对共赢基金的投入。
我们在“解”中“行”,“行”中“解”,我们希望再打造一个“腾讯”,再打造一个共享的互联网生态,这其实就是一个战略的转型。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心态,不能焦躁。
5.故事分享
腾讯人力资源部有一位芬兰阿姨,负责大家的身体健康;还有一位雪梨姐姐,负责大家的心理健康。雪梨姐姐专门与大家分享和沟通企业的文化,进行心灵对话,她有一个栏目,叫“雪梨讲故事”,这是第二十期的故事。
不要错过人生的旱季
高考那年我名落孙山,生活一下子变得无比黯淡。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我决定陪父亲下地干活。我家有一片红薯地,这块地有点特别,两头高,中间凹。我们那里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地中间的红薯叶子都过深秋了还郁郁葱葱,可惜从地下刨出的红薯个个小得像鸡蛋一样,两头地里的红薯倒是个头大得很。
我很是不解:“地的两头在雨天也存不住水,那么旱,怎么长的红薯还这么好?地的中间比较湿润,叶子倒是不错,可果实反而太差劲了。”
父亲看到我迷惑的样子,认真地对我说:“小子,这你就不懂了吧。红薯生长最旺盛的时候恰恰是咱们这里的旱季,雨水特别少。地两头的红薯因为吸收不到更多的水分,就拼命地往地下钻,把叶子长得最小最少;地中间的红薯虽然吸收的水分比较多,但红薯这种东西耐旱才好,水一多反而只长叶子不长果实了。”父亲顿了顿,看着我说:“人也一样啊,都有难过的坎儿,都有自己的旱季,关键是看你怎么生长了。越是旱季,越是长果实的时候,越要努力扎好自己的根。小子,这个简单的道理是我早就想告诉你的,无奈你怎么也转不过弯来。”
我没有想到平时笨嘴拙舌的父亲竟能讲出这么深奥的道理。在那个深秋的红薯地里,我学到了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就这个小故事,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不要怕困难。困难的时候,要树立好心态。困难也是让你成长的机会,只要矢志不移,人生之树就可以结出硕果,绚丽灿烂。
就这个小故事,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不要怕困难。困难的时候,要树立好心态。困难也是让你成长的机会,只要矢志不移,人生之树就可以结出硕果,绚丽灿烂。
四、武汉学院迈步开局之年
我们学院作为民办高校,未来发展的确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学习这种“红薯精神”。2012年是我们学院大发展的开局之年,这时候成功不会很绚烂地展现在你面前,就需要我们像地边的红薯一样扎扎实实地埋根,只有坚韧不拔、矢志不渝地扎下来,才能结出硕果。
2012开局之年,我们准备好了吗?
第一,我们要达到国家对独立学院真正独立的要求,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提高科研水平、管理水平,使软件、硬件设施达标。这些方面的建设,武汉学院还处于一个大学的初期阶段,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希望你负责的这块不会成为大家的短板,而且还能帮助别人成长。
第二,培养“明德学子”和“明德教师”。
办学和教学的落脚点应该落在学生身上,关注我们的学生。学生的口碑度如何?学生培养得如何?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如何?幸福感、快乐感如何?希望在老师的努力下,把学生培养成“明德学子”。“明德”的学生,是感恩社会的人,是幸福、快乐、健康,并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此基础上,不断通过创新取得成绩和回报社会,感染身边的同事、家庭成员,并将创新精神传承下去。如果我们培养的都是这样的学生,在内涵上便真正地走近了我们想要成为的一流大学。
我们学院的教师应是“明德”的教师,这是希望,也是要求。明德的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学校。我们学院的老师要善于和习惯于创新,要提高创新的能力并提升创造出来的价值:在课堂上创新,学生学到东西;在科研上创新,要出成果。各位尊敬的老师,希望大家以拳拳爱心,一起来理解并执行教学方针和科研政策,做到有思想,有执行力。这个过程还需要管理和激励体系的建设、文化的倡导,以及师生们每一个人的认同和参与,这样才能形成巨大合力。
感谢大家为武汉学院所做的一切,衷心祝愿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希望大家在来年与学院一起取得更大的进步。
2011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