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恢复建设40周年
根据学校《关于做好2026届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做好社会学院2026届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以下简称推免工作),确保推荐免试研究生质量,经学院推免工作领导小组和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基本原则(一)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严格推免程序;(二)严格条件,择优选拔,宁缺勿滥,确保质量;(三)坚持综合测评,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二、...
根据《武汉大学社会学院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通知》,我院于2025年6月30日—7月2日举办了2025年优秀大学生线上夏令营活动。学院经综合评估,本次夏令营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以下52名同学为学院A类营员,具体名单详见附件。公示期为即日起的10天,如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通过书面形式或通过电话向以下机构反映,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以便调查核实。联系方式: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党政办公室联系电话:027-68753860(工作时间开通)社会学院2025年7月7日...
经学生报名,学院审核,请以下同学参加我院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详见附件。请参营同学注意:确认参营的同学自即日起两天内实名(参营序号+姓名)申请加入“2025社会学院夏令营QQ群”(群号:654559328),逾期未进QQ群则视为主动放弃参加本次活动。参营序号:请营员自行查看附件,附件内有本次夏令营活动分配的唯一参营序号。咨询电话:027-68753860 王老师。武汉大学社会学院2025年6月17日
根据《关于开展武汉大学2024—2025学年度学生社团先进个人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经个人申请、学院团委审核,拟推荐蔡磊教师为2024—2025学年度“武汉大学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申报人选,特此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6月11日—13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反映至社会学院团委。联系电话:027-68755654,邮箱:kongjw@whu.edu.cn。共青团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委员会2025年6月11日
根据学校《2025年关于奖励前1%优秀毕业生返还全部学分费的通知》,我院按照奖励原则和学院专业情况,参考本科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排名统计数据,确定奖励名单。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序号学号姓名12021301171005洪武雅公示期自即日起至6月15日止。如有异议,请向社会学院208办公室实名提出。联系人:余老师,联系电话:68753860邮箱:641230340@qq.com武汉大学社会学院2025年6月10日
一、学院简介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具有悠久的学科历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率先恢复社会学教学、重建社会学专业的全国10所高校之一。我院现有三个社会学学术学位硕士点(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一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社会工作)、一个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四个校级研究中心。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讲师2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秉持“小而精”“小而强”的发展理念,坚持“学科、学派、...
婚嫁礼俗,即婚嫁嫁娶礼仪、习俗,承载着许多新人的情感与期望。一段时间以来,年轻人对于婚俗呈现出不同态度:有些青年认为,婚礼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应多增加一些“仪式感”。有些青年则抱怨,婚庆仪式“费人”,“扎堆”结婚、奔走吃席让人喘不过气,主张“松弛感”,呼吁“极简婚礼”。从追求“仪式感”到崇尚“松弛感”,当代年轻人对婚嫁礼俗的态度为何发生转变?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变化?推荐阅读《人民论坛》最新文章。...
当今世界,全球形势波诡云谲,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活动复杂多变、文化观念多元多样。面对现实世界充满的不确定性、变动性、威胁性和偶然性,焦虑、矛盾、悦己、内耗、自信等社会心态经常轮番出现在个体身上或登上热搜。当个体的心态没有完全适应社会的复杂变化,整个社会心态会出现波动。因此,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心态不仅是一个学术概念,而且是一个政策概念。如何从国家关怀、社会关爱、...
王德福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中央时隔十年后再次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是新时代第二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会议强调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新华社播发的会议侧记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里强调的是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而不是其他投入。”总书记强调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重视治理投入,...
《政治学研究》2025年第4期刊发我院仇叶副教授的学术文章《县乡财政分配结构与基层印象政绩生产》。在国家职能转型的背景下,基层政府追求政绩的行为出现新特征,以打造“亮点”为典型的印象政绩日益占据主导位置。《县乡财政分配结构与基层影响政绩生产》一文,从财政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印象政绩如何嵌入常规科层体制的运作,揭示了印象政绩生产的生产机制。论文提出,立足扩张的财政统筹权,一种县级政府主导下的双轨分配结构正在形成。...
2025年8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若干规定》是近年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的制度成果,表明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中国在农业社会时代便建立了精细的官僚制度,可以说,自从官僚制出现以后,作为科层理性反面的“官僚病”便相伴相生。...
著作 1.贺雪峰:《认识中国:乡村的前途与中国现代化》,三联书店,2025年6月出版。简介:《认识中国》从农民与中国的现代化、乡村社会巨变、乡村治理逻辑、农民的生计与意义世界、农民的城市化、如何认识中国等六个方面,对中国乡村社会的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农村建设进行了叙述和分析。本书是作者从事乡村调查和研究30年来,对“三农”问题的一次全面、集中的阐述。作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三轮驱动”的现代化,而乡村是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
《中国社会科学》2025年第6期刊发我院桂华教授、贺雪峰教授的学术文章《走向群众自觉行动的基层治理实践》。文章认为,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推进,惠农资源投入为农民实现美好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在以项目为抓手、以技术为手段、以行政为主体的资源下乡方式下,农民虽享有政府供给公共服务但主动性不强,出现政治有效而治理效能不高的基层工作悖论。依托鼓励基层改革的体制优势,一些地区创新资源下乡方式,将群众参与和需求表达贯穿于资源落地环节,...
《政治学研究》2025年第3期刊发我院贺雪峰教授、桂华教授的学术文章《资源下乡背景下的基层治理重塑与改进》。国家持续向农村投入惠农资源,是构成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动力。《资源下乡背景下的基层治理重塑与改进》一文,深入分析了资源下乡带来的基层治理逻辑重塑,揭示惠农资源低效使用和基层形式主义出现的成因。论文提出,促进国家资源输入进一步向基层有效治理转化,是振兴乡村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结合农村公共品类型划分,...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859
网站总访问量 次 单日访问量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