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是集遥感、测绘、空间信息工程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和工程类学院,由1956年成立的武汉测量制图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与制图系发展而来。经过当代中国测绘事业的开拓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奠基人王之卓院士和学术带头人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龚健雅院士等专家学者六十余年的辛勤耕耘,学院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内外同类院校中始终名列前茅。六十多年来,遥感学院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建设的迫切需求,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学术领军人物与高级专门人才,被业界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测绘遥感领域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2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人,以及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余人。学院现有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二个本科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四个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遥感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三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已逐步建立起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和教学环境,包括卫星地面接收站、数字摄影测量、计算机视觉、移动测量、定量遥感、激光雷达、卫星设计与集成测试、卫星仿真、智慧城市、地理国情监测、遥感传感器等方向的科研平台,基本建成了航天、航空、低空、地面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应用服务的完整科技创新体系。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等各类科技项目10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名列武汉大学前茅,并取得了一大批世界一流水平的自主创新研究成果。遥感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很大提升,连续多次在不同的世界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开始引领世界遥感学科的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拓宽学科方向、健全学科体系、培养优秀人才、引领当代遥感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除加强传统遥感科学与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外,还将逐渐引进计算机视觉、传感器和航天领域相关人才,并拓展遥感仪器和卫星设计制造等研究方向,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多名优秀教师和海内外高端人才。
一、 招聘领域
涵盖但不限于以下一级学科(交叉学科):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力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
具体研究领域:
u 航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航天光学探测和识别技术、实时/移动摄影测量、工程/工业摄影测量、实景三维建模、深空探测、计算机视觉、智能无人视觉系统、人工智能等;
u 光学遥感、微波遥感、红外遥感、激光遥感、高光谱遥感、海洋遥感、大气遥感、生态环境遥感、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定量遥感应用等;
u 地学时空大数据分析、地理空间智能、自然资源监测、人文/社会地理计算、地理信息科学与工程、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等;
u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
u 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总体设计、卫星平台设计与集成测试、卫星载荷设计与研制、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卫星星务管理、飞行器动力工程等;
u 动力学与控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等;
u 光学、光电子、精密机械与仪器、通信与测控、通信与信息系统以及激光雷达等;
u 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以及合成孔径雷达等。
二、 招聘岗位
(一)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选者
应聘条件:具有博士学位,年龄40岁以下。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者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相当于助理教授及以上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力,已取得高水平标志性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居相关学科同年龄段学者前列;政治素质过硬,为人正派,学风端正,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待遇:聘为固定编正教授;薪酬总额60万元/年起(税前,含社保、公积金等福利),加高水平成果奖励和科研间接绩效;提供科研经费200-600万元(含国家和学校支持);学校提供200万元安家费(另可享受国家、地方相应支持),或选择人才房。另提供聘期前2年租房补贴3500元/月;提供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指标、办公和实验用房;协助解决配偶工作;特别优秀的一事一议。
(二)高层次领军人才/固定教职教授
应聘条件: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者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或国内标杆高校或标杆学科的固定教职教授或特别优秀的副教授,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力和学术组织能力,已取得高水平标志性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居相关学科同年龄段学者前列;政治素质过硬,为人正派,学风端正,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待遇:纳入事业编制管理,薪酬执行国家岗位绩效工资制;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办公和实验用房;享受子女入学、入托,医疗以及其他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特别优秀的一事一议。
(三)固定教职副教授
应聘条件:国内标杆高校或标杆学科固定教职副教授,或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者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的特别优秀的聘期制人员及博士后;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力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主持过多项国家级项目,学术水平居相关学科同年龄段学者前列,具有较大的学术发展潜力;政治素质过硬,为人正派,学风端正,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待遇:纳入事业编制管理,薪酬执行国家岗位绩效工资制;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办公和实验用房;享受子女入学、入托,医疗以及其他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特别优秀的一事一议。
(四)特聘副研究员
应聘条件:具有国内、外高校博士学位,拥有在海外高水平学术机构2年以上的学习、任职经历(含博士后阶段等),年龄不超过35岁,在本学科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政治素质过硬,为人正派,学风端正,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待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待遇;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办公和实验用房;聘期内享受子女入学、入托,医疗以及其他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特别优秀的一事一议。
三、 应聘流程
学院常年招聘,按照申请顺序不定期开展评审,不设置截止期限。
1. 请应聘者发送详细个人简历一份,简历中需提供个人正面登记照片、详细的联系方式,并需详细列出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所发表的学术论文(需注明第一作 者、通讯作者、期刊影响因子、JCR分区、他引次数等)、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的奖励、获授权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等。
2. 通过简历筛选者,需提供至少3-5名海内外同行专家联系方式,由学院向其直接索取推荐信。
3. 进入面试名单者,原则上均需到学院现场面试,特殊情况者可远程视频面试,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4. 通过学院面试者,按照武汉大学人事部相关要求进行学部评审、签订引进人才合同、办理进校手续。
四、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肖老师
联系电话: +86-27-68778546
电子邮箱: rsrenshi@whu.edu.cn
网 址:/whu/mu_rsgis/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