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召开专题座谈会,讨论中心的未来发展。中心名誉主任郭齐勇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锋教授,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方德斌教授,中心兼职教授张建民、李维武、傅才武、孙劲松、杨国安、薛梦潇、鲁小俊,以及中心专职教师余来明、储昭华、熊晓煜、胡治洪、欧阳祯人、聂长顺、张昭炜、洪均、姚彬彬、王林伟、范云飞、朱明数等老师出席会议。
会议由中心主任杨华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中心目前的发展现状。郭齐勇教授指出,中心创建实属不易,要始终保持乐观心态,老一辈学者要发挥余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积极促进青年学者快速适应角色,促进中心青年人才的迅速成长。李维武教授认为,目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发展最有利的时期,中心大有可为。中心学者要发挥各自的学科及学术专长,强调先发挥个体科研的积极性,再兼顾中心学科学术发展的整体方向,推进中心学术生态良性互动。陈锋教授指出,要加强对青年学者的关心,加大引进力度,尤其要注重人才的“软引进”,要培育代表性成果,各专业兼职教授要以中心为署名单位积极发刊,推进中心重大项目产出精品成果,鼓励、支持青年学者埋头做扎实学问,长期、连续地举办学术工作坊。
其他专兼职老师都纷纷发言。傅才武教授感慨道,中心在冯天瑜先生、郭齐勇先生等老一辈学人创建下已经有二十四年了,我们作为教育部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要有使命感,要处理好中心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问题导向,推动青年人才竞显风采,鼓励优秀博士后人才留在中心,同时加强中心人才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杨国安教授指出,要突出中心学科特色意识,形成大研究方向的凝聚力。孙劲松教授指出,中心人才问题、校级科研平台合作等方面要加强与学校层面的沟通。胡治洪教授指出,发表学术文章要求真、求实,老老实实做学问,同时期待学校管理和服务意识的进一步改进。鲁小俊教授指出,要鼓励校内外更多学者以兼职研究员身份加入中心科研平台,共同促进学科学术繁荣。聂长顺教授指出,学校层面要加强人才引进与关怀力度,加强调研工作以促进校级科研平台的健康发展。薛梦潇副教授指出,中心应当更加明确学术研究方向,增强凝聚力。
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方德斌教授总结指出,我校未来将加强对各个层级的研究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推动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积极发挥作用,将采取措施推动教育部基地突显特色和自主性。学校正在推进前沿交叉研究院建设,促进学科、学术、学人的发展。在人才方面,建议广开渠道,着力培养卓越博士后,加大兼职人才的引进力度。在成果方面,要推进科研成果的多元性、科研规划的长远性,要进一步凸显该基地文史哲交叉学科的重要特色。
中心主任杨华教授和余来明教授回应了专家们的提问和建议,表示要抓住时机,积极贯彻“两个结合”,推进中心建设,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关心力度,加强对学者代表性成果的奖励力度,进一步谋篇布局,整体推进,扩大中心的学术影响力,争取以优异成绩迎接下一轮教育部基地评估。会议就人才、成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