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齐勇老师是哲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初识郭齐勇教授的人,大多会得出这样的印象:这是一位谦谦君子,一位宽厚的老师。
的确,从学生入校之前,一直到学生毕业之后,人们都能发现他为学生奔波忙碌的身影:
当青年才俊欲报考他的研究生时,无论对方来自何校、根基如何,他都会一视同仁的热情鼓励,并为每一位考生寄去历年的专业和英语的考试试题。
当学生进入学校后,他更像一位管家——学生的衣食住行他都要操心;部分学生家境贫寒,他会想尽办法帮助解决,甚至连每年自考阅卷的机会,他也会四处求人帮学生去争取,为的是给学生增加一点经济收入;当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独自一人待在中国,看着新年的临近而略有伤感时,电话会适时的响起:“到我家来过年吧!”声音温和而又不容商量。
学生们由于来自各个学校、不同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基础各不相同,他会约学生一次一次地谈话,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制订最佳的学习计划和培养方案。
有一年,当新同学第一次上课时,他们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老师正吃力地提着一大捆书走进教室——郭老师自己掏了1700元钱为学生买了30多套书!当学生纷纷表示要付钱时,他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不用了,我还有科研经费。”
他总是不厌其烦的向学生介绍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要求学生在扎实读书的基础上敢于参加学术交流和争鸣;而一旦学生稚嫩的习作交到他手里,他会细心地从文章的字句到资料、内容、结构,一遍遍地改,并一遍遍的在改动中教会学生为文为人的道理,正像他常说的:“萧先生等一批老前辈经常教育我们:写文章是‘草鞋无样,边打边像’”。
然而,在学生的眼中,他又是一位严师。
当一位博士生因为惰性在读书时马马乎乎、不求甚解、得过且过时,他会在几十人的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指出:“你这样读书是不行的!一个博士生怎么能这样读书呢!”对于有点麻木的学生来说,他振聋发聩的话就像是一味强心剂!“知耻而后勇”,很快,这位同学连带着其他同学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效果都显著好转了。
当一位学生因为时间紧张的缘故,在毕业论文中大量抄袭,严重违反学术规范时,他从美国赶回来,对这位学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尽管他有“高血压”,但是他还是发了脾气。他无数次的对学生讲:“学术规范是一个学者的生命!”“我们做学问,要求的是德业双修、言行相掩。一句话,做人和做学问不二。”
在他当人文学院院长兼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任期间,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端正学风,加强学术规范并使答辩工作有章可循,曾经专门起草了一个决议,对有关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要求申请硕、博士学位者必须在论文末附单页印上并签署书面声明,还要求在答辩会上宣读这一声明:“郑重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文中除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发表或公开过的成果。本人愿意承担此声明的法律后果以至法律责任。”这个决议起了好的作用,这种做法目前仍在文、史、哲、艺四院系贯彻执行。
10多年来,他一共带了23位博士生(含一位同等学力授予博士学位者),其中有一位外国留学生,目前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有10人。在他培养的博士生中,有4人被评为教授或编审,4人被评为博士生导师,4人被评为副教授。其中,丁为祥博士到陕西师大工作后,2003年他与师友们一起申报中国哲学博士点获得成功,成为该博士点的学术带头人。郭老师指导的博士论文有四篇在人民出版社、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有一篇在巴蜀书社的“儒释道博士文库”中出版,还有一篇在湖南人民出版社重点丛书中出版。其中,丁四新的博士论文《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获国家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1年),丁为祥的博士论文《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出版后于2002年获国家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郭老师尽管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中国哲学会副主席、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第二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中华孔子基金会理事暨学术委员、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会长等重要社会职务,但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却一直坚持亲自为本科生上课,承担了大量的本科教学任务,有一个学期甚至达到了四门,为哲学基地班、人文试验班、国学试验班、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讲了好几门基础课。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教学督导团成员对他的讲课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的同时,他还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人格培养。但主张教人者必先受教育,身教重于言教。他历来对贫困学生、农家子弟特别关心,不管是不是他的学生,一旦知道他们遇到困难,他都会支援几百元。有时帮助贫困生是以勤工俭学名义,通过付讲课费或劳务费,有时是以参与科研项目获得科研费的名义。他经常自己买书送给学生。2002年他去台湾讲学一个月,把学生书局出版他的《儒学与儒学史新论》一书的版税(稿费)与十场演讲费全部用来买了百余册书,回来后送给了研究生。2002年他又从个人收入中拿出二万元资助人文学院的数位贫困研究生与本科生,由院学工口组织,分三年发放。并且不让宣传,也不让告诉受帮助的同学。
他还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有时甚至有意留下一段时间专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这在哲学学院的研究生中被传为佳话。
2003年春夏间,他在日本讲学三个月,其间曾给他的所有的博士生发了一封很长的电子信,谈为人为学之道:“我希望博士生们与我一道,恪守做人的本份,尊重圣贤,以诚敬之心,同情理解吾华文化及世界各文明的思想资源,发愤立志,潜沉读书,打好基础,严谨治学,放开胸量,虚己容物,关爱他人,修养人格,学会独立思考,增强问题意识,培养思考、反省、批判、创造的能力,积极参与海内外学术活动,勇于直接与国内外、境内外学者对话,推进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最后一句是:“为学在严,为人要正。各位肩负的使命是:促使人类,特别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植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引导社会良性健康发展;培育具有反思性、批判性的公众知识分子与健全的国民。真所谓任重而道远!请大家努力。”
正是由于郭齐勇教授的学问和人品,1996年他获得了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年被评为武汉大学教学名师;2004年又被评为湖北省名师。2005年被评为武汉大学学生工作先进个人。
来源:武汉大学珞珈新闻网/whu/mu_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