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学者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李巍

李巍,男,甘肃兰州人,1982年生,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心兼职教授。

Email:00033644@whu.edu.cn

学术兼职:

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儒家古典学理事会秘书、老子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河南省鹿邑老子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哲学中国》辑刊执行副主编、《国学论衡》辑刊编委、《学衡》辑刊编委

研究领域:

先秦诸子学

中国古代说理思维

中国哲学方法论

研究成果:

代表论文:

行为、语言及其正当性——先秦诸子“类”思想辨析,《中国社会科学》(2013)

甚僻违而无类:先秦儒家的“知类”观,《哲学研究》(2011)

物的可指性——《公孙龙子·指物论》新解,《哲学研究》(2016)

早期中国的感应思维——四种模式及其理性诉求,《哲学研究》(2017)

德治悖论与功利思维——老子“无为”观念的新探讨,《哲学研究》(2018)

一体论与周期论:早期中国的循环思维,《哲学研究》(2020)

《公孙龙子》:一个哲学样本的确立,《哲学研究》(2021)

故事演义与学派关系——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再考察,《哲学动态》(2017)

行动词汇:如何以中文讲哲学,《哲学动态》(2021)

内面化与对象化:道家对“无”的抽象思考,《中国哲学史》(2019)

清代哲学史:基于话语谱系的新书写,《中国哲学史》(2022)

逻辑方法还是伦理实践:先秦儒墨“推类”思想辨析,《文史哲》(2016)

生成还是指导:老子论“无”的新探究,《文史哲》(2019)

合法性还是专业性:中国哲学作为“方式”,《江海学刊》(2019)

哲学如何依赖类比——以是与真为例,《江海学刊》(2021)

从“不忍”到“不忍人”——孟子的同情概念,《人文杂志》(2018)

控制问题与道家思想——“自然”三义及其演变,《人文杂志》(2019)

性质语词与命名难题——“白马非马”再审视,《逻辑学研究》(2018)

从“有( )”式表达看何物存在——兼论西方哲学的汉语研究,《逻辑学研究》(2021)

代表著作:

《从语义分析到道理重构——早期中国哲学的新刻画》,商务印书馆,2019/2020

《早期中国“类”的观念与行动学说》,社科文献出版社(将出)

研究项目:

广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GD15YZX),结项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16FZX005),结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8ZDA019),在研

科研奖项:

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新秀奖

首届贺麟青年哲学奖论文提名奖

教学活动:

硕博士研究生课程:中国哲学与学术史专题、道家经典研读

本科生课程:先秦诸子学专题、两汉魏晋中国哲学专题、中国哲学导论

招收中国哲学(诸子学)方向硕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