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报告》研究历史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报告》项目由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数字出版智能服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共同研制。研究工作自2023年1月开始,计划每两年一评。
二、《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报告》研究背景
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当前期刊评价体系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引文类文献计量指标和学科分类,同质化较为严重,未能体现职业教育、技术应用和行业实践经验报道期刊的重要作用,导致应用型期刊的价值和贡献被低估,难以进入“核心期刊”名单。由于长期处于“边缘化”,应用型期刊知名度较低,缺乏有效评价引导,部分期刊出现定位摇摆、路径模糊,特色价值逐渐流失。同时,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应用实践类期刊、高职院校和行业技术人才评价的不公,影响着期刊整体发展、行业问题解决、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等。
“改进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以内容质量评价为中心,坚持分类评价和多元评价”。面对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新要求,以及高职院校、各行技术型人才与传统核心期刊间的供需矛盾,我们亟需创新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建立一套面向应用实践领域的全面、系统、科学、特色的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形成多元化期刊评价体系,以充分激发技术人才科研热情、推动更多期刊繁荣发展、优化职称评审工作、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三、《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报告》研究意义
重视应用型期刊的评价和引导,以需求、问题、目标为导向,构建客观、全面、实用的中国特色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营造开放创新、公正合理、健康协同的期刊评价生态,事关国家发展全局,涉及科技、人才、教育“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一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建设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事关学术期刊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事关科研评价与职称评价的改进和完善,事关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事关新时期应用技术知识畅通高效传播。二是为管理部门科学评价提供决策依据,为领域读者重点阅读提供参考指南,为专家学者选刊投稿提供快速通道,为专业期刊健康发展提供定位信息,为文献单位订购期刊提供选择标准。三是利于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利于新时期应用技术知识传播,促进我国应用型专业技术领域及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利于期刊差异化发展、应用型期刊健康发展、期刊评价体系创新发展。
四、现有相关期刊评价项目
目前国内期刊评价主要由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专业学会等组织。总体来看,政府部门的主要评价方法为同行评议;专业研究机构和第三方组织更倾向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平衡数量和质量间的复杂关系。然而,主流期刊评价体系同质化较为严重,评价中重视理论型期刊,此类型期刊刊载的论文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前沿等学术性内容,忽略了且不适用于更注重职业教育、技术应用和实践经验的高职院校和行业技术人才。尽管少数期刊评价研究已将目光转向高职院校,但在评价过程中也存在评价客体覆盖面窄,评价指标系统性不强,评价结果不全面的问题。综上,现有期刊评价体系不利于我国应用实践领域的发展、职业技术类人才的成长以及行业技术创新的进步,亟待开展立足应用实践领域需求、全面系统的期刊评价研究。
五、《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报告》研究目标与思路
(一)研究目标
总目标是研究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及报告。具体目标包括把握我国高职院校、各行技术人才和学术期刊的发展态势与需求,推动面向应用实践领域的核心期刊评价理论的新发展;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全面收集应用实践类期刊的数据信息,系统评价我国应用型期刊,精准描绘应用型核心期刊的学术画像,研发评价报告。
(二)研究思路
按照“现实需求—理论支撑—方法模型—应用实施—报告研发”的思路展开。“现实需求”主要研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我国的高职院校及各行业技术人才的发展需求、应用型期刊的建设需求。“理论支撑”围绕应用型核心期刊的概念内涵、相互关系、形成机理、分类依据、评价原则、评价导向、评级标准等内容展开。“方法模型”则围绕数智技术的驱动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构建进行。“应用实施”依托于“资源—技术”优势,从应用型期刊的遴选分类、数据采集、评价定级、学术画像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报告研发”聚焦于研究报告的研发,为学界、业界、馆界以及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
建设符合应用实践领域需求的核心期刊评价体。首先,研究国内外期刊评价现状及发展态势,剖析存在问题,总结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融合高职院校及技术人才的科研特点和应用型期刊的办刊特色,利用科学计量和统计分析方法,考察官方网站、新媒体、数据库、文献计量、替代计量等方面,形成应用型期刊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组建专家委员会、编写委员会、编写组,编制出版计划,组织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确定年度出版内容和整体框架,最终完成研究报告的编写。
(四)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评价,就是根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领域统计应用型期刊在内容生产、知识传播、社会服务、声誉表现等方面的各项评价指标数据,少数指标数据是通过多轮双盲打分取均值得出量化结果,如编辑出版规范、开放获取情况、代表性贡献、读者作者评价。其次,使用对数法、功效系数法进行指标内部和指标间的标准化,最后根据指标权重得到定量评价结果。定性评价,邀请领域专家,对定量评价结果进行评审。
六、《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报告》评价方法概述
(一)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第一版的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组成,简称为应用型期刊评价PCSR模型。一级指标:内容生产(Content production)、知识传播(Knowledge communication)、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s)、声誉表现(Reputation performance)。一级指标及其权重、二级指标、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
一级指标 | 权重 | 二级指标 | 数据来源 |
内容生产 | 0.20 | 应用论文占比、编校差错情况、编辑出版规范、期刊发文量、开放获取情况 | 自采、期刊编辑部提供,知网、万方、维普、期刊官网、各地国家新闻出版局、百度、谷歌、微信公众号、清博、新榜、网络学术论坛、期刊交流平台等 |
知识传播 | 0.30 | 篇均总下载量、近年总下载量、近年篇均下载量、即年下载率、高下载论文量、高被引论文量、篇均总被引量、近年总被引量、近年篇均被引量、两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 |
社会服务 | 0.30 | 社会效益情况、公益行为、代表性贡献、网站资源量、网站被链接数、社交媒体影响 |
声誉表现 | 0.20
| 社会评价情况、奖项荣誉情况、读者作者评价、行业专家评价、领域专家评价、顾问委员意见 |
(二)领域类别设置
结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国标学科分类、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国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等,拟将应用型期刊分为21个领域进行分类评价计算:农林牧渔领域、资源环境与安全领域、能源动力与材料领域、土木建筑领域、水利领域、装备制造领域、生物与化工领域、轻工纺织领域、食品药品与粮食领域、交通运输领域、电子与信息领域、医药卫生领域、财经商贸领域、旅游领域、文化艺术领域、新闻传播领域、教育与体育领域、公安与司法领域、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自然科学综合应用、社会科学综合应用。领域类别先由期刊自主选择,再经人工核查,调整少量期刊的领域归属。本轮评价中属于旅游领域、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的期刊数量均为0,因此共有19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