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雷清剑、朱智敏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进我校专业内涵发展,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加强师生对“教”与“学”的深入思考和研讨,2021年武汉大学“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对相关学院(系)专业建设负责人、教师代表等开展了系列访谈活动。师生之间深入对话,积极探讨专业建设对学科发展、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与影响,探索以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建设为着力点,开展更大跨度的学科专业交叉,不断推动我校专业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创新化发展,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武汉大学医学部培育出了一大批杏林圣手、济世良医,离不开前辈的耕耘和代代薪火的赓续。在疫情大考面前,一批又一批白衣天使前赴后继,冲锋一线,逆向而行,向世界展现中国医生无私奉献、挺身而出的职业风貌,彰显珞珈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为了让大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武汉大学医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我们对武汉大学副校长唐其柱进行了专访。
记者:唐校长好,您可以简要回顾一下武汉大学医学部的办学历史吗?
唐其柱:武汉大学医学部有着78年的悠久历史,前身为1943年创办的湖北省立医学院,是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的老校之一,也是杏林学子向往的医学殿堂。2000年,与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武汉大学,并成立武汉大学医学部。历经变迁,医学部始终在时代的潮流中奋勇前进。目前医学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健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实验中心/A3实验室、医学研究院。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
武汉大学医学部坚持“教育为本、立德树人、服务健康、面向世界”的办学宗旨,践行“德医双修、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医德素养高、知识结构优、创新潜质大、临床能力强、国际视野广,适应国家医药卫生需要,推动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立志担当民族复兴和健康中国建设大任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七十余年来,学部培养了43000多名优秀医学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奉献社会。
记者:新冠疫情抗击斗争中,武汉大学医学学科冲锋在前,取得了很多成绩,您能否介绍一下?
唐其柱:武汉大学医学部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在去年新冠疫情抗击斗争中,武大医学科研走在全国的前列。一方面,附属医院救治了大量的病人。另一方面,医学部和武汉大学其他相关学科合作,利用武大多学科、综合性的优势,开展“科技抗疫”攻关。武汉大学在病毒发现、传播途径、核酸检测、药物筛选、疫苗研发等五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目前,在疫苗研发方面又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反映了武汉大学医学科技多年的学科沉淀与实力积累,说明我们在关键时刻,拉得出来,用得上去。当然更多的,还有我们直接面对人民生命健康、疾病诊疗,在医学重大疑难问题、疾病诊治、药物研发、公共卫生,包括重大慢性病诊治等许多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记者: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入选了国家“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您能和我们谈谈该专业吗?
唐其柱: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创办于1943年,学制六年。1950年,临床医学本科由六年制改为五年制。1950-2000年期间,先后进行了七次大的教学改革。2001、2004年相继招收七年制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5年七年制改为“5+3”一体化。目前,每年五年制招收120人左右,“5+3”一体化招收150人左右,八年制招收100人左右。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武汉大学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引导学生逐步成长为推进中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领军人才。
记者: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成绩和亮点有哪些,能和我们介绍一下吗?
唐其柱:第一,我们拥有一批以渊博的学识、崇高的风范和人文情怀著称的优秀教师,以及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探索前沿、开拓创新的临床医生(医师科学家)。他们崇尚树人立德,传道授业,以医者的仁心关怀学子,亦以医务的敬畏从严施教,其使命在于吸纳优秀传承者、铸就医学英才。
第二,我们拥有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临床教学基地和非直属教学基地。我们有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口腔医院三所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附属同仁医院(同仁临床学院)、武汉总医院临床学院(军民融合发展中心)、恩施临床学院、泰康仙林鼓楼临床学院、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爱尔临床学院)等,为临床医学生开展实践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武汉大学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把附属医院教学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明确附属医院不仅要高水平组织临床教学,也要落实“三全育人”的责任。
第三,我们拥有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完善开放的教学体系。武汉大学医学部秉持开放合作的办学理念,从2008年开始与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开展深度合作,以课程整合为核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创建了整合式临床医学教育新体系,实现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转型和跨越式发展。通过构建模块化整合课程体系、建设系列医学整合课程、大力推行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完善学业成绩评定体系、突出临床能力培养、强化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训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创新教学管理等多种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医学教育改革,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医学教育模式。
第四,我们还拥有一大批国家级优质教学品牌与教学资源。2012年,医学部“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被列入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高质量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获最长8年认证有效期。2018年,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分别获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019,临床医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临床医学专业还先后建设了一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国家思政示范课程等。
第五,我们培养了一批赢得社会广泛认可与赞誉的高质量医学人才。比如,赵东同学在抗疫中表现突出,获评“全国最美大学生”。2019-2020年,医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金奖3项,银奖2项,获奖等级和数量名列医学院校前茅。2019年,洪子茜团队在第四届全球重大挑战论坛中夺得冠军。一批学生与导师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记者:新时代新背景下武汉大学“新医科”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唐其柱:“新医科”作为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聚焦大国计、大民生,需要不断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健康需求。“新医科”的“新”是创新。武汉大学医学培养学生,就是要不断融入新的健康理念,新的医学科技,用最前沿的技术方法培养学生,要求学生不仅会看病,还要会创新;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民族精神、服务人民健康使命的培养。我们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培养了众多医学大家。在武汉大学综合性学科背景下,医科可以与工科、理科、信息学科、人文社科等交叉融合,协同发展。此外,我们与哈佛医学院、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等高水平大学的合作,让我们的师生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这些都是我们的办学优势,也是我们推动“新医科”发展的良好基础。
记者:武汉大学如何推动“新医科”建设?
唐其柱:一是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培养学生医德养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立德树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秉承“德医双修、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以德为先,弘扬“敬畏生命、崇尚科学、仁爱厚德、精研医术”的医学文化精神,引导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从医的神圣职责。
二是强化一流专业建设,夯实医学生能力之基。主动适应医学新发展、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健康产业发展新要求,加快现有医学专业的改革升级,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级一流医学专业。新冠疫情暴露了我国医学教育的一些问题,但我们认为,无论医学怎么发展,“三基”即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的学习和训练依然是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核心。为此,我们从专业建设角度,进一步强化学生“三基”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推动高水平国际合作,致力于服务全球健康。积极深化与世界医学名校的实质性合作,包括本科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医院感染控制等多个方面,让教师站在国际前沿,培养具备国际眼光与视野的优秀人才。2020年,全面开展与哈佛医学院医学教育合作,进一步深化与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国洛林大学的医学教育合作,并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医学院校的交流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求。
四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医学+”人才培养。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探索建立基础与临床结合、医工医理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平台,建立激励医学+跨学科交叉融合协同科研的政策与机制,将学科、科研交叉融合的成果与机制应用于人才培养。开展学科交叉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建设适应交叉学科需要的高质量课程,组建跨学科师资教学团队。
五是深化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改革。2021年我们在弘毅学堂设立临床医学八年制班,其培养对象是未来医师科学家,要求基础扎实,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临床医疗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实行“3+5本博融通”培养模式,前三年在弘毅学堂进行通识博雅教育,学习人文社科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基础知识,第四年开始到医学部学习临床医学相关知识,开展临床实践。同时,也正在探索设立医学创新实验班,选拔理工信息等专业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医学博士学术学位,培养复合型、高层次、能力强的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科研人才(医学科学家)。通过医学与生物、化学、物理、材料、机械、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领域的交叉融通,培养具有医理、医工等交叉学科背景的高层次科研人才,推动医疗新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
记者:珞珈代有才人出,自强不息日日新。今年的医学部又迎来了一批新的有志青年,您对新生有什么期望?
唐其柱:正如窦贤康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所说,“今年入学的你们,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样一个有意义的年份进入神圣的大学殿堂,有着特别的荣光”。大家一定能深切感受到武汉大学的深厚底蕴、卓越精神以及对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同样,医学学科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高度重视,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月份,泰康保险集团向武汉大学捐赠10亿元,设立“武汉大学泰康医学与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建设一流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提升我校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些都会推动医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医学新生,我想提出三点期望: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为民族复兴和健康中国建设担负时代使命。
二是坚持严谨求实的学风,用最饱满的热情和最坚韧的毅力学好医学专业知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
三是坚持培养综合素质,汲取武大深厚人文素养,拓展宽广视野,努力成为兼具医生、科学家、教师三重身份的国家栋梁人才。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医者是人间最崇高的职业,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更是当今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医学事业之所以受人尊敬,不仅在于它救死扶伤,更因为它永远与人类最尖端最前沿的知识同行,需要毕生的学习成长。因此在医学人才的生涯中,扎实的起点尤为重要。武汉大学乃百年名校,医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学科实力和优势突出,武汉大学医学部正是实现梦想启航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编辑:付晓歌 学生编辑:张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