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刚来这里的第一个冬天,雪落的差不多的时候,宿舍的人也差不多都走光了。我算是回家比较晚的,提着箱子下楼的时候,本该有几分归家的雀跃,却突然生出几颗不舍的泪来。
应该算是大一上学期最后一次坐校车吧,从枫园出发,穿过也已变得清冷的湖滨,晃晃悠悠地爬上绝望坡,再看一次清秀俊朗的人文馆,在心里对樱园的枝桠说一句再见。奥场、理学楼、鉴湖,看着路上那已经再熟悉不过的风景,回想着刚到学校来时的陌生与惶恐,不觉惊讶于这短短几个月来自己的变化:从来没有对老家以外的地方产生过如此温暖的依恋感,珞珈珞珈,落地生家。
最开始有家的感觉的地方是寝室,在经过了长达两天的生疏客套之后,一次彻夜长谈让我们的心第一次连了一起,高考、理想、情感,这是怎么也聊不完的话题。接着是一起军训,一起上课,一起讨论班上的男生,说着刚加入的社团,分享着刚发现的如同秘径一般的校园小路。如今,大三的我们因各自的理想而奋斗着,但每晚回到宿舍,看到那暖暖的灯光,听着那不变的欢声笑语,一身疲惫就一扫而光。那时我就知道,最开始四个人背着书包拿着地图去上课结果迷路了的场景,会一直定格在彼此的记忆之中,不管以后走了多久多远,都会成为无可撼动的起点。
纷繁缭乱的社团活动和慷慨无私的学长学姐们,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我的思乡愁绪。大学的精神是独立的,大学的班级是散的,而社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归属感。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仅仅是因为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一起做事一起经历一起挑战一起克服的情谊,而选择留在一个部门两年。而对于学长学姐们,用慷慨无私形容毫不为过,不说生活上的关心学习上的帮助,只说一次我去工学部迷了路,一个不认识的学姐抱着足有半米高的书绕路送我到目的地,那时感动到无以复加的我就在心底暗暗下定决心,明年的今天,我也会是这样一个学姐,会像对自己家的兄弟姐妹那样去对我的学弟学妹。
全国最美大学之一的武大,早已融化在我呼吸的空气里。最喜欢在清晨抄枫园小路去李达园,在满园子吱吱呀呀的鸟儿叫和朗朗的读书声中,挑一个干净的石凳坐下,看鸢尾花和彼岸花开了又谢,看天光透过密密的树林明了又暗,看手边的书被我合起又打开,实在坐不住就跑到奥场看阳光一缕一缕地踱上行政楼古朴流离的瓦片。她用她的美丽和静谧包容了我,使我那颗焦虑的心也渐渐安静下来,享受着如在家中一般的怡然安心;她用她的妖娆动人抱紧了我,使我一刻都离不得她的蚀骨温柔。
你说,这些算是一个家了吗?不,我说这还不够,家不仅是温暖的港湾,也是梦想的起航地!从此我接触到了那些儒风道骨的老师,为他们的气度、也为人类璀璨多姿的文化而惊叹折服;从此我领略了大学之“自由”,不用再按部就班地学习,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要,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去充实自己的内涵;从此我知道了世界之广阔,你可以选择你要走的路,这里,会为你开启一扇门。这就是武大,我的另一个家,一个连教四墙外的藤蔓,都蜿蜒着匍匐着想钻进教室去听听课的地方。
珞珈山下,是吾家。
(编辑: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