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遥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独特优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能够获取高精度以及空间连续覆盖的地面高程和地表形变信息,已广泛用于全球地形测绘、地质灾害监测和全球变化研究等领域。自1978年第一颗民用SAR卫星发射以来,国际上不断发展和实施新体制新模式干涉SAR系统,近年来我国多颗干涉SAR卫星先后发射并呈蓬勃发展态势,与此同时,InSAR技术和应用迎来了繁荣时刻。当前,随着海量SAR数据的持续积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元化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迫切需要深入探究InSAR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并推动其在对地观测应用领域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对地观测重大任务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次研讨会将围绕InSAR系统与任务、理论与方法、数据处理技术、对地观测应用等议题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诚邀业界专家同仁拨冗出席,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共议未来发展方向。
一、时间与地点
(一)会议时间
2024年6月7日 - 9日(6月7日报到)
(二)会议地点
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29号)
二、组织机构
(一)指导单位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震学会
(二)主办单位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雷达遥感专业委员会
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震学会大地测量与地震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三)承办单位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四)协办单位
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与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补充中…)
三、 主题与议题
1. 干涉SAR系统与任务
• 新概念与未来系统
• 星载干涉SAR
• 机载干涉SAR
• 地基干涉SAR
• 月基干涉SAR
2. InSAR理论与方法
• 时序InSAR
• 层析InSAR
• 极化InSAR
• 双站InSAR
3. InSAR数据处理技术
• 智能InSAR处理与解译
• 多星多轨InSAR数据处理
• 广域InSAR高性能计算
• InSAR数据产品服务
4. InSAR对地观测应用
• 地壳运动与地震形变
•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
• 滑坡与火山灾害
• 冰冻圈变化与过程
• 地形测量与地物分类
• 基础设施安全
• 其它应用
四、学术委员会
(一)名誉主席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
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张祖勋,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
(二)主席
龚健雅,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
(三)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常 玲,荷兰特文特大学
陈尔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陈富龙,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陈筠力,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丁晓利,香港理工大学
葛大庆,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何秀凤,河海大学
江 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江利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蒋 弥,中山大学
雷 洋,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李 涛,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李 陶,武汉大学
李为乐,成都理工大学
李永生,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李振洪,长安大学
李志伟,中南大学
廖桂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廖明生,武汉大学
林 珲,江西师范大学
刘 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刘国祥,西南交通大学
刘善军,东北大学
马培峰,香港中文大学
单新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邵 芸,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
汪驰升,深圳大学
王 超,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王 腾,北京大学
王 勇,电子科技大学
王 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许文斌,中南大学
杨红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于瀚雯,电子科技大学
张 磊,同济大学
张 路,武汉大学
张 勤,长安大学
张永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赵超英,长安大学
周春霞,武汉大学
朱建军,中南大学
五、组织委员会
(一)主席
廖明生,武汉大学
江利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二)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戴可人,成都理工大学
董 杰,武汉大学
董宇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高 华,江西师范大学
龚文瑜,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蒋亚楠,成都理工大学
柳 林,华中科技大学
秦晓琼,深圳大学
沈 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宋小刚,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唐 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汤益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田 馨,东南大学
汪长城,中南大学
王晓文,西南交通大学
魏恋欢,东北大学
肖儒雅,河海大学
杨梦诗,云南大学
余 琛,长安大学
余扬海,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张 丽,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张 瑞,西南交通大学
赵 峰,中国矿业大学
赵 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赵 卿,华东师范大学
周志伟,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三)秘书组
董 杰,武汉大学
沈 鹏,武汉大学
周志伟,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杨 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刘 姣,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张桂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六、赞助单位
海克斯康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青岛)有限公司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地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至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征集中…)
七、会议形式
本次会议的报告分为大会主旨报告、特邀报告、分会报告、圆桌讨论、海报展出等。
八、会议投稿
热忱欢迎从事雷达干涉测量领域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请投稿作者准备500-800字的中文或英文摘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其单位、通讯作者联系方式(E-mail和电话)、关键词、摘要正文。同时,本次会议将在雷达学报(EI检索)、Geodesy and Geodynamics(SCI检索)等学术期刊上设置专刊或专辑。具体情况请见会议第二号通知。
九、会议费用
参会代表需缴纳注册费1500元/人(在校学生800元/人),住宿、交通费自理。
十、会议联系
会议邮箱:insar_workshop@whu.edu.cn
联系人:董杰,武汉大学,1507231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