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宇教授主讲“守好科研‘责任田’,融入大我铸就自我价值”,19级、20级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whu/smu_www/__local/C/AE/BA/4D0BCA3825957545C89EA07DDDF_FFD6243E_9859.jpg)
孜孜求是,践行初心使命
1947年高尚荫先生建立武汉大学病毒研究室;1978年,在高尚荫先生的推动下成立病毒学系;2003年在抗击SARS病毒的战斗中,田波先生开展SARS融合机制和其抑制物的研究,带领团队研究攻关;2004年国家科技部批准由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共建的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今年疫情中参加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科技攻关。
陈宇教授指出,我们对于冠状病毒的重视远远不够,冠状病毒疫情扩散容易造成人们的恐慌,给人类健康及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新型冠状病毒在目前已经造成全球大流行。对此,陈宇教授给我们简单地科普了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目前已知有7种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它们感染各种哺乳动物和鸟类,会引起宿主(人或被感染动物)多个系统的疾病,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冠状病毒的复制过程,不会整合和潜伏。冠状病毒传染性强,缺少有效的药物,需要持续深入研究。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隔离!人为控制,避免与病毒接触。
![](/whu/smu_www/__local/5/A7/17/2147D328378D62FA382E7F3CAE7_F3FDE34D_E28E.jpg)
逆行出发,请战武汉“抗疫”
2020新春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们的健康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在这样艰难的时刻,社会经历短暂的慌乱之后开始有条不紊的运行,医疗人员奋战在一线,志愿者运送物资无私服务,百姓积极捐款在家隔离,举国上下戮力同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鉴定出新冠病毒的团队之一,为中国在新冠疫情早期迅速锁定病原体作出重大贡献。
![](/whu/smu_www/__local/B/14/95/7C8FCB82EC8CB246004EAFFE317_CE95210D_1F542.jpg)
陈宇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其团队在新冠病毒的攻关研究中所做的一些相关工作:一是完成COVID-19患者肺泡灌洗液与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转录组学研究;二是研究高灵敏、高特异度的数字PCR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帮助全球30多家医院及卫生检疫部门建立新冠病毒检测体系;三是完成环境气溶胶病毒载量监测,回应公众关切,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决策。
![](/whu/smu_www/__local/7/EC/C6/78B035814A2FE88FDBEA66E80A9_566E6877_33A66.jpg)
如今国内疫情形势基本稳定,在国外形势依旧严峻,中国政府通过紧急调配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建设集中收治医院、免费收治感染患者等多方面举措,始终将公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我们也要感谢那些不畏时艰、迎难而上的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
![](/whu/smu_www/__local/E/53/8E/55FB584FC092C8E54CC59F888C4_C55E2895_4940E.jpg)
2020级同学靳志超这么说道:经过这次讲座,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中国在这场疫情保卫战中的关键作用。中国在次疫情中从来没有退缩,一直是敢说敢做,并尽力向世界伸出援助之手。同时,我也看到了生命科学研究对抗击疫情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武大人,作为生科人,我们也应该有钻心科研、关心人类的品质,在日后的科研与工作中保持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