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功举办了题为“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能源转型与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行业前沿讲座。本次讲座特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优秀校友、国际商务专业硕士项目校外兼职导师、现任德国Meteocontrol集团CEO兼法人代表刘成先生。刘成先生拥有19年光伏行业国际商务经验,涉及的市场包括欧盟、美国、日本、中东、拉美、澳洲和中国等。2019年起担任德国Meteocontrol集团CEO兼法人代表,公司目前在全球有300多名员工,9个分支机构,为全球62000多个光伏和储能电站提供基于云的监控管理解决方案。根据美国著名能源转型咨询公司Guidehouse Insights的最近调研, Meteocontrol在提供光伏和储能电站监控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中排名欧洲第二,全球第四。
挑战与机遇:光伏产业全球化的深度解析
中国光伏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不仅在产能、技术、产业链完整性方面领先,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刘成先生在讲座中详细阐述了光伏行业面临的全球化挑战与机遇,重点分析了中国光伏制造商的生产能力、主要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对低成本中国光伏产品的影响,以及中国企业在美国和欧盟设立制造工厂的战略需求。
刘成先生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了全球光伏行业的现状与挑战。他指出,中国制造的光伏组件在2004年占全球出货量不到1%,到2023年已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中国光伏制造业还掌控了全球95%以上的硅锭和硅片生产。然而,全球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中国光伏制造业产能增长的速度。随着产能过剩问题的加剧,生产环节的过剩压力愈发明显,迫使企业越来越需要在国际市场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贸易保护主义与企业本地化:中美欧市场的复杂局面
在分析欧美市场拓展时,刘成先生深入探讨了中美欧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影响。他指出,美国自2012年起通过高额关税和反倾销措施,将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压缩至不足1%。2024年,拜登政府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光伏产品的关税至50%,同时对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生产的光伏产品也征收出口反倾销税,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再次面临巨大挑战。而欧盟则通过2024年的“净零工业法案”,目标到2030年实现欧盟本地光伏生产满足欧盟年度需求的40%,这一举措将极大缩小中国制造的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的份额。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刘成先生建议中国光伏企业加速推进本地化生产布局,在欧美市场直接投资。他列举了多家中国企业在欧美设厂的成功案例,并强调通过本地化团队和生产方式(比如优化能源基础设施、发展循环用水与热能利用技术、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企业可以有效提升竞争力,突破政策壁垒。同时,他指出,在美国建厂已成为光伏行业的共识,而欧盟是否需要设厂仍需深入讨论。
启迪与收获:全球视野与职业规划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与刘成先生展开了热烈交流,尤其是就企业在欧洲投资失败的原因与刘成先生进行了讨论。刘成先生带领德国Meteocontrol集团稳定有序的进行欧盟和欧盟以外的国际市场拓展,2年内实现了扭亏为盈。刘成先生分析了部分企业国际投资决策中的研发不足和转型不当等问题,并强调了企业应注重前瞻性研发和团队建设。
行业前沿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与校外兼职导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解答在择业和就业方面的疑惑。有同学对如何选择就业行业提出疑问,刘成先生结合自身择业经历,鼓励学生尽早了解感兴趣的行业,并积累相关经验,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占据竞争优势。还有学生询问如何在欧美文化差异和严苛法规下实现企业的本地化管理,规避因差异性而导致的风险。对此,刘成先生结合自身经验,强调企业需深度理解当地法律法规,聘用本地化管理团队,并注重文化融合。
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全球光伏行业和能源转型领域前沿发展的理解,也使他们对贸易保护主义对企业全球化经营战略的深远影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刘成先生详实的案例分享和专业分析,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获得了关于如何应对复杂国际市场挑战的宝贵实践经验。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行业未来趋势的深入思考,也增强了他们在职业规划中对国际化视野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
此次讲座吸引了学院对能源转型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感兴趣的师生,参加者既有学院教师,也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为学院在学术研究与行业应用之间搭建起了更为紧密的桥梁,进一步推动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培养国际化、实践型人才方面的创新探索,彰显了行业前沿讲座在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图文:洪瑀珊;审核:郭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