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官网!

CN EN

社保新闻

当前位置: 媒体聚焦 >  社保新闻 >  正文

【中国劳动保障报】强化政策制度保障 完善零工市场建设

作者: 上传时间:2024-05-17 浏览量: 返回上级

中国劳动保障报】强化政策制度保障 完善零工市场建设

出处:《中国劳动保障报(理论版)》2024年5月17日第3版

薛惠元 吴欣芸

近年来,各地零工市场蓬勃建设。零工市场是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阶段性的方式提供劳动服务的市场,它可以为用工主体提供更灵活的用工方式,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作为灵活就业岗位提供的重要载体,零工市场对拓宽多种形式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结构调整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零工市场建设初显成效,零工就业整体发展向好,但个别地区仍存在零工平台数量较少、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零工就业权益难以保障等问题,推动零工市场发挥实效还需努力。

现存问题

缺少正规场地,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一是市场秩序管理混乱。零工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经常遭遇恶劣天气。由于缺乏遮阳遮雨设施,也没有协调和监督的单位和人员,零工在“马路市场”自行聚集,杂乱无章的车辆和人员占用了道路和空间。二是缺乏合理的沟通机制和工价体系,出现工价混乱和恶性竞争的现象。零工谈薪酬时缺乏固定的标准,存在漫天要价、恶性竞争等问题。三是就业信息不准确、不完善,引发雇工和雇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零工市场,临时性招工只会简略地说明工作的性质和报酬,较少详细介绍工作的内容、要求、时长、地点等信息,导致出现双方信息不匹配的现象。

就业保障不完善,供需矛盾突出。一是雇工和雇主之间缺乏规范的书面依据,一旦发生纠纷很难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有些零工平台缺乏合同意识,采取口头协议或简单书面协议的形式,并无规范性的劳动合同文本和格式。在注册和发布信息过程中,缺少劳动保障条款,易产生被不法平台盗取贩卖信息的风险。个别零工市场充斥着“黑中介”,虚假招聘等违法乃至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二是供需失衡,零工的工作技能与一些新兴用工需求不匹配。零工的业务能力普遍偏低,职业技能缺乏积累,对于一些收入较高、有技术门槛的工作,往往力不从心。三是零工的职业伤害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许多零工的劳动场所是一些未经审查和认证的临时或私人空间,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堪忧。

部门职责模糊,建设资金短缺,公共组织与服务人员力量不足。一是零工市场的公共服务供给职责模糊。零工市场的主办单位是人社部门,民政、财政、住建、市监等部门负责配合。但一些地方配合部门的分工安排十分模糊。人社部门的执法权和执法力量有限,如果没有其他部门的支撑配合,很难实现对零工市场的常态化监管。二是零工市场的建设资金短缺,部分县区财政拨款存在困难,零工市场建设资金难以保障。三是零工市场的公共组织与服务人员力量不足,服务供给与宣传均不到位。一方面,无论是直接派遣还是购买服务,县区政府都需要投入人力和资金。大部分零工市场还处于招聘求职信息登记、发布及组织专场招聘会的初级阶段,为零工人员提供社保、法律援助、职业培训等配套延伸服务的功能不足。另一方面,零工市场与劳务品牌的宣传效果不佳,社会的认知和理解有限。很多企业和零工人员还停留在传统的“打零工”的观念,认同感不强。大部分零工市场的劳务品牌建设成效不太显著,这反映了零工市场在提升特色劳务品牌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等方面存有不足。

对策建议

完善零工市场建设,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加强规章建设,提供制度遵循,增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扩岗支持。细化关于用工主体资质、劳务协议拟定、咨询维权渠道等相关的具体规定,保障零工权益。加强常态监管,坚持长效规范,建立定期调度通报制度,推动零工市场有序发展。坚持零工市场的公益性,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严禁以加强管理为由变相收费,抬高务工门槛。鼓励地方根据财政状况安排零工市场建设的专项资金。制定区域零工指导价与用工规范,根据行业、岗位、技能、时长等因素,设定合理的零工薪酬,防止价格混乱或竞争加剧。加大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扩岗支持力度。给予重点企业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激励,对于进站洽谈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在申领创业担保贷款、职业培训补贴、社保补贴等方面提供优先办理服务。

强化就业保障,提升职业技能,增强零工的持续就业与增收能力。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打造零工市场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地方政府需要充分挖掘当地人力资源的优势与特色,研判行业空缺,建立劳务品牌,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为零工打造“培训--考评--就业--再培训”的螺旋式链条,实现职业长期积累。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引入优质社会资本,为零工提供社会保障、劳动维权、工伤认定、职业规划、创业指导等服务,进一步扩充零工市场公共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逐步将所有零工纳入现行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牵手公益组织等第三方力量,为女性、超过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线下线上一体,盘活闲置资源,促进人岗高效匹配。充分利用空闲场所和资源,根据零工分布和城区规划提供便捷的求职场所。如湖北省秉承“零工聚集在哪里,驿站就建设到哪里,服务就保障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推进零工驿站进社区(村)、进中心街区、进产业园区;山东省结合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打造风格有不同、服务有侧重、对象有差别的“2+2”零工市场建设新模式。展现人文关怀,增强零工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提供普通工具免费租赁服务,解决零工携带工具不便的问题;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充电器、书报栏等设施,为户外劳动者和零工人员提供休整、充电的场所。加强线上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势节约信息交换成本,方便雇工和雇主快速对接。通过人工回访和系统匹配,提高求职者的履历清晰度和工作适配度,防止“黑中介”的存在,避免劳务纠纷的发生。运用“探店式”直播招聘等新鲜形式,全方位展示岗位信息,帮助零工提前了解岗位情况。通过核查企业资质和实地察看,验证岗位信息的真实性,防止线上线下信息脱节。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微信公众号

  • 官方邮箱

  • 微信分享

  • 微博分享

  • QQ分享

  • 空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