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智能与城市复杂系统

研究与应用小组

武汉大学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欢迎报考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有信必复!

  • 研究人员
  • 研究兴趣
  • 项目与论文
  • 研究成果
  • 致新同学
  • 合作致谢

研究人员

教师
  • 张彤,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图学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学位,2007年于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和加州圣芭芭拉分校获得地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时空智能(机器学习在时空大数据处理分析的应用)、城市计算、人类活动大数据分析、智慧交通信息服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自然资源监测等。温顺、谦卑、可靠、高效,极易相处。

博士生
  • 刘阳,男,2022级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生,四川绵阳人,于2022年在四川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曾获得“四川省省级优秀毕业研究生”,“四川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等称号。目前研究方向为视觉基础模型、高分遥感解译、多模态融合等。

  • 高楚林,女,2022级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生,湖北钟祥人。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9年保研于本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2021年通过实验室硕博连读遴选于实验室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本硕期间多次获得各项奖学金,也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等奖项称号。研究兴趣主要为时空数据分析预测与机器学习等。数理能力较强,喜欢数学和物理构建的世界以及长时间的沉浸式学习,性格活泼,兴趣广泛。

  • 王志鹏,男,辽宁盘锦人,2023级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曾获得“速度杯”全国地理分析模型开发与应用竞赛一等奖(应用组评分第一名)、“南方测绘杯”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二等奖、省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奖项。研究方向包括图神经网络在人类活动建模中的应用、犯罪时空分析等。性格沉稳,温和友善,积极向上,有毅力。喜欢羽毛球、象棋、历史。欢迎大家联系我组队参加科技类竞赛等科研合作。

硕士生
  • 卢雅珊,女,2000年生,湖南株洲人,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为实验室2021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生。目前研究内容为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城市分异结构分析。本人性格乐观、温和,爱好广泛,喜欢挑战新事物。平时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增添丰富的人生经验。喜欢打羽毛球,为院羽毛球队的一员;同时也喜欢看番剧、刷b站,欢迎同为二次元的小伙伴跟我一起交流!

  • 何振轩,男,1999年出生,来自辽宁抚顺,本科毕业于武大资环院,2021级硕士。研究方向为行人轨迹模拟,学习方向为深度学习和前端开发。业余爱好是唱歌、旅行、绘画。老师人很好,组里的同学们也都很好相处。

  • 陈佳晟,男,1998年生,来自福建龙岩,2021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后保送至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内容是面向水土保持的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及空间覆盖优化。爱好运动健身、摄影、阅读,很喜欢金庸的小说,座右铭是“人生不过大闹一场,悄然离去”。性格随和认真,热爱生活,持续成长中。

  • 彭锦辉,男,2001年生,来自江西吉安,2022级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硕,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研究方向为交通流的补全和预测,开发兴趣为后端。爱好广泛,性格友善慢热。

  • 张晓娟,女,1999年12月出生,籍贯山西晋中。2022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后保送至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目前主要研究强对流天气的可视化。喜欢长跑、旅游、美食,性格随和,容易相处。

  • 都奥金,男,2000年生,来自江苏常州,2022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同年保送至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攻硕,现为实验室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2022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课题是面向人类活动建模的空间因果表征学习。爱好旅游、运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球类,如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阅读、密室、剧本杀,兴趣广泛,对朋友主打一个陪伴。性格随和,热爱生活,也喜欢结识热爱生活的人,组里和谐轻松的氛围让人倍感舒服。

  • 朱雨昂,男,2001年出生,来自河南南阳,2023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保送至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内容是城市人类出行活动建模。性格随和,容易相处,喜欢足球,是尤文图斯的铁杆球迷。

  • 王彤,女,来自河北,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为实验室2023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交通预测。业余爱好是散步和吃东西。本人性格外向,喜欢新鲜事物。

  • 张功凯,男,2001年生,来自山东德州,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23级电子信息专硕。目前研究方向为基于轨迹的路径规划。业余爱好是打游戏、动漫、看电影、旅行。

  • 李晨帆,男,2001年生,来自北京,2023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工程专业,目前为实验室2023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生,研究内容主要为人类出行建模,业余爱好摄影、羽毛球,空闲的时候喜欢听听音乐会看看剧,性格随和易相处。

  • 毕业组友
    博士研究生
    • 段晓旗 2018.9–2022.6 《时空表征学习支持的城市活动结构发现》
    • 王建龙 2018.9–2022.6 《基于图过程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拥堵时空预测》
    • 史芙蓉 2019.9–2022.6 《基于深度多任务学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人工目标提取》
    • 王培晓 2020.9–2023.6 《时空视图学习支持的城市交通数据缺失补全与短期预测》 2023年10月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新计划资助, GitHub:https://giserwang.github.io/
    • 刘杰 2018.9–2023.6 《先验门控卷积网络支持的暴雨过程预测》(硕博连读)
    硕士研究生
    • 化高峰 2011.9–2013.6 《空间优化模型高性能求解可视化分析》
    • 马帅 2012.9–2014.6 《顾及交通时变条件的大规模区域覆盖优化》
    • 苏春梅 2012.9–2014.6 《关联场景驱动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检索》
    • 闫文杰 2013.9–2015.6 《非局部共享约束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多类分割》
    • 张栋 2013.9–2015.6 《面向访问热点区域的网络地图数据优化组织与动态布局》
    • 石硕 2013.9–2016.6 《大规模公共公交通服务时变公平分析》
    • 董绍轩 2014.9–2017.6 《时间不确定条件下的大规模多模态公共交通可达分析》
    • 罗平 2015.9–2018.6 《支持遥感影像在轨处理的闪存缓存管理》
    • 程泽 2016.9–2018.6 《基于闪存转换层的遥感数据缓存地址管理》
    • 李胄 2016.9–2018.6 《遥感影像分布式元数据组织与管理》
    • 孙园园 2016.9–2018.6 《基于迁移学习的遥感影像交互语义标注》
    • 杨辉 2017.9–2019.6 《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短期状态预测》
    • 崔宸溶 2017.9–2019.6 《公交时空数据支持的出行模式可视分析》
    • 李一聪 2017.9–2020.6 《对抗学习驱动的公交乘客出行表达画像》
    • 张闻远 2018.9–2020.6 《图嵌入驱动的多层态公交网络表达与分析》
    • 何伟 2018.9–2021.6 《公交乘客出行群组时空模式发现与可视分析》
    • 戴大宇 2020.9–2022.6《遮挡环境下的类级位姿估计关键技术研究》
    • 叶智颖 2020.9–2022.6《基于车联网数据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预测与可视分析》
    • 黄靖 2020.9–2023.6 《顾及用户长短期偏好的深度强化学习兴趣点推荐》
    • 廖采盈 2020.9–2023.6 《融合逆强化学习与注意力表征的公共交通乘客路径选择建模》
    • 刘仁宇 2020.9–2023.6 《融合辐射与重力模型的出行流量图神经网络估计方法》
    • 王天骄 2021.9–2023.6 《基于因果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城市交通流在线预测》
    • 严馨月 2021.9–2023.6 《面向CT图像肺结节分割的主动学习方法研究》

    研究兴趣

    围绕时空大数据智能分析的研究热点,关注大城市复杂的人、地、基础设施交互,研发时空大数据高效存储、处理、表达、分析和可视化的前沿方法,开展相关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工作,团队致力于追踪主流信息技术领域和地理信息科学/遥感前沿热点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时空大数据、云计算等。

    主要研究方向:

    机器学习驱动的时空表达、同化、分析与预测

    城市计算、交通地理与人类活动建模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

    基础研究

    深入探索前沿的机器学习(尤其是几何深度学习、图神经网络、因果解耦表征、深度生成模型等)方法,结合实际地学应用需求和时空大数据的特点,针对地理事件、过程和现象的时空异质性,研发支持地学信息和城市计算的各种时空多尺度表征、多源数据融合、模式发现、精细化预测和解释分析方法,建立面向海量多源时空大数据的预训练基础建模技术,尝试融合地理时空先验与机器学习建模方法,探索海量时空大数据的高效交互可视分析技术。

    应用研究

    面向各种人类活动大数据(手机、出租/公交/共享单车/船舶等GPS和AIS轨迹、无线定位、公交智能卡等记录)的出行模式发现、分析、建模与可视化

    交通、气象等领域的时空智能应用(交通信息缺失补全、短期预测、拥堵分析,强对流气象预报等)

    室内外一体化位置服务与智慧推荐

    面向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图像解译和自然资源监测

    基于机器人的视觉应用

    项目


    • 主持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感知出行先验的城市人类活动生成建模与因果解耦解释》
    • 主持 武大-华为空间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2023年开放基金 《基于大规模轨迹数据的城市实时路况在线补全和短期预测》
    • 参与 在线三维气象可视化平台(苏州大圜科技有限公司委托)
    • 参与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基于双偏振雷达的对流性大风发生机制和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 参与 中国气象局气象能力联合研究专项 《基于双偏振雷达的短时强降水临近预警研究》
    • 参与 湖北省2023年度省级技术创新计划重点研发专项公益事业类项目(社会发展领域)《基于多源资料重构的灾害性短时强降水智能快速监测与临近预警》

    研究论文(2020年以来)

    #为所指导的学生; 标*为通讯作者

    • Liu, Y.#, and Zhang, T*. (2023). A Semantic Edge-aware Multi-task Network Based on CNN and Transformer Backbone for Farmland Instance Segmentation. Submitted for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 Wang, P., Zhang, H., Cheng, S., Zhang, T. , and Lu, F. (2023). A Missing Data-tolerant Spatiotemporal Prediction Approach Considering Geospatial Heterogeneity. Submitted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 He, Z.#, Zhang, T.*, and Wang, W. (2023). A Deep Pedestrian Trajectory Generator for Complex Indoor Environments. Submitted for Transactions in GIS.

    • Liu, Y.#, and Zhang, T*. , and Huang, Y.(2023). GeoMM-SSL: Integrating Geospatial Object Relations in Multi-Modal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Submitted for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 Zhang, T. , Liu, J.#, Gao, C.#, Gao, C.#, Wang, P.#, Leng, L., and Xiao, Y. (2023). Prior-Guided Ga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Rainstorm Forecasting. Submitted for Journal of Hydrology.

    • Zhang, T*. , Wang, J.#, Wang, T.#, Pang, Y.#, Wang, P.#, and Wang, W*. (2023). A Deep Marked Graph Process Model for Citywide Traffic Congestion Forecasting.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in press) DOI: 10.1111/mice.13131.

    • Shen, S., Chen, J.#, Cheng, D., Liu, H., and Zhang, T*. Benggang Segmentation Via Deep Exchanging of DOM and DSM Features.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in press) DOI: 10.1016/j.iswcr.2023.11.004.

    • Duan, X.#, Zhang, T., and Wang, P. (2023) Discovering Urban Mobility Structure: A Spatio-temporal 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in press) DOI:10.1080/17538947.2023.2261769.

    • Wang, P.#, Zhang, T.*, Zhang, H., Cheng, S., and Wang, W. (2023). Adding Attention to the Novel Attentional Neural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Spatio-temporal Predi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in press) DOI: 10.1080/13658816.2023.2275160.

    • Wang, P.#, Zhang, T.*, and Hu, T. (2023). Traffic Condition Estimation and Data Quality Assessment for Signalized Road Networks using Massive Vehicle Trajectories. Journal of Ambient Intelligence and Humanized Computing. (in press) DOI: 10.1007/s12652-022-03892-z.

    • Liu, J.#, Zhang, T.*, Gao, C. #, and Wang, P. # (2023). Forecasting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Epicenter by Incorporating Spatio-temporal Priors into Deep 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61:5911413. DOI:10.1109/TGRS.2023.3281784.

    • 王培晓#, 张彤*, 聂士超#, 杨瑾萱#, 王天骄#(2023)。顾及缺失值的因果图时空预测网络。《测绘学报》52(5): 818–830. DOI:10.11947/j.AGCS.2023.20220021.

    • 段晓旗#张彤,田友亮,刘沛林,万桥,秦永彬。(2023)。 居民出行异质性与城市活动结构。《测绘学报》52(1): 155–166. DOI: 10.11947/j.AGCS.2023.20210368.

    • Wang, P.#, Zhang, Y., Hu, T., and Zhang, T.* (2023). Urban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A Dynamic Temporal Graph Network Considering Missing Valu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37: 885–912. DOI: 10.1080/13658816.2022.2146120.

    • Zhang, T.*, Liu, J.#, and Wang, J.#. (2023). Rainstorm Prediction via a Deep Spatio-Temporal-Attributed Affinity Network. GeoCarto International 37(26): 13079–13097. DOI: 10.1080/10106049.2022.2076914.

    • Zhang, T.*, He, W.#, and Huang, J.# (2022). Interactive Visual Analytics of Moving Passenger Flocks Using Massive Smart Card Data.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DOI: 10.1080/15230406.2022.2039775.

    • Zhang, T.*, Wang, J. #, and Liu, J. # (2022). A Gat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Approach for Imputing Missing Values on Signalized Road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DOI: 10.1109/TITS.2021.3110268.

    • Wang, P.#, Zhang, T.*, Zheng, Y., and Hu, T. (2022). A Multi-view Bidirectional Spatiotemporal Graph Network for Urban Traffic Flow Impu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36(6): 1231–1257. DOI: 10.1080/13658816.2022.2032081.

    • Tian, Z., Yang, W., Zhang, T., and Ai, T. (2022). Characterizing the Activity Patterns of Outdoor Jogging Using Massive Multi-aspect Trajectory Data.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95: 101804.

    • Liu, X., Wang, W., Li, X., Liu, F., He, Z., Yao, Y., Ruan, H., and Zhang, T. (2022). MPC-based High-Speed Trajectory Tracking for 4WIS Robot. ISA Transactions 123: 413–424. DOI: 10.1016/j.isatra.2021.05.018.

    • Zhang, T.*, Duan, X. #, and Li. Y (2021). Unveiling Transit Mobility Structure via Graph Embedding.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72: 103027.

    • Shi, F. #, and Zhang, T.* (2021). A Multi-Task Network with Distance-Mask-Boundary Consistency Constraints for Building Extraction from Aerial Images. Remote Sensing 13: 2656.

    • Yao, Y., Wang, W., Qiao, Y., He, Z., Liu, F., Li, X., Liu, X., Zou, D., and Zhang, T. (2021). A Novel Series-Parallel Hybrid Robot for Climbing Transmission Tower. Industrial Robot 48(4): 577-588.

    • Shen, S., Chen, J. #, Zhang, S., Cheng, D., Wang, Z., and Zhang, T.* (2021). Deep Fusion of DOM and DSM Features for Benggang Discovery.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10: 556.

    • Zhang, T.*, Zhang, W. #, and He, Z. # (2021). Measuring Positive Public Transit Accessibility Using Multi-source Transit Data.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4(4): 722-741.

    • Zhang, T.*, Duan, X.#, Wong, D., and Lu, Y.# (2021). Discovering Income-Economic Segregation Patterns: A Residential-Mobility Embedding Approach.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90: 101709.

    • Zhang, T.*, and Li, J. (2021).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Spatio-temporal Spreading of COVID-19 via Integrating Diffusive Graph Embedding and Compartmental Models. Transactions in GIS 25(6): 3025-3047.

    • Li, J., Wang, X., He, Z.#, and Zhang, T. (2021). A Personalized Activity-based Spatiotemporal Risk Mapping Approach to COVID-19 Pandemic.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48(4): 275–291.

    • Li, J., Wang, X., He, Z.#, and Zhang, T. (2021). A Personalized Activity-based Spatiotemporal Risk Mapping Approach to COVID-19 Pandemic.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48(4): 275–291.

    • Zhang, T.*, Li, Y.#, Yang, H.#, Cui, C.#, Li, J., Qiao, Q. (2020). Identifying Primary Public Transit Corridors Using Multi-source Big Transit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34(6): 1137–1161.

    • 沈盛彧, 张彤,程冬兵,王志刚,赵元凌,邓羽松,钱峰。(2020)。融合无人机高分辨率DOM和DSM数据语义的崩岗识别。农业工程学报 36(12): 69–79.

    研究成果


    成果总结

    小组长期从事交通地理、城市计算、时空机器学习、人类活动大数据分析和高性能地理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围绕时空大数据智能分析的研究热点,创新了多项时空大数据高效存储、处理、分析、智能解译和可视化的前沿方法,开展了先验感知的时空机器学习研究,研发了多种基于时空智能的交通数据补全、预测关键技术,开展了相关的应用研发与实践工作。先后主持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60余篇。主要成果包括:


    (1) 多源时空大数据预处理、缺失补全、可视分析和高性能计算分析方面

    提出了曲率积分约束的高精度浮动车地图匹配算法,可有效提升低频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精度和计算效率,为交通时空数据特别是轨迹数据在线预处理分析提供有力支持(Zeng等 2016)。构建了多源交通时空数据处理分析和公交出行信息提取的技术框架与流程,建立了动态活动网络的建模表达方法(Zhang等 2018a)。建立了智能卡、GPS 轨迹、公交网络等多源公交数据融合与出行链重建算法(Zhang等 2020)。提出了基于门控生成对抗学习的车道级信控道路交通监控数据缺失补全方法,显著改善了信控道路的交通数据采集质量(Zhang等 2022a)。提出了一种面向大范围城市信控路网的多视图交通状态估计方法和采用多源数据的交通状态数据质量评价方法(Wang 等 2023a)。面向实际交通数据缺失模式复杂多样的问题,建立了集成周期和趋势模式的矩阵分解补全以及多视图的树突神经网络融合方法(Wang等2022a),提出了基于多视图双向时空图神经网络的交通流数据缺失补全方法(Wang等 2022b)。研发了融合机器学习和交互可视化方法的交通时空大数据综合分析原型系统(Zhang等 2019)和支持OGC互操作地理信息服务标准的船舶轨迹的三维可视化分析平台,指导学生获得2019年度美国地理学者协会年会 Robert Raskin Student Competition 第三名。探索了云计算、GPU等新型计算机构下的高性能时空数据高效管理和资源调度技术(Zhang等 2016;Zhang等 2018b),研发了基于mapD等高效能GPU数据库的轨迹可视分析原型系统和并行轨迹查询技术(Li等 2018;Wang等2020)。提出了面向个人的传染病风险评估可视化制图方法,利用时间地理的表达框架,针对个体活动空间,建立个性化的传染暴露风险估计和可视化方法(Li等,2021)。


    (2) 交通时空大数据模式挖掘与行为分析方面

    建立了多源城市时空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公交网络服务建模、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体系与技术流程。利用智能卡等多源公交大数据,建立了高时空分辨率的公共交通多种出行模式(公交走廊和群组等)挖掘方法,在恢复的公交出行链数据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公交显著出行走廊提取方法,可在任选的时空范围内提取和分析显著出行的公交走廊(Zhang等 2020)。设计实现了公交乘客出行群组的模式发现算法,研发了群组模式的可视分析方法(何伟等2021;Zhang等 2022b)。提出了基于序列的中心性量度,分析了航海交通网络(Li等 2020)。研发了面向显著出行模式的可视分析技术,开展了城市公交出行活动的结构发现与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图嵌入自编码器的公交出行社区提取和分析方法(Zhang等 2021a),同时扩展到城市收入隔离空间结构的提取,挖掘了活动视角下深圳市不同收入人群的时空分异模式 (Zhang等 2021b)。从实际可达量度角度探索了公交网络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定义了面向公交实际可达的新量度和计算方法,为大型都市的公交可达分析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技术手段(Zhang等 2021c)。提出了一种基于潜在迪利特雷分配模型的多维室外运动轨迹的特征分析和模式发现方法(Tian 等2022)。研发了基于地理先验驱动的变分自编码个体出行集成表征方法以及依托出行活动知识图谱的个体/场景联合渐进表征方法,用于城市活动结构发现(段晓旗 2022)。提出一种顾及居民出行异质性探测城市活动结构的表征学习方法, 基于多元高斯分布更好地支持活动社区的发现(Duan等 2023; 段晓旗等 2023)。

    开展了基于经验路网分层的路径规划研究,提出了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分时段动态路网分层方法,并在经验路网分层的基础上实现经验路径规划。通过武汉市实际浮动车数据的实验验证,经验路径规划与传统最短路径相比,有效地减少了路径的行程时间(Li等 2011)。基于多模式可靠时空网络模型,定义了时间依赖的公交路径换乘图、可靠最优公共交通路径和公交路径占优概念,在A*算法基础上,建立了行程时间不确定条件下的复杂公共交通网络的可靠换乘与最优路径算法(Zhang等 2018)。建立了基于逆强化深度学习的公交出行行为选择模型框架,描述复杂网络的拓扑关系和个体的路径选择偏好,分别构造了多种模型来建立出行成本的估计函数,支持对复杂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的解释分析,包括条件对抗逆强化学习模型、具有元关系路径表示和时空注意力机制的逆强化学习模型以及基于图神经网络嵌入表达和参数化动作选择空间的改进模型等。经过深圳公交实际数据测试,说明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出行成本、预测出行路径选择并支持路径选择的差异分析(廖采盈 2023)。提出了复杂室内环境下的长程行人轨迹深度生成仿真方法,融合行人行走机制的先验知识和室内环境拓扑约束,生成拓扑合理、符合行人行走特征的行人轨迹,用于低成本、高效率地增广行人轨迹基准数据集 (He等 2023)。


    (3) 交通时空数据的估计与短期预测方面

    研发了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双层图卷积网络多源交通数据短期预测方法(Zhang等 2019)。研发了基于多边形划分的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支持区域船舶流量的预测(Wang等 2019)。基于Wasserstein生成对抗模型的混合平行学习短期交通速度预测方法,有效地通过图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综合利用生成和判别模型描述交通流的时空关联(Jin等 2022)。提出了一种顾及缺失值的动态时间图网络预测模型,(D-TGNM),提出Traffic BERT模型刻画道路路网中隐含的动态的空间关系,支持各种缺失模式下的交通流预测(Wang等 2023b)。提出了一种顾及缺失值的基于因果图的时空预测网络模型,通过自动的捕捉时空数据中的缺失模式,有效提升了各种时空预测任务的性能(王培晓等 2023)。深入分析了城市交叉口级拥堵全生命周期发展的时空模式,提出基于时间点过程神经网络模型的道路交叉口拥堵预测模型和面向区域路网拥堵预测的标值时空图过程神经网络模型(Deep Marked Graph Process Model, DMGP),可对较大规模的城市道路网络进行交叉口和路网两个层级的交通拥堵事件预测(王建龙 2022; Zhang等 2023a)。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兼顾预测精度及可解释的时空注意力神经常微分方程模型(spatiotemporal attentional neural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TA-ODE),定义了一个兼顾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时空导数网络,设计了损失函数保证多个维度融合结果尽可能相等,从而解决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中融合结果的对齐问题(Wang等2023c,图20)。提出了一种考虑地理空间异质性的抗缺失时空预测模型,即对缺失数据不敏感的因果图注意力模型(Causal Graph ATtention model insensitive to Missing data,CGATM),设计了缺失数据处理组件,使得时空预测模型具备了自动捕捉缺失模式和处理缺失数据的能力。研发了一种因果图注意力机制,使得时空预测模型具备了捕捉地理空间异质性的能力(Wang等 2023d)。开展了集成重力/辐射模型的图神经网络活动建模研究,定义了支持重力和辐射模型的图表征方法。模型针对OD流量估计任务,在多项指标上都取得了优于DeepGravity和经典物理模型的性能(刘仁宇 2023)。


    (4) 其他时空预测和地理空间智能方法方面

    提出了集成SIR模型和深度图嵌入的传染病时空传播分析方法,有助于理解传染病的时空传播路径规律,支持科学防疫决策(Zhang和Li 2021,图21)。提出了集成时空近邻和气象属性的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预测算法,提高了暴雨事件的预测精度和可解释性(Zhang等 2023)。研发了集成了时空先验的地震短期预报多任务学习模型,改善了短期地震预报的精度和可靠性(Liu等 2023,图22)。提出了流体个别变化指导的暴雨过程预报模型,通过改进门控卷积单元将大气属性动态变化嵌入为事件表征,为暴雨预测提供时空模式先验支持(Zhang等 2023b)。提出基于卡尔曼门控优化网络的暴雨集合预测方法,优化暴雨过程预测的结果,提高暴雨预测的可靠性(刘杰 2023)。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室内兴趣点推荐算法(Huang和Zhang 2021)。综述了感知物理先验的机器学习及其在地理空间智能中的应用(张彤等 2023)。


    (5) 遥感影像解释方面

    提出了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迭代特征重建算法的场景分类方法,成果论文被引700多次(根据Google Scholar统计)(Zou等 2015)。提出了主题一致高阶势能的条件随机场和融合协分割非局部约束的多层条件随机场多类语义标记算法,显著改善了地物分割的边界精度(Zhang等 2015; 2016)。提出了方向感知的无锚点车辆检测算法,通过多任务学习从高分航空摄影图像获得车辆中心点、方向、尺度和偏移信息,实现密集场景下车辆的精确提取(Shi等 2021a)。研发了基于数字表面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响的崩岗地貌融合检测和基于通道交换的崩岗精细分割算法,实现了自动化的崩岗复杂地形检测和分割(沈盛彧等2020;Shen等 2000, 2021, 2023)。研究了基于距离-掩膜-边界多任务一致性约束的建筑物提取方法,显著改善了建筑物分割的准确度(Shi等 2021b)。针对遥感影像人工地物的实例分割问题,提出了基于边框优化和类别显著性补充的无锚框多类别实例分割算法,实现较为准确地提取人工目标实例掩膜(Shi等 2022)。所指导的博士生史芙蓉(2022)进而提出了“边框检测—语义分割—实例分割”多层次人工目标提取模型以及各层的深度多任务学习提取算法。提出了集成OpenStreetMap数据的遥感影像高效预训练语义分割模型以及相应的节点区位编码方法(Liu等2023)。



    获奖与荣誉
    • 2021年度《农业工程学报》杰出审稿人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551光谷人才“


    • 湖北省楚天学子


    •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复杂动态交通网络下网络导航与物流配送关键技术与应用》(序12)


    • 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尺度综合交通网络变化监测》(序4)

    致新同学

    感谢浏览本小组信息,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核心价值观

    热爱学习是最重要的能力,其他(年龄、性别、出身、专业、开发基础甚至智商)都不重要。只要对本小组的研究方向有兴趣,欢迎联系交流。

    学生培养理念

    充分尊重个人研究兴趣,坚决支持个人发展的合理意愿,深刻理解学生自我发展的正当需求。按照个人的职业规划和科研兴趣共同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绝大部分清醒时段内,迅速回复消息,与每位学生有定期的交流和讨论(不怎么开所有同学都参加的组会)。

    团队氛围

    小组成员友爱互助、协作气氛好,欢迎随时参观访问垂询。可以根据实际研究或工程项目自由组成临时科研小组,形式灵活。

    学习内容

    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师生一起学习最新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重视底层的建模和开发。通过2-3年学习,通过参与各种科研和应用项目,预期将积累丰富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满足大部分单位研发岗位的开发要求。为毕业后进入主流IT企业和效益良好的事业单位就业、或进入高水平科研机构继续深造做好准备。具体项目内容和机会欢迎随时联系了解。

    敬请联系
    • 地址: 武汉市珞喻路129号武汉大学信息学部
    • 邮箱: zhangtwhu.edu.cn
    • QQ: 7709577
    • 有信必复

    合作致谢

     科研合作

     丹佛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系 李晶 副教授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邹勤 副教授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沈盛彧 博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曾喆 副教授

     乔治梅森大学地理与地理信息系 David W.S. Wang 教授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乔庆华 副研究员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王伟 副教授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 杨伟 博士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肖艳娇 正高级工程师

     密歇根州立大学地理系 Arika Ligmann-Zielinska 副教授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季顺平 教授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静 研究员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陈杰 教授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金峻臣 博士

     东华理工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 段新桥 博士

     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数学与地理信息学院 王望舒 博士

     项目支持

     密歇根州立大学 Arika Ligmann-Zielinska 副教授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地理系 Richard Church 教授

     丹佛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系 Andrew Goetz 教授

     自然资源部卫星测绘应用中心 汪汇兵 研究员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 马晓亮 副教授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雪峰 副教授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桂志鹏 教授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沈盛彧 博士

     深圳市易景空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黄练 博士

     维也纳工业大学数学与地理信息学院 Georg Gartner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康朝贵 教授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唐雪华 博士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张熠 博士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豆明宣 博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王培晓 博士

     指导启发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俞连笙 老师

     武汉大学 龚健雅 院士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地理系 Ming-Hsiang Tsou 老师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地理系 Keith Clarke 老师

     深圳大学 李清泉 院士

     乔治梅森大学地理和地理信息科学系 杨超伟 院士

     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部

     国家气象局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湖北省科技厅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江苏省昆山市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浙江省智能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

     国网湖南超高压变电公司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

     深圳大学

     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