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新闻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https://www.teach.ustc.edu.c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主页 Tue, 15 Apr 2025 10:07:25 +08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0.22 [2025]07号 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校级本科质量工程项目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attachment_id=19018 Tue, 15 Apr 2025 10:10:45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wp-content/uploads/2025/04/教字2025-7号-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校级本科质量工程项目的通知.pdf

]]>
谢晓亮院士为2024级本科生作“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主题报告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9012.html Tue, 15 Apr 2025 10:06:32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012 4月10日晚,2024级本科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第四场主题报告会在东区大礼堂举行。中国科学院谢晓亮院士受邀作题为《人类基因组廿年两轮技术革命引发的医学变革》的报告。报告会由党委常委、校长助理薛天教授主持,党委常委、副校长周丛照教授出席报告会并向谢晓亮院士赠送主题报告纪念牌,2024级全体本科生到场聆听报告。

报告会上,谢晓亮院士从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切入,对人类基因研究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深入且系统地回溯;并用详实的资料,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出现、单细胞基因组学发展所带来的两次医学变革,同时分享了他的团队近年来在国内外的研究经历及其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报告最后,谢晓亮院士介绍了目前他的团队主攻的前沿生物技术领域,以及最新开发的基因转录技术;并寄语中国科大学子:当下是中国科学家最幸运的时代,也是国家最需要科学家奉献的时代,同学们生逢盛世、正当其时!愿同学们永怀初心,为人类文明贡献更大中国力量!

薛天教授感触颇深的总结: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能够造福亿万苍生,这是对科学家最好的褒奖;另外,谢院士是学物理化学出身,现在从事生命领域研究又与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相结合,打好数理基础,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是当代科学研究所必备之一。他希望同学们以谢院士为榜样,树立远大志向,夯实专业基础,培养跨学科思维,勇攀科学高峰,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交流环节,谢晓亮针对同学们提出的人工智能研究深度、科研实践和课程学习时间分配、生物技术跨领域应用、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问题逐一耐心解答。

本场“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主题报告持续两个多小时,现场座无虚席,报告会在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
“小橘灯”系列培训第四期——基于知识图谱与AIGC的新形态混合式课程创新与实践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9008.html Mon, 14 Apr 2025 02:39:38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9008

时间:2025年4月18日(周五)15:30-17:00

地点:东校区第一教学楼1203教室

主讲人:周屈兰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点击链接报名:报名地址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关于2024级本科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之谢晓亮院士报告会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8993.html Mon, 07 Apr 2025 01:39:52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993 4月10日晚19:30,我校2024级本科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第四场主题报告将在东区大礼堂举行,特邀中国科学院谢晓亮院士做相关主题演讲,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特此通知。

]]>
关于2025春季学期本科生竞赛成果申报及成绩选择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8979.html Thu, 03 Apr 2025 02:30:00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979 各学院:

学科竞赛是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具备“理实交融”创新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教字〔2025〕2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要求,2025年春季学期我校本科生竞赛成果申报及成绩选择工作即将启动。具体流程参照附件2,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成果申报

1. 系统开放时间:2025年4月3日-2025年5月16日。

2. 认定细则:自2024春季学期开始,自由选修学分中,大研、大创等“项目制活动”有效学分上限为4;学科竞赛等“专项活动”,有效学分上限为4。原则上,国际级和国家级竞赛,省部级竞赛和校级竞赛分别对应自由选修学分中“专项活动”的4学分,2学分和1学分,各类评分等级不高于以下标准:

“专项活动”学分 竞赛等级 获奖等级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注:无特等奖的竞赛评分等级依次提高:奖项名称不同的竞赛评分等级参照表格依次对应。
4 学分 国际级和国家级 A+ A A-
2 学分 省部级竞赛 A A- B+
1 学分 校级竞赛 A- B+ B

3. 具体流程:

学生参加在认定列表内的学科竞赛并获得相应奖项后,可根据竞赛项目类别与等级以及获奖情况,在综合教务系统“竞赛管理”中的“竞赛成果登记”填写获奖情况并提交相关证明,申请相应学分(自由选修类)。具体填写说明见附录

竞赛归属单位(组办、协办或组织竞赛报名的学院)相关负责老师也可以统计需要兑换竞赛成绩的学生名单与获奖情况,并批量录入成果、上传证明。

注:RoboGame比赛国际遗传工程大赛(iGEM) 均由归属院系统一申报,请获得上述竞赛奖项的同学先与学院确认,以免重复申报。

二、成果申报审核

1. 院系审核:

学生的修读院系或竞赛归属单位需要对学生申报的竞赛成果进行审核认定,确保成果情况属实;审核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22日。竞赛归属学院上报的成果数据不需要院系审核。

2. 校级审核:

教务处负责对所有完成院系审核的数据进行校级审核即最终审核;通过审核的成果将进入成绩选择模块,最终全部显示成绩单。教务处审核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26日(教务处会在院系审核截止后统一审核;涉及毕业生相关成绩等特殊情况请学院单独反馈进行提前处理)

三、竞赛成绩选择

1. 系统开放时间:2025年5月12日-2024年6月5日(非提前处理的请在2025年5月27日后再选择)

2. 认定细则:“专项活动”成绩采用五等级评分制,可多次记录,成绩绩点计算依次取高规定时间内,学生可以选择参与GPA计算的竞赛条目。

3. 具体流程

在规定时间内,学生登录综合教务系统,在“竞赛管理”中的“竞赛成绩选择”中,可以勾选需要参与绩点计算的竞赛成绩,并通过系统计算参考GPA,或重置勾选情况。确认最终参与GPA计算的竞赛成绩与参考GPA后,点击“提交入库”,即可获得所选的成绩与学分(未勾选的成绩将无法获得对应成绩和学分,仅会在成绩单上显示)。

注:如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选择,则将全部通过审核的成绩参与GPA计算。

特此通知。


附录

竞赛成果申报填写说明

注:如果学生或学院在填报过程中发现有竞赛级别、竞赛奖项或其他系统选择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可以咨询竞赛归属单位或联系教务处李婧雯老师(ljwen@ustc.edu.cn)。

系统申报字段 字段填写说明
竞赛名称 下拉,从竞赛目录内选择。如选择“其他”,可以填报非目录竞赛获奖,但无法认定成绩和学分。
竞赛全称 请按以下规格填写:竞赛届数+竞赛名称+竞赛等级+赛道,例如: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A类);第48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沈阳)。
组织单位 实际组织单位,以获奖证书等官方文件为准。
竞赛届数 竞赛召开的累计排列,以官方通知为准;如没有可以填写年份。
参赛时间 实际比赛的时间,精确到年月。
竞赛级别 下拉选择;“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校级”。
竞赛奖项 系统内下拉选择;以实际奖项名称为准。
指导老师 如有请填写,填写后老师可以获得实践教学工作量。
获奖时间 以官方公布获奖名单时间为准,精确到年月。
是否团体 团体或单人比赛。
是否成绩单显示 如选择“是”,则进入成绩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进入成绩选择列表,并可以显示成绩单。如选择“否”,则仅作为成果统计数据,不进入审核流程,不认定学分和成绩。
成绩记载学期 请以“获奖时间”对应的学期进行选择。
认定学分 系统自动转化,同竞赛目录。
认定成绩 系统自动转化;学院申报时可以另行填写。
证明附件 需要上传可以证明本次获奖情况的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或官方发布的获奖名单等。
]]>
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C9暑期项目报名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exchange/18971.html Tue, 01 Apr 2025 06:37:21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971 一、项目介绍
  1. 夏季学期时间: 2025年6月23日至7月20日,报到时间为6月20日(周五)。

    注意:我校2025年春季学期考试周时间为6月15日-6月27日。

  2. 详细课程教学大纲查询: https://jwc.sjtu.edu.cn/info/1222/119801.htm(部分国际交流处开设的课程暂无大纲)

  3. 选课时间及要求:课程列表见附件,交换生只能选择清单内的课程。每位同学选课学分至少为2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选课时间等事宜视后续报名录取结果另行通知。

  4. 收费情况:免收学费,需支付住宿费800元/人(缴费事宜和后续选课通知一同发布)。

二、报名信息及要求:

  1. 报名对象:2022、2023级在校本科生

  2. 录取名额:8人

  3. 报名材料提交:4月7日(周一)18:00前,将附件中的《C9暑期项目学生报名信息汇总表》电子版及一寸电子照片发送至yangxt@ustc.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C9暑期项目-姓名”。

三、联系人

教务处 杨晓婷 63603427 yangxt@ustc.edu.cn

]]>
关于2025年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工作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8962.html Mon, 31 Mar 2025 07:03:04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962 各学院:

根据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及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的反馈结果,为进一步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现对我校2025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流程与质量要求进行优化调整。具体通知如下:

一、2025年毕业论文(设计)结题阶段调整措施

为进一步强化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施过程监管,切实提升论文质量与相关材料规范性,对2025年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以下调整:

1. 流程优化

  1. 论文评阅

    五月初之前,学生须通过论文查重系统检测并提交论文初稿。论文初稿实行“1+1论文评阅制”,即导师须评阅论文并给出评价;导师或学院安排至少1名非导师的同行专家评阅论文。导师及评阅专家应结合抽检办法五要素(选题意义、写作安排、逻辑构建、专业能力以及学术规范)的要求,认真阅读学生的论文及相关答辩申请材料,给出是否通过的结论以及评阅意见与修改建议。如论文评阅未通过,学生需结合评阅意见修改后提交该老师重新评阅,直至两位老师的评阅均通过后方可申请结题答辩。

  2. 结题答辩

    学院成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委员会,由院长或分管教学副院长担任答辩委员会主任,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组织、协调以及质量监控工作。学院应对答辩工作安排、答辩要求、答辩流程和答辩评分标准等制定详细规则。各答辩组应事前阅读本组论文,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答辩评审工作,严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答辩结束后请认真给出答辩意见。

  3. 论文终稿存档

    答辩结束后学生根据要求修改论文,所有完成答辩的学生均需要在系统内完成论文终稿的提交(无论答辩后是否进行过修改),并由系统执行最终查重。终稿及查重结果由导师审核确认无误后方视为完成,学生才能获得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与学分。学院应及时监督确保该环节完成。

    学院应在6月底前将有答辩组评价及签字的答辩申请表材料提交至教务处(电子扫描件最佳,如无扫描条件可以前来教务处扫描处理),由教务处执行统一存档。

2. 校内质量监测

每年组织校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抽取当年5%的毕业论文(设计)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重点检查“五要素”(选题意义、写作安排、逻辑构建、专业能力、学术规范)是否达到要求。

二、实施要求与时间节点

25届毕业论文(设计)后续时间安排提醒:

  1. 学生初稿查重检测与提交、答辩结题申请:4月25日-5月12日;

  2. 1+1论文评阅:4月25日-5月25日;

  3. 答辩单位组织安排答辩:5月26日-6月6日;

  4. 成绩录入及推优,答辩存档材料提交:6月10日前完成;

  5. 学生论文终稿提交与审核:6月13日前完成。

三、抽检问题处理

对于存在全国毕业论文(设计)抽检不合格问题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通报,并按教学事故相关规定处理。

请各学院高度重视,严格落实上述要求,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全面提升。

特此通知。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armonyOS菁英班”招募选拔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8946.html Wed, 26 Mar 2025 00:23:10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946 为深入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激发学生对终端操作系统领域的技术热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开设“HarmonyOS菁英班”,旨在培养具有终端操作系统专业知识,热爱终端操作系统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顶尖人才。现将招募选拔事宜通知如下,欢迎同学们积极报名。

一、“HarmonyOS菁英班”简介

“HarmonyOS菁英班”是华为和头部高校联合培养鸿蒙高校人才系列活动之一,技术方向锁定在HarmonyOS软件领域,面向全校选拔招募计算机/软件方向学生,以产业课题为牵引,配套相关理论授课、专家辅导、课题实习、开源社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员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深刻理解和掌握终端操作系统知识的顶尖人才。

二、招募要求

  1. 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及其他具有软件开发能力背景的同学;

  2. 年级:2022级、2023级本科生(大二、大三);2023级、2024级硕士研究生(研一、研二);

  3. 报名“HarmonyOS菁英班”的同学需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其他活动安排发生冲突。

三、培养方式

“HarmonyOS菁英班”包括前置课程、暑期集训、项目实习、开源社区实践等环节:

  1. 前置课程:华为终端资深专家前沿技术讲座、鸿蒙在线MOOC课程等;

  2. 暑期集训:8-10天集中培训,系统化学习HarmonyOS概念、架构、图形、分布式等核心技术及分组实践演练;

  3. 项目实习:1.5-2个月的实习周期,由华为终端资深专家一对一辅导,定制HarmonyOS各领域实际业务挑战课题;

  4. 开源社区实践:参与OpenHarmony开源社区实践项目,培养开源动手能力。

四、招募人数

20-30人(仅暑期集训和项目实习环节),技术讲座等环节人数不限

五、项目激励

  1. 奖学金:完成“暑期集训&项目实习”环节并通过结班答辩的学员,颁发“华为HarmonyOS菁英班结业证书”,并针对优秀学员颁发“华为HarmonyOS菁英班奖学金”:
    一等奖1名,每人8000元或等价奖品;
    二等奖2名,每人5000元或等价奖品;
    三等奖3名,每人3000元或等价奖品;

  2. 项目实习津贴:实习期间,按照华为实习生标准发放实习津贴 6000元/人月,前往异地(非学校所在地)实习额外提供 1000元/人月住宿补助;

  3. 其他:OpenHarmony/HarmonyOS人才认证、OpenHarmony开源社区突出贡献激励、校招绿色通道等。

六、时间安排

  1. 招募报名:3月25日-4月30日;
  2. 选拔考核:4-5月
  3. 暑期集训:7月上旬
  4. 项目实习:7-8月
  5. 开源社区实践:7-8月

七、选拔流程

  1. 报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开展报名工作。本次报名通过问卷方式收集,请各位同学将基本信息、相关材料提交至以下链接或扫描二维码:https://www.wjx.cn/vm/teLFC2o.aspx

    报名同学请同步在华为校招官网(career.huawei.com)注册个人简历并投递“实习生岗位”,选择第一意向部门为“终端BG软件部”(OS底座)或“终端云服务部”(AI及上层应用)

    注:报名截止日期2024年4月30日18:00

  2. 面试考核。由华为负责报名学生分批开展简历初筛、笔试、面试等环节选拔考核。

  3. 录取。选拔考核结束后,华为会将录取结果通过短信或邮件形式通知学生,并在相关网站进行公示。如无异议,公示期结束后正式录取。

八、报名联系人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名联系人

  1. 姓名:卢老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 电话:18949834903
  3. 邮箱:lujl@ustc.edu.cn

2、华为公司报名联系人

  1. 姓名:孔老师(华为终端BG)
  2. 电话:18406223306(微信同号)
  3. 邮箱:konglanjiao@huawei-partners.com
]]>
“小橘灯”系列讲座第三期顺利举行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8908.html Tue, 18 Mar 2025 02:28:52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908 2025年3月14日下午,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第三期“小橘灯”系列培训活动。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部长、博士生导师石礼伟教授做“知识图谱和AI赋能智慧课程建设”主题分享。我校一线教师及骨干管理教师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活动由教务处副处长吴强主持。

吴强老师首先对参与此次培训的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当前数智化教育是大势所趋,如何实现数智赋能教育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正在实践和探索的话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致力于为教育教学提供最优质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为教学数智化赋能贡献技术之光,这也是“小橘灯”系列讲座的初衷和使命。他同时简要介绍了石教授在课程创新、团队建设、思政融合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希望石教授在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大家今后的课程建设能提供有益的帮助。

石教授首先阐述了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的背景和必然趋势,指出高校教育改革是社会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和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展示了现阶段国内高校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优秀案例,向大家介绍了数字化教育转变的演变内容。他指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教育必须重塑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素养。未来的教育系统将更加开放、灵活,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教学形式将更加多元化,而人工智能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个性化学习和教学场景的拓展。

石教授给出了智慧课程清晰的定义和具体内涵,并结合其自身课程建设经验,向在场教师分享了智慧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进行了基于知识图谱和AI技术的课程设计教学的高校优秀案例展示,介绍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框架、内容和举措。随后结合案例向教师演示如何通过知识图谱和AI技术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向在座教师分享了AI具体应用在教学全过程中的实现。最后总结指出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核心是革新教育理念,拥抱数字化转型,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推动智慧课程建设。未来的教师将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设计者。

此次培训活动为我校教学数字化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引发了现场教师的广泛共鸣。活动不仅为一线教师的智慧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我校如何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注入了新的动力。

]]>
关于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有关工作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exam/18898.html Fri, 14 Mar 2025 00:43:22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898 各院(系):

根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关于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及报名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与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相关工作安排,现就考试报名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 开考科目及时间

1.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下简称“CET”)笔试时间为6月14日。开考科目时间安排如下:

时间 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
上午 英语四级考试(CET4) 9:00-11:20
日语四级考试(CJT4) 9:00-11:10
德语四级考试(PHD4) 9:00-11:10
俄语四级考试(CRT4) 9:00-11:10
法语四级考试(TFU4) 9:00-11:10
下午 英语六级考试(CET6) 15:00-17:25
日语六级考试(CJT6) 15:00-17:10
德语六级考试(PHD6) 15:00-17:10
俄语六级考试(CRT6) 15:00-17:10

注意:英语考试听力通过调频台播放,考生须自备耳机;不允许使用蓝牙耳机(因其具备无线通信功能)。其他语种考试听力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考生无须使用耳机。

2.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以下简称“CET-SET”)开考科目时间安排如下:

日期 考试科目
5月24日 英语四级口语考试(CET-SET4)
5月25日 英语六级口语考试(CET-SET6)

二、 报考资格

  1. 本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在校生,在籍研究生。
  2. 报考CET6考生的CET4成绩须在425分及以上。
  3. 报考CET-SET应先完成对应级别笔试科目的报考,即完成本次CET4笔试报名后可报考CET-SET4,完成本次CET6笔试报名后可报考CET-SET6。

三、 报名办法

  1.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CET全国网上报名系统(http://cet-bm.neea.edu.cn),完成注册、报名、缴费等相关工作。
  2. 报名时间为3月19日8:00至3月25日17:00,逾期概不接受考生报名。
  3. 本科生优先在东区报名笔试,研究生优先在西区报名笔试;本校区考位已满、另一校区仍有考位时,可以在另一校区报考,请勿选择在本校区候补。
  4. 本科生、研究生都在西区报名口试,东区不开设口试考场;请勿选择在东区候补。
  5. 若报名成功,请按页面提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缴费,逾期系统将会自动删除报名信息。
  6. 考生须知可参考:https://cet-kw.neea.edu.cn/Home/CandidateNotice.html

四、 准考证打印

  1. 报名成功的考生须自行登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网,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2. 笔试准考证打印开始时间:6月6日9时
  3. 口试准考证打印开始时间:5月20日9时

五、 成绩报告单

  1. 本次考试成绩具体发布的时间和方式以中国教育考试网(www.neea.edu.cn)发布的通知为准。
  2. 成绩发布10个工作日后,考生可登录中国教育考试网(www.neea.edu.cn)查看并下载电子成绩报告单,电子成绩报告单与纸质成绩报告单同等效力。
  3. 纸质成绩单依申请发放,考生可在报名期间或成绩发布后规定时间内登录CET报名网站(cet-bm.neea.edu.cn)自主选择是否需要纸质成绩报告单。
  4. 纸质成绩报告单将由各院系集中领取,考生请关注院系通知;报告单下发半年后未领取的视为自动放弃,不再补发。

六、 注意事项

  1. 本科生报名相关事宜,请联系教务处杨老师(63603427,yangxt@ustc.edu.cn);研究生报名相关事宜,请联系研究生院吴老师(63602928,1787025425@qq.com)。
  2. 考生如符合报考条件,但未查询到报考资格或照片信息有误的,请于3月23日17:00前发送邮件至上述邮箱。邮件主题命名为“CET-学号-姓名”,邮件内容需说明学号、姓名、相关情况;如为照片有误,请附上电子版个人免冠一寸照片(底色不限,JPG格式,小于200k,命名为学号)。
  3. 如残疾考生须申请相关合理便利,请发送邮件、提供相应材料。
  4. 考生须携带准考证(纸质版)和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原件参加考试;如有身份证遗失、过期等情况,务必尽早办理。
]]>
关于2025年春季学期境外科研实践项目结题答辩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8889.html Wed, 12 Mar 2025 06:45:19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889 各学院: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境外科研实践目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即日起启动2024年冬季境外科研实践项目结题答辩,去年暑期科研实践项目学生已返校的项目结题工作同时进行。结题学生应提交总结报告或论文,并在以学院为单位的结题评审答辩会上做结题答辩;请各学院按照规定相关要求,组织答辩、给出学生最终成绩与学分等。

结题的境外科研实践项目学生需要填写附件1《境外科研实践项目答辩申请表》,并将申请表与结题报告(论文)提交校内导师进行审核,由校内导师评估是否完成项目预期目标,是否同意参与答辩。导师同意后,学生需在以下链接填写并提交答辩申请,选择答辩单位,并上传签字版申请表和结题报告(论文)2025春季学期境外科研实践项目答辩申请。该申请提交的截止时间为3月23日过时未提交将无法参与本次答辩,影响基金评级后果自负

学院需要在3月24日-3月27日期间,根据学生提交的答辩申请进行答辩安排,每个答辩组应组织不少于3位中级职称以上老师,结合学生答辩表现与结题材料审核评分,根据交流时长和学院答辩评分,决定学生本次项目的学分和成绩。答辩时间建议安排在3月29日-4月7日之间。

3月28日,教务处会通过邮件和短信的方式告知学生答辩时间地点,请学生务必保持通信流畅,及时参加答辩。学生除了签字版答辩申请表、结题报告(论文)、往返时间证明(如往返机票),还可以提供其他支撑材料供答辩老师参考(如校外导师评价等)。答辩成绩记载按五等级制,学分根据交流时长决定,请参考以下学分兑换规则:

项目时长 学分
3周及以内 1学分
3周-6周 2学分
6周及以上 4学分

请答辩院系及时填写附件2《答辩学院成绩反馈表》,并务必于4月10日前将表格反馈教务处(ljwen@ustc.edu.cn),以便成绩录入以及后续评级。学生应将答辩组打分签字后的答辩申请表交至所修院系处存档(少院需交给所在院系)。

特此通知。

]]>
关于开展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8877.html Fri, 07 Mar 2025 12:46:08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877 各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培养计划中教学、实践探索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为了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质量,现将2025届(含结业)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中期检查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学生论文进度、进展情况,发现学生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以促进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工作反馈的情况,各院系要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明确导师指导责任,严格落实中期检查各项工作,监督本科毕业论文进展情况,提升本科毕业论文水平。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工作于3月8日至3月24日期间在综合教务系统开展,网址:/ustc/smu_jw/。要求做毕业论文的每位学生都必须登录新教务系统填写提交“中期检查表”,详细填写“项目执行情况”、“项目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各项都应给出详细且准确的内容。导师审核时应当在备注栏认真填写评价,严格审核学生进展是否符合要求

学生未在教务系统上按时提交中期检查表、中期检查审核不通过的将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请各院系务必在3月24日前完成学生教务系统提交中期检查表、导师审核等工作,以免影响后续的论文检测、论文评阅和结题答辩工作。

特此通知。

]]>
关于选拔学生组队报名参加2025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创新)两大赛事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8872.html Thu, 06 Mar 2025 01:56:14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872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Chinese Undergraduate Physics Experiment Tournament,简称CUPET)(高教司函【2010】13号文件)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之一。为进一步激发我国大学生对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竞争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综合素质,竞赛搭台,教学唱戏,不断深化我国高校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着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和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物理学科组、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指导下,经全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和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组织委员会研究决定:

2025年7月20-24日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中山大学承办本届教学赛。

2025年5-12 月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中南大学将承办本届创新赛。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已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竞赛排行榜,国家A类赛事。

一、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

竞赛方式:命题实验、现场搭建仪器,完成实验数据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提交试卷;

命题范围:普通物理知识及基础物理实验、综合性、研究性实验;

命题类型:基础性实验题和综合、研究性实验题两类,每类题都具有设计性的空间。

1、报名条件

  1. 我校大二(已修完二级实验)、大三(已修完四级实验)在读本科生;
  2. 物理实验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物理学科成绩优秀、理解认知能力强。

2、报名时间和方式

2025年3月10日~3月31日发邮件到王中平老师的邮箱:zpwang@ustc.edu.cn,请注意报名邮件标题为“姓名+学号+手机号+报名实验竞赛(教学)”。

3、其他事项

请有兴趣参加的同学积极报名,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将根据报名情况选拔参赛选手。为帮助参赛选手争取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将从4月上旬开始,利用同学们的课余和双休日时间,安排为期3个月的赛前强化实验训练。

二、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

涵盖以下三个类别:

  • 命题类创新作品(具体作品请参考附件: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第一轮通知(盖章版))

    参赛学生从竞赛组委会公布的命题类项目中选题,按要求提交作品。题目要求参见通知的附件1: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命题类题目。

  • 自选课题类创新作品

    参赛学生从竞赛组委会公布的自选类项目中选题,按要求提交作品。题目要求参见通知的附件2: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自选类题目。

  • 大学生物理实验讲课比赛

    参赛学生根据竞赛组委会公布的讲课比赛形式及要求,自选讲课内容,按要求提交讲课视频。竞赛形式及要求参见通知中附件3: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大学生物理实验讲课竞赛细则及评审标准。

1、报名条件

  1. 我校大一至大三在读本科生均可报名组队参赛;
  2. 每支参赛队伍最多5位同学,具体参赛要求请参考附件: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第一轮通知(盖章版)。

2、报名时间和方式

2025年3月10日~4月30日发邮件到王中平老师的邮箱:zpwang@ustc.edu.cn,报名邮件标题为“姓名+学号+手机号+报名实验竞赛(创新)”,邮件内容包含:队伍名称,组长,组员的学号、手机号码和邮箱;或者直接到第一教学楼1235室咨询报名。

3、其他事项

请有兴趣参加的同学积极组队报名选题,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将对每队参赛队伍安排指导教师,实验场地,实验器材等,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完成参赛作品。

6月下旬按照创新赛的要求举办校级竞赛,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选拔,通过评选的作品在暑期进行优化后参加8月中旬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安徽省赛,进而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国赛。

]]>
祝世宁院士为2024级本科生作“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主题报告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8851.html Fri, 28 Feb 2025 02:47:53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851 2月24日晚,2024级本科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第三场主题报告会在东区大礼堂举行。中国科学院祝世宁院士受邀作题为“格物致知话信息-从三星堆文明到人工智能”的报告。报告会由教务处处长武晓君教授主持,副校长周丛照教授出席报告会并向祝世宁院士赠送主题报告纪念牌,全体2024级本科生现场聆听报告。

祝世宁,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光学学会会士;主要从事微结构功能材料和物理、非线性光学、激光物理与量子光学以及量子信息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06)、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2019)、高等学校科学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陈嘉庚科学奖(2024)等。

报告中,祝世宁院士以2024年多项诺贝尔奖引入正题,从“信息与现代信息技术”、“热力学熵与麦克斯韦小妖”、“生命是什么:以负熵为生”、“我们从哪儿来:生命密码剖析”、“我们到哪儿去:机遇与风险”等五个方面,并从人类文明演化谈起,详细介绍了信息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属性,从热力学熵到香农的信息论再到现代的基因编辑和AI大模型;指出人类对信息的理解和应用是伴随着自身的进化和社会发展在不断深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崛起,一场新的认知革命已经到来。报告上,祝院士就近期我国科技成就、社会文化传播热点:人工智能DeepSeek-R1大模型的发布与应用和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所取得的成功,对我国在多个领域的迅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引用了该部电影中广为人知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鼓励同学们要学会深入思考和理解信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勇于突破自我,敢于挑战难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在交流环节,祝世宁针对同学们提出的信息不确定性与AI的作用、AI对生活的影响、AI与人类的界限、AI与生命等问题逐一解答。祝世宁院士表示:尽管人工智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包括伦理道德方面的考量;他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探索并利用好信息和技术,造福人类。

整场报告会历时两个多小时,会场内多次响起热烈掌声。学校发展规划处、教务处有关负责同志也参加了报告会。

]]>
关于举办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8813.html Wed, 26 Feb 2025 02:55:29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813 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24年12月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教创赛“)推进会,将启动第五届教创赛。

大赛定位:教学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纳入《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清单》的赛项之一,是目前项目清单中唯一一项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

参赛对象:参赛对象为本校在职或正式聘用教师,近五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的教师。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大赛机制:大赛分校赛、省赛、全国赛三级赛制,分设课程思政、“四新”、产教融合赛道进行比赛,赛事信息可参考上一届通知(附件1、2)。

我校现启动第五届教创赛校赛。

校赛安排:

(1)组织动员

请各学院、各课程组以大赛为契机,认真总结课程建设成果,凝练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总结教学创新举措、创新成效,发挥成果辐射作用,组织动员本院、本课程组老师积极参赛。根据以往省赛要求,推荐参赛队伍中正高组主讲教师不少于1/3,请着力动员正高级教师报名参赛。

(2)教师申报

请报名参赛的老师填写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附件3)、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内容要求见附件2)、教学创新成果支撑材料目录(附件4)。其中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可参照附件5提供的提纲)。请于3月12日前将三份材料发送至邮箱:dxj01@ustc.edu.cn,邮件主题请写明“第五届教创赛校赛参赛材料提交”,三份材料请以“姓名+所在院级单位+申报书/创新成果报告/支撑材料目录”命名。

(3)校赛评奖与省赛推荐

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邀请校内外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线上评审,并于3月22日组织参赛教师进行现场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现场汇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根据申报材料评审得分(满分20分)和现场汇报得分(满分40分),综合评定校赛获奖教师(团队)。在省赛名额分配后,根据省赛要求,择优推荐校赛获奖老师参加省赛。

联系人:

杜筱婧 63602702 dxj01@ustc.edu.cn

杨 阳 63601763 judyyang@ustc.edu.cn

]]>
关于2024级本科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之祝世宁院士报告会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8806.html Sat, 22 Feb 2025 09:44:48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806 2月24日晚19:30,我校2024级本科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第三场主题报告将在东区大礼堂举行,特邀中国科学院祝世宁院士做相关主题演讲,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特此通知。

]]>
教务处/本科生院办公室2025年寒假值班表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8801.html Tue, 21 Jan 2025 07:24:41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801 假期中,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如有事宜需要咨询,可以联系当日值班老师。也可查看教务处工作人员联系方式,通过邮件联系对应老师。

  1. 值班起止日期:1月18日―2月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
  2. 值班老师负责办理日常公务,接待师生咨询,巡查各办公室安全。
  3. 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处理,应及时报告带班领导。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13605513592 邵老师

教材中心:13805698872 王老师 试卷印刷:13905692175 孙老师

值班时间 值班老师 值班电话 带班领导
1月18日 李婧雯 63603383 陈洪佳
63607950
1月19日 叶雅兰 63600722
1月20日 林晓立 63602967
1月21日 熊明艳 63603497
1月22日 李雪 63601382
1月23日 边赪媛 60607673
1月24日 杨晓婷 63603427
1月25日 严红红 63601264 吴强
63602247
1月26日 李晶 63600396
1月27日 吴思雨 63606754
1月28日 杨阳 63601763
1月29日 秦红 63603788
1月30日 刘婷 63603984
1月31日 何钰 63606352
2月1日 范煜 63601568 韦巍巍
63607109
2月2日 王一平 63602249
2月3日 夏清秀 63601919
2月4日 邵敏勇 63606483
2月5日 方亦达 63602254
2月6日 姚倩 63606486
2月7日 孙金柱 63602249
2月8日 杜筱婧 63602702 王童
63601196
2月9日 朱晓东 63602257
2月10日 叶艳 63606486
2月11日 张晖 63602181
2月12日 戚佳慧 63603415
2月13日 石强 63601264
2月14日 李亮 63601866
2月15日 丁星 63602273 武晓君
2月16日 宋晓健 63601920
2月17日 万利平 63602273
2月18日 郑文曦 63603415
2月19日 邓继胜 63607220
2月20日 郑海宁 63602995
2月21日 朱鹏云 63602264
2月22日 朱鹏云 63602264
]]>
关于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的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teaching/18781.html Mon, 13 Jan 2025 08:39:32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781 各院(系)、课程组:

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24年12月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教创赛“)推进会,将启动第五届教创赛。为做好参赛准备,我校根据以往比赛情况对第五届教创赛校赛作相关预通知。

大赛定位:教学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纳入《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清单》的赛项之一,是目前项目清单中唯一一项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

参赛对象:参赛对象为本校在职或正式聘用教师,近五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的教师。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大赛机制:大赛分校赛、省赛、全国赛三级赛制,分设课程思政、“四新”、产教融合赛道进行比赛,赛事信息可参考上一届省赛通知(附件1、2)。

校赛安排:

  1. 组织动员

    请各学院、各课程组以大赛为契机,认真总结课程建设成果,凝练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总结教学创新举措、创新成效,发挥成果辐射作用,组织动员本院、本课程组老师积极参赛。根据以往省赛要求,推荐参赛队伍中正高组主讲教师不少于1/3,请着力动员正高级教师报名参赛。

  2. 教师申报

    请有意报名参赛的老师开始着手准备申报材料。根据以往参赛要求,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附件3)、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内容要求见附件2)、教学创新成果支撑材料目录(附件4)。其中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具体申报材料的提交节点和相关事宜将在后续正式通知中说明。

  3. 校赛评奖与省赛推荐

    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邀请校内外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线上评审,并组织参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创新的现场汇报。汇报具体安排在正式通知中说明。

    根据申报材料评审得分(满分20分)和现场汇报得分(满分40分),综合评定校赛获奖教师(团队)。在省赛名额分配后,根据省赛要求,择优推荐校赛获奖老师参加省赛。

联系人:

杨 阳 63601763 judyyang@ustc.edu.cn

杜筱婧 63602702 dxj01@ustc.edu.cn

]]>
关于2025年春季学期本科课程助教岗位发布及申请的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8766.html Tue, 07 Jan 2025 03:45:05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766 各位同学:

你们好!

2025年春季学期本科课程助教岗位已发布,请访问新助教管理系统,或点击教务处网站“ 助教管理系统 ”,点击“新版系统登录入口”,进入系统后点击“设岗管理-岗位发布”,按提示进行相应操作。

一、申请、审核时间:

助教申请时间:1月7日-2月15日

任课老师审核录用截止时间:2月22日

二、申请资质要求:

  1. 硕、博生申请助教岗位首先必须征得导师同意

  2. 申请人必须是全日制在校硕士、博士、大三和大四本科生。(注意:如果是春季学期,牵涉到毕业生住宿延期的问题,对大四学生有保研本校的要求,毕业生助教后期住宿问题请自行解决)。

  3. 政治合格,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具有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学业成绩优良,具有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4. 严格遵守学校和院系的管理制度,完成主讲教师的工作要求。

  5. 按学校要求参加助教培训,学习相关管理规定,明确助教岗位职责,熟练掌握相关教学平台使用流程、方法和技术,努力提升参与教学实践工作的能力。

  6. 违反校纪校规者以及以往学期担任本科生课程助教因工作表现不合格被列入黑名单者,不能申报助教岗位(在限制申请助教岗的时期内)。

三、具体申请流程:

  1. 访问 https://tam.cmet.ustc.edu.cn 或点击教务处主页“助教管理系统”,点击“新版系统登录入口”,进入统一身份认证页面。

  2. 具体操作请见附件(助教系统操作手册【学生】),系统菜单栏-下载中心可下载此操作手册。

四、注意事项:

  1. 在系统右上角点击头像,账户设置,请务必填写正确的手机号和邮箱以便接收到系统定期发送的短信和邮件的通知。

  2. 申请提交后如被任课教师录用,则会收到被录用邮件和短信通知,请于下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将打印并签好字的纸质版助教申请表交至开课院系教学秘书处。

  3. 首次担任助教者必须参加开学初学校组织的助教培训,届时注意相关通知。

  4. 每位同学不能申请自己所选课程的助教,且每学期原则上只能申请一个课堂的助教。

  5. 如未被录用,申请其他助教岗位未满课堂,必须首先取消原来申请,然后在申请截止时间前完成申请。

  6. 新老学号问题。目前系统是自动以最新学号登录,即如果是老学号登录,如果你有新学号,登录系统后会默认变成新学号。财务系统目前只认新学号,否则无法发放津贴。

  7. 对于专业选修课助教设岗课程执行如下规定:

    1. 发布网页上的专业选修课目前获得的是预设岗资格,若课程最终选课人数少于20人,将取消该课堂助教设岗资格,被录用的助教也随之取消资格。
    2. 如最终选课人数达标设岗成功,将对助教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定期检查助教工作情况,核定实际工作量。

浏览器建议使用谷歌或者微软edge,使用中如有问题可反馈至 ta_admin@ustc.edu.cn

目前尚有部分课堂因信息不完善等原因未能发布,后期会随时更新,请大家及时关注!

]]>
2024年度省级本科质量工程项目申报通知 /ustc/smu_teach/smu_www/notice/notice-info/18764.html Mon, 06 Jan 2025 09:26:39 +0000 /ustc/smu_teach/smu_www/?p=18764 各教学单位:

2024年度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现已启动,现将通知和有关材料转发给大家,请各单位按照通知和申报指南要求尽快组织本科项目申报、推荐。

1、请申报人仔细阅读申报指南中的相关内容(附件1申报指南及申报要求及说明)。
申报书模板(附件3)比较多,请务必选择与拟申报项目对应的申报书模板填写。
项目名称请参照“2024年度省级质量工程形式审查规范”(附件7)填写,如有对应校级立项项目,请在提交时填写校级项目编号(限本科项目)。

2、省级申报项目如有校级同类项目(限本科),原则上从校级同类项目中遴选推荐,请各学院审核推荐时按照相应申报要求及说明严格把关。

3、请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质量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首页(教务处主页有入口链接)近期工作信息栏下载相关材料及申报书模板,教师登录后可提交申报材料。(注:首次申报时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以备用于推荐申报省级项目。)

4、申报人提交材料截止时间:2025年2月8日
学院推荐截止时间: 2025年2月15日

请各学院按照申报通知及要求完成本单位申报项目的系统审核推荐工作(每个学院设一个院系管理员账号,默认为负责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学秘书),按照项目类别分别排序,并将学院推荐汇总表盖章扫描件上传系统(院系管理员批次页面)。

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和配合!

教务处
2025年1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