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7时,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星期四人文讲座”第二十三期第六讲在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的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刘孝廷。刘孝廷教授以生动幽默的语言阐述了科技时代的人性问题。
科学技术和人性有关系吗?当晚的讲座以这样一个大问题开始。刘孝廷教授认为,人类最深刻的问题在当今科学技术里,科学技术与人行无疑是有联系的。随后,刘孝廷老师深入分析了人性,讲述了古往今来人性的多种追问方式;一、自我惊异,体现在万物有灵论和泛神论;二、希腊自然哲学的追问方式,这是自我意识与理性的觉醒;三、中世纪神学的追问方式,认为宗教是一种精神遗迹,用信仰的方式解决了关于世界起源的问题;四、近代科学的追问方式,流行的许多思潮后都是科学主义,它对人的解释是“一半天使,一半野兽”。其中,刘老师详细讲述了位格(person)与人性。位格是有理性和意志的实体,是一个精神学和信仰学的术语,它证明人有某种特征。
随后,刘老师讲述了科学技术的人性本质。他指出,科学植根于人性的土壤,一切科学首先是人文科学。科学也是人对自己的一种理解和领会形式。而实验和自然的数学化带来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使科学成为科学的,是理性、实验、信仰。刘老师强调,科学主智。科学知性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个环节,人以科学技术的方式存在着,也就是以知性的方式在扩张着。接着,刘老师谈到了科学技术对人性的影响及回归。首先表现在科学和技术革命的影响,及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分别进入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化时代。其次,是人的二重生命与否定式追问。
最后,刘孝廷教授做了精辟的总结。他说,不能问人是什么,因为没有固定的人性。科学技术改变和拓展了人性特别是推进了人性中知性的一面,引发了人性的分裂。因此,我们要寻回健全的人性,寻回我们正在失去的人性自我。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