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领导论坛 -> 正文

南华大学2021年青年骨干“学史力行”培训班第一课——我们的大学与干部

发布时间:2021-11-17    作者:南华大学党委书记 高山    点击:     

今天交流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第二个方面,我想讲一下这样的一所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干部?

一、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我在写提纲的时候,就想到几个词,首先是一流大学,第二是受人尊重,第三我想到了人才辈出,第四个是令人羡慕,第五个词是花园式。后来我又想是不是可以这样的表述,我们要办一所国家需要,人们称赞,令人自豪的大学。或者说,我们应该办一所水平一流,名师云集,人才辈出的的大学?整理一下,我想讲这么三句话:

第一,我们要办一所蓬勃发展的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个蓬勃发展的,生机盎然的大学,就是我们要建设的大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流和高水平。只有事业的进步和兴旺,才能从根本上凝心聚力,才能满足大家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第二,我们要办一所充满希望的大学。大学的本质是人才培养,它的根本的任务是这样,你看不到人才培养,那就不能称其为一所大学。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做的是一项希望工程,我们这样的一所大学应该是充满希望的,令人向往的,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能够择天下英才而教之,能够让我们这样的一个地方来实现我们每个人的梦想。这就是我们要办的充满希望的大学。

第三,我们要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大学。人民满意的大学,这里所讲的人民,既包括我们的国民,和代表着全体国民意志的党和政府,也包含我们的校友、学生、家长,还有我们全体的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要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大学,令人尊重,令人自豪,这就是我心目当中的南华大学,这也是我们要努力为之奋斗的大学。平时我和校长一起总是谈论,南华大学是为服务“国计民生”而生,有着国家的需要,有着人民的期盼,我们有这个基础,有这个条件,应该办得更好一点,应该不只是一所地方的综合性大学,应该是国家的一所名校。这就是我们很多的政策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担着骂名也要做,不要选票也要做,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就是要办这样的一所大学,对得起我们的历史,对得起我们的责任,还对得起我们的未来,这就是我们的大学梦。

我想,我们就是要办这样一所大学:蓬勃发展的大学、充满希望的大学、人民满意的大学。那么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全力实现向研究型大学转变。我们从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点,应该说我们就已经走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路上,从衡阳工学院、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为南华大学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走在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升级道路上。什么是研究型大学?我老是讲,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大学,从本质上讲,都是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有一流的本科专业,有一流的学科建设,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有一流的科研水平,有一流的校园,当然,更多的是培养一流的学生。在研究型大学当中,本科教育跟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科研它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在研究型大学当中,师资队伍要有较高研究的能力,和整个大学应该成为一个学术的共同体。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一个思想认识,我们很多工作标准,很多工作的质量,就不适应这样的一个发展,就会阻止我们的发展。

同志们,我们南华大学从2000年到现在,把历史稍微拉长一点点来看,在班子内部我们也讨论过,我们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在湖南、在中国的大学当中,我们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大家可以看各大排行榜,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所以说我们的很多观念,我们很多思想,在于目标在哪里,目标决定着标准,而标准就决定着高度。

所以我想讲,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力实现研究型大学升级,而我们2025年的目标是从湖南省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 B类高校进入到A类,要跻身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行列。到2035年,我们要让这样的一所南华大学来进入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行列,这是一个梦想,梦想能不能够成真,在于奋斗。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改革开放之初,说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说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那不是天方夜谭!于是我今天跟大家在一起,有这样的一个梦想,要办这样的一所大学,是不是在做梦?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一下,但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

二、这样的一所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干部?

首先我总结了一下,叫“为政十要”。大家今天坐在这里,可能还是想为学校干点事是吧?我就说叫为政,不管是我们学校的领导者,还是学院的领导者,还是学科的领导者。第一叫立身要正。正字,工工整整,一横一竖,这是两个笔画。一定要正。要做一个公众人物,要走上一定的领导岗位,立身要正。很多时候,情况再复杂,面临再多的困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第二叫处世要平。这个平讲的是平常心,我在想作为人来说,要乐,乐它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所以在《论语》当中,孔子的大弟子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就是说做人,贫穷的时候不谄媚,富贵的时候不骄傲。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大家知道,礼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贫而乐,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有一种乐观主义的精神,任何时候他都是这种乐观的精神。你看有的人你跟他相处,总感觉到他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跟他在一起感到很舒服,感到很舒适平安,所以我说处世要平。第三站位要高;第四格局要大。站在什么样的位置,决定你的高度,站位要高,格局要大。第五视野要宽,第六做事要实,第七思维要活,第八底线要守,第九本领要强,第十能力要练。这是我讲的“为政十要”。

我们南华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刚刚讲这个“十要”,也带有南华的色彩在里面,那么南华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我认为,第一要视野开阔,第二要实事求是,第三要坚韧不拔,就是这三个词,十二个字。

(一)视野开阔

在延安,毛主席住的这个地方,不记得对联是怎么写的,但是他的横批,就是视野要宽,当时我看了确实很有感触,大家想一想,当时的资讯是一个什么样子,当时的交通是个什么样子?毛主席在陕北的那一个小小的窑洞里面蜗居,能够写出《矛盾论》《实践论》,能够写出《论持久战》,这样光辉的著作,真是不容易。在那一个小小的窑洞里面,指挥千军万马,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是一种什么样的视野?怎么做到的?所以我总是觉得我们的干部首在视野。这个视野是一种格局,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修炼。为什么我说要视野开阔,“开”字很重要,开拓开创,这个是我们南华大学目前的干部必须要有的,就是要有一个开拓的精神,有一个开拓者的姿态,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化不可能为可能,一步一步的走到广阔的天地,所以我讲这是叫视野开阔,从根本上来讲,视野是一种自我要求。如何开阔?如何做到视野开阔呢?第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视野从根本上来讲是对自我的一种要求,只有自强不息的人,他才会有视野。他才会去开阔视野,才会有一种内心的追求。第二,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开阔视野,必须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经常讲,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的。

在高校,干部首先要做专家。做科研的,在学问上、在领域里要做学科的带头人,做教师的也要做带头人。做管理工作的,在工作过程中,也要有高深的造诣,对政策、策略,对你所要从事的工作,要掌握的比一般的人要多。我总是讲一个观点:处长在你所管的领域当中,要比副校长要掌握的多,掌握的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前沿;一个副校长在所管的领域当中,要掌握的比校长、比书记要更多。所以我说在高校、在南华大学做干部,首先要做专家,我们要的是专家型的干部,不要夸夸其谈的干部、敷衍塞责的干部。有的干部你问他,他说是怎么样怎么样的,再问他第二句他就支支吾吾了,第三句就开始不明所以了。关键问题在哪里、专家怎么来的?都是学而来的,都是学而知之的。像我们的人事处长田英同志,让我觉得他在人事上面就是专家。为什么?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没搞懂的东西他搞懂了。有的干部你问他一问三不知,走一步推一步,推一步他还不动你还要推两下。你跟他说了1他就是1,他可能做就做到0.5。所以我说在高校、在南华大学,首先要是个专家,管财务的是个财务专家,管招就的是个招生就业专家,管人才的是个人才专家,管国资的对国资这一套体系就是个专家,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是专家。第二,在南华大学做管理又不能够只做专家。做学问,越做越窄,越做越深,越做越精。做管理是越做越宽,越做越松越做越远,宽、松、远这样的。大学有两栋楼,一栋白楼一栋红楼,红楼的人年轻的时候风光老了清闲,白楼里面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未见得有多么的风光,他是学问越做越深的,越做越精的。所以在大学里面、在南华大学里面,要做专家,如果说要做管理的话,又不能只做专家,做管理的人什么都要懂一点,要会触类旁通;做管理的人要懂得谦虚谨慎,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这样方能行稳致远。做管理的人要善于打破自我的局限性,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强不知以为知,以为当上了职务就自然掌握了话语权,就自然什么都懂了。要勇于承认错误,毛主席讲要做人家的先生,先做人家的学生。所以我讲,视野是学习的,学习而来,要向书本学,向他人学,按照校长经常讲的一句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猪跑吗。第三是视野要宽,视角要小,落地要实。视野要宽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视角要小是要聚焦,一定要聚焦,我们讲的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具体。所以宽小实是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这个应该是我讲的第一句话:视野开阔。我们需要这样的干部,需要视野开阔的干部。

(二)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首先是一种态度,就是要深入实际当中,掌握真实的一手情况。但是跟我们的同志讲,做干部的有6个字,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这个也是我们养生的第一要诀,病都是吃出来的。尝得苦滋味,方得真性情。管住嘴,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讲,这是政治的要求。有些人讲话真的不负责任,你问他什么,开口就来。你问他这里的面积有多大,他可以说的很清楚,323.6个平方,但仔细一看,这个地方怎么只有300多个平方呢?再去查,不好意思,这是500多个平方。迈开腿,生活当中要迈开腿,工作当中也是要迈开腿。我当时在市委宣传部的时候,部里那些小伙子小姑娘都好聪明,但我送了他们8个字,“做老实人、下笨工夫”。笨功夫是什么?一定要掌握到一手的这些材料。要真知,真知的前提是什么?是熟知。你都不熟怎么来真知呢?我讲实事求是,首先是讲一种态度,其次讲的是一种行为,“求”,这个字非常生动,非常形象,求之求之而不得,所以才要上下而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三,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教学相长,贵在于实。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没有实就没有真,实讲的是客观的存在,讲的是理性科学的精神,讲的是平等民主的作风。同志们,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搞真,搞的是虚。南华大学的干部不需要虚、不需要飘、不需要你讲空话,要做实事,用理性的科学的精神来做,用平等的民主的作风来做。蔡元培先生在他的北大校长就职演讲中说,我与诸君三个共勉,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性,三是敬爱师友。就是针对当时北大的那种学风和校风:宗旨之涣散,德行之败坏,师友之相吹,讲假大空话。所以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贵在求实。

实事求是,讲的是一种核心的追求,或者说是一种我们做人做事履职尽责的方法。这个“是”,最后这个字,是事物内部的规律,那怎么去求到这个规律呢?就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就是求“是”的根本方法。那么这16个字怎么做?陈云同志曾经讲过一段话,很简单,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1990年跟浙江的同志交流时,他说“不唯上”,并不是说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和书不要读,“只唯实”讲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所以我们讲“破五唯”,我们还没有到“唯”的程度啊,同志们,南华大学不要论文了?南华大学不要奖励了?不要帽子了?我们现在还差的远!“唯”的那个东西,它还是一个追求的目标,但不是唯一之目标,这话讲到哪里都是对的,对不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只唯实!南华大学现在是什么时候?南华大学是爬坡过坎,是上水平的时候。他们问,为什么只有国家级的奖项才能够评教授,才能够评分级,才能够当博导?我这么厉害,我有这么多的东西,为什么我不能评博导?我不能评教授?一切从实际出发,南华大学缺什么?南华大学就是缺国家级的东西,我们的导向就是往这个方向,就是要国家级的东西。不能够说用七八个、上十个这个厅、那个厅的东西来充数!所以我们是要修订我们那些评审的规则。在没有修改之前,我们讨论我们要什么,我们要追求什么,我们还是要追求高水平,还是要追求我们的目标,我们要进,要往前走,就不要怕得罪人,就要这么干。所以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那都是具体的,涉及到各自切身利益的时候,涉及到身边的亲戚朋友的时候,就要敢于坚持标准。到了领导班子成员的时候,更要坚持标准。

陈云同志还有6个字,要特别对我们的青年干部们讲,那就是“交换、比较、反复”。陈云同志讲,我前面的9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讲的是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后面的这6个字,“交换、比较、反复”讲的是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六大思维,第一就是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之后,第一次的学习,就是学唯物辩证法。辩证思维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我们各级干部而言。什么是交换?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就是克服片面性。人都是片面的,所谓的客观认识,都是由主观的人做出来的,所以经常会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就像这样的一个杯子放在这里,那么这边的人看到这个杯子,看到这个地方有一个头像,这边看到这个杯子是没有啥东西的,只看到茶叶看到了水,你所看到都是一个杯子,都是一个真实的东西,你看到的都是真的,但都是真实存在吗?就像黑格尔问的,存在就是合理的吗?现在反过来了,都在说黑格尔说的、恩格斯说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恩格斯和黑格尔是批判这个东西,他讲辩证法,讲现成的一切都是要被代替的。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所代替,并不是现成的都是合理的。刚才讲的,你看到的都是片面的,那只有什么?那就要互相地交换意见,把它交换一下,综合一下,这样才能够得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认识。所以他讲的是交换,互相交换意见。对于一个领导干部而言非常重要,不要自以为是。要经常性地去了解,从不同的侧面去听取意见。多听不同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第二个词叫比较,陈云同志讲,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任何事物都是比较中存在的。我们拿到了9个国内一流的专业,高兴吗?当然高兴!我再问一句,长沙理工有多少啊?22个!比较,这个数据都是一个客观的东西,到底怎么样,它是要通过比较分析,你才能够得到结论,你才能得到你到底怎么样。我们讲南华大学怎么样?自己跟自己比,肯定是进步的,是不是?你每天都在变化的,这是客观的。你怎么样你是要跟别人去比,比较当中存在,任何的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这个很重要。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很简单,我们往往犯的错误就这么犯的,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就犯这样的错误,还洋洋自得。第三个是叫反复,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也是非常重要的。反复啊,我到办公室工作,到19年还在讲的四个字,“急事缓办”,越急的事情,越要停顿一下,很着急很着急,要你马上签字的时候,那你就签不得,要停顿一下。在中南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查个事情,我说你签字了吗?没有!说这个事情我都不知道,我怎么会签字呢。我问他,这是你签的字吗?他回答,哦,是我签的,我记起来了。我走到走廊上面,他拖着我说这个事情马上就要去办。他说我也没看清,没看清楚我就签了。到南华大学来,这种事情碰到多少啊!那么一问就都是这样的。所以要急事缓办,决定问题的时候不要匆忙。林则徐啊,他在他的手心上写一个“止”字,不能乱发脾气,提醒在他发脾气的时候克制一下,这不仅是一种修养啊,更是一种工作的方法。所以我说我们的年轻的干部,就要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这就是我讲的实事求是。

(三)坚韧不拔

这里面有好多古语,“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千磨万击还坚劲”,等等。还有“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那怎么才能够做到坚韧不拔?首先是要不计名利,我讲的是计较的计,不是不要,而是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奔着名利去。为什么讲坚韧不拔首先是需要不计名利呢?就是不为私利所动,不为困难所惧,这样才能够做到坚韧,才能够做到坚如磐石,才会有定力。第二是需要迎难而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越是艰险越向前,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第三,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有钉钉子精神。第四,我要讲的最后一句话,是要做“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这个是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关汉卿先生写的一首作品,取自《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同志们,这叫坚韧不拔,不管生活给了我什么样的磨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新闻网管理员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