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人物

南华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南华人物 > 正文

图说南华

晚霞与灯光映照下的新图书馆美轮美奂

致远园食堂内景

鲜花盛开在雨母校门

雨母校园一角

视听南华

晚霞与灯光映照下的新图书馆美轮美奂

10-03

致远园食堂内景

10-03

鲜花盛开在雨母校门

10-03

雨母校园一角

10-03

红湘校区咖啡屋

10-03

芝樱盛放的松霖药植园

10-03

邹海贵: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发布时间: 2021-01-04 点击:

邹海贵,1970年12月出生,湖南新化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现任南华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驻涟源市古塘乡申家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2018、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涟源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南华大学“十佳优秀共产党员”,是2019年全省“三个一批”提拔一批的重点对象。他带领的扶贫工作队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为“优秀”,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工作队”。工作队事迹多次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上报道。邹海贵同志成为全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奉献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优秀教授典范。2020年12月,邹海贵获湖南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大功奖励。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勇担政治责任,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近日,机关党委副书记邹海贵教授获湖南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大功奖励。

申家村隶属古塘乡,古塘乡素有“娄底的青藏高原”之称,可见申家村发展之困难。2018年,邹海贵响应组织号召,义无反顾来到这里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两年来,邹海贵和村民一起开荒山、修水渠、下稻田,带领355户1181人实现脱贫,迈向乡村振兴。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

初到申家村,邹海贵便遭遇村民质疑。村民康某某来到村部大闹:“教书的,又没带什么钱来,如何帮助我们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邹海贵直言,“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他着力推进村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培育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多次组织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赴韶山、花明楼等地学习调研,开阔视野,激发斗志。同时,他大力推进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修订《村规民约》《申家村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扶贫先扶志,必须改变以往给钱给物的帮扶方式。”邹海贵说,他和队员们坚决杜绝“塞红包”的简单做法,建立“帮扶公益金”制度,至今募集“帮扶公益金”资金6万余元,药品价值2万元,统一采购生产物资帮扶贫困户110户次,奖励“勤劳致富”先进典型50余人次,奖励贫困学子、慰问老党员等40余人次。

邹海贵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宣传防疫知识

邹海贵依托学校资源,组建研究生支教团,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增强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本领。至今“讲习所”已开讲20余期,参与村民超过800人次,内容涉及扶贫政策、农业科技、医疗卫生、乡风文明、市场营销等,深受村民欢迎。他还组织申报了2个国家农村科技助力示范项目;多次组织南华大学各学院师生到申家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引导学校9个科研项目落地申家村,其中电商兴农项目帮助全村7户贫困户开通网店。

大闹村部的康某某在“讲习所”学会了养鸡技术和市场营销,在工作队帮助下,建起了养鸡场,并学会了对接市场、联系买家、开通网店、录制视频在网上推广。1个多月内,他便卖出了800多只鸡,纯收入超过3万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申家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缺少发展成熟的规模化产业,为了养家糊口,大多数中青年选择外出打工,申家村成为留守村。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经过细致调研,我们发现申家村土壤天然富硒,利于种植特色作物。”邹海贵说道,他带领团队制定了《申家村产业发展规划》,先后从各方集资300万发展特色产业,以村办合作社为经济实体,贫困户以土地、生产资料、人工等方式入股。

邹海贵在直播售卖稻田鱼

村里建起了富硒米厂房、富硒走山鸡养殖场;130亩稻田完成种养立体化改造,建成稻田养鱼基地;荒山上开辟了150亩油茶林、300余亩特色经果林采摘休闲示范基地。

邹海贵在查看黄桃生长情况

看着荒山变果园,他高兴地说:“我们要将这片山打造成集种植、采摘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果园示范基地。春有百花秋有果,夏有凉风冬有雪。除了卖果子,我们也可以搞搞旅游。”

大米碾好了,山鸡长大了,果子成熟了,邹海贵化身义务销售员,积极推进“以购代捐”“以购代帮”方式,促成南华大学后勤集团与村里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建立农产品销售微信群;先后组织了30多次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包括金秋梨、大米、土鸡、牛肉、猪肉等,总销售额近3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全村贫困户拿到分红。“有邹书记的带领,我们对致富道路充满希望。”老党员吴国溪话语间充满信任和感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申家村共有52户贫困户,其中29户是因病致贫。在导致贫困的诸多因素中,与健康、医疗相关的问题尤为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医疗资源,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努力改善村民的医疗卫生健康水平,防止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邹海贵坚定地说。

邹海贵在已投入使用的申家村卫生室前指导村医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南华大学在古塘乡建立了健康扶贫基地,并捐资80万元为申家村建设了近150平米功能齐备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学校的附属医院向古塘乡卫生院捐赠了价值308万元的医疗设备,包括卫生院急需的数字X光机、彩色B超机、生化分析仪器和远程诊疗系统等。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专家为申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吴胜轩远程会诊

学校附属医院还组建支医团,定期派遣高水平医生到卫生院坐诊,不定期开展义诊及免费培训卫生院医生。“在南华大学的帮助下,我们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门诊人数、住院人数等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古塘乡卫生院院长吴勇湖介绍说。

学校还捐资28万元为全村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捐资3.7万元购买垃圾箱,规范垃圾存放和处理,积极推进“厕所革命”。“现在,我们有地方倒垃圾,晚上有路灯,上厕所也比原来方便多了。”村民吴选平兴奋地说。

800多个日日夜夜,邹海贵带领扶贫工作队沉下心、扑下身在村里干,用心用情用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收获了多少真情。村民不再质疑邹海贵仅仅是个“教书的”,称他为“教授书记”“扶贫好书记”“申家村的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