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中国科学报:生物界“自虐狂”可能有行为通用策略

发布时间:2023-12-04 浏览量:

贻贝切断足丝、壁虎断尾求生、螃蟹断肢弃螯……生物界存在很多“自虐狂”。这些自弃行为,是由动态生物界面的特殊结构决定的,还是一种接触机制起到了通用作用?江苏大学教授潘国庆日前在《科学》发表的文章中提出,贻贝等生物所涉及的动态生物表界面存在着多点微接触机制,这种普遍存在的机制有望为改善当前生物材料的组织细胞兼容性提供可行方案。

足丝是贻贝分泌的非生命蛋白类物质,和贻贝自身组织之间有多尺度递阶结构。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这一结构。

潘国庆在此基础上提出,贻贝和足丝之间的可控连接,不完全依赖于表面特殊的化学作用,而是多点微接触机制在起关键作用。这种多点微接触机制,不是贻贝类生物独有的,还存在于爬行纲蜥蜴目壁虎类动物断尾行为,甚至尚未探究的虾蟹类螯爪自断行为之中。由此推断,多点微尺度接触机制可能是一种通用策略,可以实现强大而动态的表界面相互作用。

作为从事动态生物材料及其表界面、组织修复与再生研究的学者,潘国庆认为改善当前生物材料的组织细胞兼容性,或许可以从贻贝、壁虎等生物涉及的动态生物表界面中得到启发。他提出大胆设想,在生物传感器、医疗植入物甚至是动态脑机接口中,这种结构的仿生构建存在广阔应用前景,能够实现器件可拆卸而不损伤甚至反复使用的目标。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l2002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3年12月4日 头版

文章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3/12/37736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