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箐箐校园

"我国的航天事业必将更上一层楼!" --- 梁思礼院士来我校讲座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06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记者 王潇)200645日晚6点,《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的历史责任系列讲座》在宁远楼三层国际报告厅,正式开讲。第一讲我们请来了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导弹控制系统研制领域主要创建者之一的梁思礼院士,他演讲的题目是《中国航天技术与航天精神》。

梁思礼,1924年出生于广东新会,是我国中科院院士,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者之一。在中近程战略导弹的设计中,他曾参加和领导研制成功具有中国特点的捷联惯性制导系统,开辟了战略导弹惯导化的道路。他亲自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及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在长征二号的研制中,首次采用平台计算机方案,首次在弹上使用集成电路化的计算机。他主持研制成功卫望、导弹计算机自动测量控制系统。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的论点,成为航天质量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他还是航天CAD技术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梁思礼先生早年就读于美国,获辛辛那提大学生博士学位,积极带头于1949年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曾任七机部运载火箭研究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和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1987年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4年被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

讲座开始,梁先生一入场,全场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梁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起,回顾了中国46年航天事业的发展。

1958年,苏联派来导弹专家,我国开始仿制1059型导弹,不久,中苏关系恶化,在中国的苏联专家开始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让我们的仿制无法再继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领导人提出,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导弹发射上天。1960年,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却也是在这个时期,我国的航天事业开始起步。全国各部门精选出研究和管理人才,大家住帐篷,睡通铺,在南苑机场的机库办公,创业难,却难不倒我们第一代航天人。1962年,我国中近程导弹自主设计成功,然而第一次发射试验却失败了。梁先生讲到失败,却并不沮丧,他说,失败是坏事,但它更是一件好事,使我们得到了宝贵的经验:第一,照猫画虎是绝不可能成功;第二,我们增加地面试验,找出问题,抓住弱点;第三,要加强预先研究工作。19646月,东方2号的8发导弹全部发射成功,当时,原子弹也爆炸成功,我国开始进行两弹结合试验。19661027日,两弹结合试验在戈壁滩进行,半小时倒计时开始,留守的工作人员进入地下室,其他人员开始撤离。在进入地下室前,这些工作人员写下了遗书,甚至交了最后一次党费,在那一刻,他们已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中国的导弹事业。在所有人员的努力下,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了,中国成为了第五个拥有和力量的国家,举国欢腾。

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后,中国又提出了84弹的计划,只是规划制定后一年,即1965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打乱了84弹的计划,致使1980年洲际导弹计划才开始运行。那段时期,虽然艰难,但正因为我们的科研人员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才是计划能够继续下去。

200510月我国长征系列共发射了88次,其中成功81次,失败7次,成功率已达92%1996年至今,长征系列发射46次,无一失败。20031015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20051012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也成功上天,在太空飞行5天,安全返回。计划2007年发射月球卫星,启动嫦娥工程。

46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更是闪着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这代表着我国航天精神的24个字,不是一般的政治口号,而是对中国航天事业46年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概括和总结,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传家宝。

在这四十六年的奋斗中,梁先生有四点主要的个人体会。1、永远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自力更生是航天精神中最根本的一条,它要求我们既要有民族自信心,又要有一定的实力:首先,我们的企业要走科研先导型路线,将研究与未来发展趋势结合起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其次,实力的根本所在是人才,我们要出成果,出人才,才算是真正的实力。第三,要有配套试验机构和基础设施,这是研究的基础。最后,我们还有一整套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科研管理系统。2、大力协同全国一盘棋。研究不应是孤立的,它需要大量的人员协同合作,形成网路计划调度方式,组织严密,行动灵活,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正集中表现于此。倘若没有全国大协作,就没有中国航天事业的今天。3、严谨务实,发扬实干精神。我们的进步,是从失败中学来的,没等一个台阶,工作人员都要攻克大量的技术难关,只有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才能创出今天的成就。4、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根本。据梁先生讲,那个时候,研究所里每晚总是灯火通明,工作至深夜,科研人员都自觉加班,甚至赶也赶不走,他们甚至流传着一个口号:胜在永定路,死在八宝山。这句口号正映照着他们为中国航天事业而全力奉献的决心。改革开放前,大家的工作都是秘密的,甚至对家人,也是什么都不说,只是默默无闻的作者无名英雄。很多同志都是从国外赶回来,他们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只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能够强大起来。这些人,早已把个人事业与发展与祖国的航天事业融为一体,要我们祖国从一百多年的贫困和弱势中站立起来。靠着这种精神,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终于也站在了世界的前端。

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青年常常谈到的,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人为什么能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攀登,这一切的源泉就是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这种精神下,我国新一代的航天人也在不断奋斗着。

梁先生用一句振奋人心的话为今天的演讲做了结尾: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必将更上一层楼!话音未落,全场响起久久不息的掌声,大家不仅为梁先生的个人风采所折服,更是为了他这句“必将更上一层楼”而感慨。中国因为有了梁思礼先生和那么多为了祖国事业发展而不屈不挠的人,才有了我们逐渐走向强大的今天。而明天,正要我们担起和创造。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