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校内通知
  • 智慧校园
  • 校园邮箱
  • English

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百廿理工 >> 正文

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百廿理工 >> 正文

百廿理工

太原理工大学

校史钩沉 15:科学的春天(二)

发布时间:2022-04-30 来源:党委宣传部、档案馆 作者:党委宣传部、档案馆

太原工学院与山西矿业学院,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坚持科学研究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两校的科研工作者,既在各专业技术领域、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也为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理论支撑。在这些取得卓著成就的科研工作者的带动和引领下,学校各系、研究所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科研生力军,科技人才不断涌现,科学之光熠熠生辉。

8.裘以惠

裘以惠(1933.1-),浙江金华人。1953年考入太原工学院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1957年毕业后留校。1978年,裘以惠的合作项目“黄土地下洞室勘察设计计算公式及施工技术——山体压力实测与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从1983年起,与化工部第二建设公司合作,进行了“625T-M高能量强夯”研究,首次在我国试验成功并大面积应用。该项成果于1984年通过鉴定,并在山西化肥厂试验、应用,为该厂节约投资1000万元。1985年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裘以惠在实验室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获奖证书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证书

9.靳钟铭

靳钟铭(1940.1-),采矿工程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曾任采矿工艺研究所所长。1963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长期从事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和采煤工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坚持科研要解决实际问题,先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企业委托横向项目29项。在煤矿坚硬顶板控制和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方面独有建树,提出了坚硬顶板的悬梁悬板破断暂时平衡控制理论和放顶煤开采的顶煤冒放控制理论,提出并实践了坚硬顶煤和坚硬顶板的三种弱化技术,为煤矿安全生产和提高顶煤放出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靳钟铭

1988年在项目鉴定会上

200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牟再明

牟再明(1935-),浙江台州人。1960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工民建专业,长期从事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及建筑结构可靠度和建筑物鉴定与加固领域的研究。从1974年开始,参与了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三部国家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其中《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获得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获得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牟再明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收录于《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中

11.王振民

王振民(1941.5-),北京人,196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机系,山西矿业学院电气工程系教授。长期从事特殊电机传动及其自动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自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项目199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快速制动双绕组电动机”1992年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发明金牌奖,主持完成的“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方法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有3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王振民

12.王进宝

王进宝(1936-),山西万荣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1963年调入太原工学院工作。1985年起,王进宝与省内外有关专家先后在华北、西北、东北等黄土类土分布的省区,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勘察和调查,首次提出了黄土类土分布区“二元结构”的新观点,与中国地质大学、山西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了“黄土类土分布区地下水赋存规律与富集特征”的研究课题,用于指导山西省的地下水开发,成功率达99%,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参加国家“六五”项目的“城市污水处理再利用”研究,198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进宝

13.尹德钰

尹德钰(1929-2015),山东日照人,网架结构专家,长期从事钢结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校结构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1949年考入山西大学工学院土木系,1952年留校任教,后到清华大学,师从苏联专家捷烈文斯科夫教授进修以钢结构为主的课程,从而奠定了他从事钢结构领域工作的基础。尹德钰在我国高校中较早地开设了《空间网架结构》课程,编写了《钢网架结构》教材。参与编制的《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于1987年获得国家计委工程建设优秀国家标准规范三等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于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新型空间结构——三层网架的研究》成果于1999年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尹德钰

14.贾炳文

贾炳文 (1932.7-2016.9),山西应县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岩石学专业,曾任地质系副主任。主要从事沉积岩石学与沉积环境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18篇,主编教材一部,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在教学科研中作出突出成绩,1985年获山西省优秀教师称号,1990年被省高校工委评为优秀教育世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5.陆文雄

陆文雄(1932.7- ),江苏南通人,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1958年主持创办了太原工学院焊接专业,并担任第一任焊接教研室主任。1984年,成立了太原工学院焊接研究所,在陆文雄担任所长期间,该所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并为全国25个省市50余个单位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和科研技术骨干。焊接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各种类型的焊条,80%转化为生产力,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完成的“高效E0-19-10-16型不锈钢焊条”于1990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列为山西省高新技术火炬项目。1990年陆文雄教授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陆文雄

16.耿学栋

耿学栋,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副教授,参加了国家“六五”公关项目第38项“华北地区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中“城市污水处理和再利用”的子课题,1988年通过鉴定。该项成果,对山西省健康发展“污水灌溉”事业,缓解水资源紧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山西省属首创,达到国内同类研究成果的先进水平,1989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7.李新华

李新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84年起从事硼铝共渗工艺研究,将该工艺用于煤炭部的攻关项目炮采液压支柱获得成功,1988年5月李新华与太原液压件厂、煤炭科学总院北京开采所共同研制的PDZP炮采支柱,通过了煤炭部定型产品鉴定。据统计,应用该炮采支柱,产量提高40%,效率提高70%,且安全可靠,改善了矿工的劳动条件,受到矿工欢迎。1989年,该成果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8.刘吉昌

刘吉昌,山西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1993年,刘吉昌的合作项目“中国采煤方法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吉昌

19.刘孝乾

刘孝乾(1926.5-2009.9),194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机械设计专业,1950年在山西铭贤学院任教,1951年随山西铭贤学院并入后,到山西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工作。1991年,刘孝乾的“优化设计及计算机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优化设计及计算系统》课题合同书

最新动态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