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校内通知
  • 智慧校园
  • 校园邮箱
  • English

媒体理工

首页 >> 媒体理工 >> 传统媒体 >> 正文

媒体理工

首页 >> 媒体理工 >> 传统媒体 >> 正文

传统媒体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螺丝钉之家” 三十五载爱心传递 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山西青年报 作者:赵云云

原文:

今年是太原理工大学“螺丝钉之家”成立35周年。

35年前,一群热血青年结合机械工程学科的特点和雷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名言,成立了“螺丝钉之家”。此后,“螺丝钉之家”的每位成员从点滴小事做起,用点滴奉献进行着爱心传递……

35年来,“螺丝钉之家”共开展1600余次社会活动,义务服务数万名群众,用点滴爱心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螺丝钉之家”应运而生

1989年,在该校矿机系党总支的直接领导下,“螺丝钉之家”应运而生。当时以郭文昌(也就是后来“螺丝钉之家”的第一任家长)为代表的一批热血青年,满怀为民服务、报效祖国的热忱,本着“弘扬雷锋精神,无私奉献自我,为民、便民、利民”的活动宗旨,成立了一个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同时也是学生社团组织。因为当时的社会需求量大,也贴近同学们的专业,所以该组织成立之初以义务维修自行车为主。

随后,结合机械学科的特点和雷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名言,该组织最终定名为“螺丝钉之家”。

从那一刻起,一个以帮助他人为己任、以奉献社会为荣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诞生,“螺丝钉之家”迈开了她成长的步伐。

爱心接力传承雷锋精神

35年来,“螺丝钉之家”始终践行雷锋精神,以微薄之力将一份份爱心传向社会,义务服务数万名群众。

关心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关注长期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螺丝钉之家”成员的身影活跃在校园内外、街道社区、重要赛会的活动现场。这支队伍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象牙塔里的雷锋”,他们以“送温暖、献爱心”为志愿服务项目的立足点,秉承“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在志愿服务中传承信念、传递爱心——传承雷锋精神,让爱心接力,让爱撒满人间。

据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李瑞波介绍,目前,“螺丝钉之家”已形成义务修车、爱心家教、图书漂流、助力夜跑等14项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与社区、企业、公益组织共建十余个志愿服务基地,切实为在校师生、社区居民提供了便利。

同时,“螺丝钉之家”持续关注弱势群体需求,组织开展了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传递着党的温暖和关怀。

无私帮助获得社会认可

王艺僮读大一时便加入了“螺丝钉之家”。“我们经常擦洗公共自行车,冬天也不间断。一般上午9点出发,把周围几个点的自行车擦完就快中午了。虽然干活又累又脏,而且工科课程很重,但大家都愿意挤出时间参加这类活动,从来没有怨言。”王艺僮说。

义务维修自行车是“螺丝钉之家”成立至今坚持的一项主要活动。“螺丝钉之家”的家长介绍说,修车也是技术活,老师教原理,实验室师傅教修车技术,同学们在学习中明白了自行车的结构以及传动原理,知道了超越离合器、棘轮机构、链传动、轴承、圆度等概念。经过专业指导后,大家的修车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也许有人会问,修车有意义吗?”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李瑞波说,“其实修车是形式,目的是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是为民服务。所以,只要人民有需要,我们就会将义务维修自行车一直坚持下去”。

边仲凯是太原理工大学本科生辅导员,同时也是“螺丝钉之家”的指导教师,他告诉记者:“有些活动虽小,但很暖心很有意义。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锦旗,从锦旗上的内容看,‘螺丝钉之家’深受社会认可,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创新服务提升育人质效

在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组织校级优秀党建品牌“螺丝钉之家”骨干成员赴忻州市五台县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发挥所长,在5个乡镇开展了专项实践,驻村入户,帮助进行扶贫资料数据化管理,协助县扶贫办完成入户调查、精准扶贫手册填写、档案整理等相关工作,同时开展了义务支教、公益劳动、走访老党员等社会实践项目。该学院党委以此次帮扶活动为契机,与五台县扶贫办开展长期合作,把大学生党员培养基地设立到扶贫工作第一线,让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提升认识,达到育人目的。

最让学院师生感到自豪的是,从“螺丝钉之家”走出去的几千名学子都有一颗“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火热之心,他们已经成为“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传播到祖国各地,尤其是“螺丝钉之家”的家长,多数成为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入学的第九任家长武通海,博士毕业后留在西安交通大学,主持多项基金项目,参加多项国家重大研发项目,成为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他的成长经历,正是“螺丝钉之家”精神的生动写照。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武佐君表示,35年来,“螺丝钉之家”已成为为民服务基地、思政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党员培养基地,孕育出一大批“科研攻坚”“乡村振兴”“技术服务”等新时代的“螺丝钉”。广大“螺丝钉”们,已经把“螺丝钉精神”融入了学院发展、学科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35年来,“螺丝钉之家”收获满满,受到各类表彰奖励40余项,特别是两次受到中宣部、两次受到团中央的表彰,被誉为“校院徐虎”“象牙塔里的活雷锋”。

回首过去,“螺丝钉之家”用35年的坚守与奉献,铸就了一座永不生锈的精神丰碑。武佐君表示,未来,将继续引导“螺丝钉之家”切实把握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不忘初心、坚持不懈,豪情满怀、再接再厉,让“螺丝钉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迷人光彩,让新一代“螺丝钉”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再立新功。

来源:山西青年报,2024年11月20日第15版

链接:http://www.sxqnb.com.cn/html/sxqnb/20241120/31598.html?sid_for_share=99125_2

最新动态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