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简介-0801 力学
学科发展简况:
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科是在我国著名塑性动力学专家杨桂通先生的领导下,于1964年创建的结构抗爆抗震研究小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涵盖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基础力学与力学交叉四个二级学科,先后建立了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两个博士点,以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共四个硕士点。其中固体力学学科于1984年被认定为山西省重点学科、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设立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力学学科评估位居C+类,2018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位列全国力学学科第32名。
学科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聚焦复杂环境下多尺度多场耦合交叉力学国际前沿,紧密结合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中与先进材料/结构的力学强度、稳定性与可靠性相关的重大需求,立足山西能源革命和通航产业发展的地方需求,凝炼形成了冲击动力学、弹塑性力学、先进材料/结构物理与力学行为、航空航天领域中关键力学问题共四个特色研究方向。在国内率先建成动态拉-扭复合加载装置和大型落锤冲击加载平台,使冲击动力学方向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本学科是我国冲击动力学和生物力学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有专任教师58人,博士学位占比约95%,海外经历占比约40%,包括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3人、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青年三晋学者”1人,爆炸力学首届青年学者1人,省级创新拔尖、学术带头人和三晋英才20余人,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团队带头人为王志华教授)。在教学方面,现有山西省教学名师4人,学校首届本科教学突出贡献奖1人,“徐芝纶”优秀力学教师5人,“杜庆华力学与工程”优秀奖2人,山西省优秀教学创新团队1个,《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两门山西省精品共享课程,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人才培养方面,每年招生本科生约90人、硕士研究生约50人、博士研究生约7人,进站博士后2-3人。近5年获得7篇山西省优秀博士学术论文。在毕业的研究生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与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海外知名学校建立了长期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和项目合作机制,约有10名博士生通过联合培养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
近五年,本学科围绕新材料、新结构领域的动力学与多学科耦合等问题,进行基础学科创新研究和重大工程应用服务,是学校全球ESI1%排名学科材料学科、工程学科的主要贡献者。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10余项,年均发表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0多种,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参与制定“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试验”国军标2部。多次主办了冲击动力学前沿论坛、爆炸力学战略发展国内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主持承担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其它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横向项目40余项,总经费约2500万元。
本学科拥有先进的科研教学平台,现有1个“材料强度与结构冲击”山西省首批重点实验室(1997年),1个“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1个校级“工业装备与工程结构仿真”计算中心,1个与英国斯旺西大学建立的“工程与科学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产学研研发中心,即与山西省吕梁超算中心建立的“大规模数值计算仿真”联合研究中心;与国际著名商业软件LS-DYNA、Altair公司建立的“工程材料与结构失效分析”联合研究中心。具备完善的科研和教学条件:曙光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群,LS-DYNA、DYNAFORM、ABAQUS、VPG、MSC.NASTRAN、ST/TETRA等国际著名的商业软件,一系列的杆、枪和炮等动态加载装置、岛津电液疲劳试验机、INSRTON9350落锤冲击实验设备、INSTRON8874双轴拉-扭疲劳试验机、电动振动台、INSTRON1186材料万能试验机、3D-DIC非接触动态测试系统等材料与结构力学加载与测试装置。
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及社会需求:
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立足于探索力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国际前沿,解决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土木与机械工程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项目和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的力学难题和急需,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
研究生培养方向和导师详情见研究生院招生网左侧导航栏招生简章目录、导师查询,网址为:/tyut/mu_yz/index.htm
上一条:学科简介-0714 统计学
下一条:学科简介-0802 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