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校内通知
  • 智慧校园
  • 校园邮箱
  • English

专题专栏

专题专栏

“双一流”建设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日报《理论周刊》头条刊发我校党委书记吴玉程撰写的理论文章——创新构建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发布时间:2019-04-02 来源:党委办公室 作者:党委办公室

4月2日,山西日报《理论周刊》头条刊发我校党委书记吴玉程撰写的理论文章《创新构建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全省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中,针对如何构建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怎样探索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的观念、体制和路径等问题,文章从立足于“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内涵要求,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立足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创新驱动,不断健全人才培养体制;立足于“高校与服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多维聚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强调指出,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创新精神推动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全文刊发如下:

创新构建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核心阅读

◆立足于“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内涵要求,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本科教育放在高校改革发展的前沿地位,使本科教育作为高校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让本科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撑。

◆立足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创新驱动,不断健全人才培养体制。将立德树人内化到高校改革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体制机制改革的统筹性、系统性、集成性、创新性上下功夫。

◆立足于“高校与服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多维聚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路径。形成评价机制、合作机制、联动机制与动态调整机制的多维聚合,不断扩大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


在“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中,如何构建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怎样探索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的观念、体制和路径?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精神。

立足于“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内涵要求,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主题,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做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总动员,开启了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高校办学更加聚焦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作为了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人才培养工作已经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的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基础地位,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纲举目张的教育。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本科教育放在高校改革发展的前沿地位,使本科教育作为高校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让本科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撑,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真正落实“八个首先”,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强基固本。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而德育为先是重中之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高校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德育为基、内涵为要”的育人理念。突出德育的先导作用、根基作用、引领作用,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体系;同时,要通过德育推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更要在育人过程中突出质量、凝练特色、彰显成效,紧扣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这个关键要义,全力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立足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创新驱动,不断健全人才培养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当前,高等教育进入提高质量、结构调整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横向层面上,重点要抓好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高校与社会耦合机制改革。要将立德树人内化到这些改革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进一步明确改革领域的内在逻辑、标准体系、评价导向和价值取向,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其他工作;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双一流”建设高校更要注重结构布局优化协调、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注重资源有效集成配置,着眼于深层次、全方位的体制改革,着眼于各层次、各环节的系统推进,着眼于各项制度的创新聚合。只有将这些改革举措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有机衔接,在体制机制改革的统筹性、系统性、集成性、创新性上下功夫,使诸多改革和立德树人的“双引擎”齐头并进、全面发力,真正为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注入强大内生动力和力量源泉。

从纵向层面看,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穿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因此,高校要以创新思维和创新手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与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的贯通融合、立体架构,努力搭建起彰显学校特色优势、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突出一体化构建的育人体系,真正形成“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的工作格局。

立足于“高校与服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多维聚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明确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

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科技创新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发力点。这对山西高校人才培养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人才培养如何与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高度契合、紧密关联,培养的人才如何与区域经济市场需求更好地匹配与支撑,也是当前山西高校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面向服务需求的资源集成调配机制,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新时期,高校必须准确把握中央、省委的重大政策取向,增强外部体制机制改革协同与政策协调,加快形成高校改革创新成效评价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合作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为高校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密切关注各地、各行业、各部门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形成学校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要加强对各类需求的针对性研究、科学性预测和系统性把握,主动对接区域重大战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以社会需求和学术贡献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要形成评价机制、合作机制、联动机制与动态调整机制的多维聚合,不断扩大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着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期,高校唯有以创新精神来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路径创新,才能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也才能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执笔人: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玉程)

最新动态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