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课程思政大家谈】《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1-06-15 14:22 责任编辑:陈明 点击:

 

【编者按】近年来,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思想引领、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五位一体培养理念,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寻找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交集,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方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推出“课程思政大家谈”专栏,深入开展“课程思政”优秀课程建设经验分享,陆续展示我校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带我们走进课程思政的第一课堂,走近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第四期推出的是天津市级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王井玲副教授的《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经验分享。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团队不断探索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协调统一,先后被评为天津市课程思政改革精品建设课程、天津市“一流”建设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程,校级课程教学改革专项课程。

一、课程简介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是我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工艺之间的关系,旨在使学生获得材料强化和材料选择的能力。本课程概念多、内容抽象,工程实践性强,教学难度大。课程组老师一直致力于课程教学研究,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较低等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学情也在变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也逐步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转变,通过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并行、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融合等方法,逐步提升本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经课程组老师的不断努力,将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精品建设课程,天津市课程思政改革精品建设课程、天津市一流建设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程,校级课程教学改革专项课程。

二、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的结合

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践行核心价值,传承工匠精神”为原则,从材料发展观、材料强化观、工艺选择观三个专业维度上,挖掘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师生行为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一)材料发展与爱国、立志教育的结合

通过讲授材料及其加工工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例如古代的热处理技术发展演变,现代航空、高铁等应用的新材料及材料领域的技术瓶颈,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激励学生立志投身国家和行业的发展。

(二)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与价值观方法论引导的结合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将科学思维和工程思维方式方法应用到社会科学中,将课程中组织决定性能的专业理论内化为“专业伦理”。

(三)材料强化理论与坚韧品格塑造的结合

金属材料是传统的工程材料,如百炼成钢、趁热打铁、淬火成钢等成语都来自金属的加工过程。以这些通俗的语言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地学习金属材料的强化理论和方法,再由深至浅地提炼出“道理”,塑造学生的坚韧品格。

(四)材料及工艺选择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

利用工程材料专业相关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评价工艺方案对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五)工匠精神贯穿始终

通过材料领域的经典人物事迹、热处理工艺对性能的改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等知识中解读精益求精的内涵,打造持之以恒的品格,传承工匠精神。

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重构课程内容,开发教学项目,明确课程思政载体。

以金属材料强化为主线,开发细晶强化、加工硬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热处理改性等与工程实践紧密相连的教学项目,明确每个项目的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专业能力,并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建立职业道德、塑造坚韧品格。

由于课程的概念性强,抽象内容多,连续性强,项目开发难度极大,没有可供借鉴的范本。教学团队多方搜集材料学经典案例和企业工程项目,聘请企业专家参与项目指导,邀请思政课专任教师指导课程教学注入思政灵魂,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重构出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项目,项目涵盖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相变分析,加工工艺等知识,项目顺序上符合认知规律,内容上保证完整性。

(二)创新应用教学方法,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

1.团队合作式教学,构建沟通协作学习模式

以教学项目为载体,引入团队合作小组讨论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构建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将课程思政由老师讲授向学生自主获取转变。

团队构建时各成员需了解团队合作的科学程序、组长与组员的权利与义务、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协作以及要达到目标所需要的要素等问题。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作业、小组之间的辩论或互判作业等形式形成合作竞争关系,增强学习动力。每个小组建立自己的QQ或微信群,充分互动交流,审辩思考,并将解决工程项目的思维过程、专业知识、应用拓展绘制成思维导图。

2.“线上--线下”混合,“课前--课中--课后”联合的智慧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项目设计,课前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清华大学姚可夫教授的《工程材料》慕课进行拆分,选取关键知识点让学生自学,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关注学习难点,不断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课堂上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以老师引导下的小组之间的讨论、质疑、辩论的形式完成学习。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雨课堂教学工具,推动学生参与教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内化,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课后,向学生推送课后作业,阶段性推送项目式任务,利用雨课堂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通过课后学习达到有效巩固与提升。

四、课程思政特色创新

知识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天然蕴涵着不断发展变化的价值信仰体系、科学认知体系和审美艺术体系。本课程以专业知识内生价值元素为导向,先挖掘专业知识点内生的价值元素,再外化嫁接思政素材,使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自然融合,而不是机械式植入,从而达到隐性思政,沁润式育人的教学效果。以热处理改性教学项目中锉刀的热处理工艺为例,以锉刀的使用和制造两条线索开展课程思政。具体思政案例如下图所示。

 

 

五、课程思政的体会

在课程思政开展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教学同向同行对育人效果的显著作用。育人除了“育能”——使学生具备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育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相较而言,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教学实践表明,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更能促进专业技能的学习,使之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动力更强劲,学习态度更勤奋,学习效果更显著。

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隐性的理解,不是要遮遮掩掩、欲语还休,而是要隐于专业教学当中,起到显性的效果。这就要求专业课程既要有明确的思政教学目标,又要讲究思政元素融入的自然性和艺术性。这个要求对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既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更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既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涉猎广域的人文社科、哲学、时事政治等素材。因此,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除了专业提升,也要注重综合素养提升。在组建课程团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成员的学科背景的互补,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视听天职师大
  • 天职师大校庆宣传片《薪火·绽放》重磅发布 天职师大校庆宣传片《薪火·绽放》重...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欢迎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欢迎您!
  • 让远方的孩子看见远方 让远方的孩子看见远方
  • 绽放 绽放
  • 天职师大宣传片 天职师大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