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扎实推进《清华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行动方案》 - 正文

【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刘奕群、邱垚:以“六个坚持”为指导 高质量推进大学创新体系建设

●科研院 刘奕群 邱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报告将立场观点方法概括成为了高度凝练的“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是我们学习与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点,也是指导我们在各方面工作中开展实践创新的着力点。

清华大学一直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广大师生坚持“科技创新就是我们最主要的爱国方式”。面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要求,我们要以“六个坚持”为指导,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独特作用,推进大学创新体系有机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更好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一、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大学创新体系的价值取向

清华大学选择的道路是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所建设的大学创新体系,也必然以秉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为核心价值取向。一方面,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科研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更要坚持科研创新植根于亿万人民的生动实践,从人民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中确实存在的问题中找真需求、大需求。

大学创新体系的评价机制要反映人民立场,才能保证广大师生科研创新工作与价值取向的一致性。近年来,清华大学出台《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树立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导向。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重大科研任务团队建设等方面建立专项科研评价机制,建立以“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解决大问题”方面的实际贡献为核心的创新成果评价机制。我们要继续注重营造科研文化氛围,让“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成为学术共同体的普遍共识,激发师生在学术研究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做到“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

二、把坚持自信自立作为大学创新体系的精神品格

“自信”是中华民族的内在力量和我们党素有的气度,更是清华人一贯的精神传承。“自立”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制胜法宝和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更是清华人勇毅担当的精神来源。这种自信自立,来源于清华大学110多年建校以来一直秉承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来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书育人特色,更来源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科技创新成果。

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广大师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主体,他们的精神面貌定义了大学创新体系的精神品格,而自信自立应当也必须成为这一精神品格的主要组成元素。大学创新体系同时承担着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的职责与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教育人体系,让最优秀的人才在最重要的科研任务中做贡献,同时依托最重要的科研任务培养最优秀的人才,实现“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双丰收。近年来,学校高温气冷堆、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等重大成果的研发过程充分说明:依靠自信的心态、自立的定位才能产出一流的科研创新成果,而一流的成果又会进一步坚定科研工作者的自信自立精神,并进而鼓舞教育包括广大师生在内的更大范围人民群众,使大学创新体系的独特精神品格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三、把坚持守正创新作为大学创新体系的实践路径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守正才能牢记嘱托、根基牢固,担负起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荣使命;创新才能乘势而上、引领发展,承担起在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无人区中探索前行的任务。“守正”与“创新”两者相辅相成,体现了高度的辩证统一关系,既承袭了中华民族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文化传统,又坚持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更与百年清华“人文日新”的气韵高度一致。守正创新也因此理应成为我们开展大学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实践路径。

从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中,我们可以充分领悟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推进高校科研创新工作有机融入新型举国体制,是建设大学创新体系的正确方向。新型举国体制是对传统举国体制和新自由主义的扬弃,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机制的结合,是守正创新精神在国家科技治理体系方面的集中体现。新型举国体制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强化“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这要求我们将大学创新体系建设放到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语境中加以考虑,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重大科研项目推进等方面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优势力量,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四、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大学创新体系的责任担当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新时代十年以来取得的各项伟大成就,无一不是在发扬斗争精神直面矛盾难题的过程中取得的。纵观人类史,当前,摆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新发展阶段面前的,是更加动荡的、加速变革的世界大环境。中国式现代化在危机和考验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引来了部分西方国家在科技创新等各领域实施的一系列遏制、打压和围堵。清华大学始终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攻克国家亟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难题作为光荣使命,“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毫无疑问应当成为我们所建设的大学创新体系的责任担当。

面对解决“卡脖子”问题、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艰巨任务,需要对原有的高校科技创新组织模式进行调整,建立问题导向牵引下的有组织科研机制。2021年,清华大学发布实施了包括《2030创新行动计划》在内的三个中长期战略规划,创新行动计划和相应的专项行动计划聚焦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安全、应对全球挑战的重大问题,针对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可形成引领或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重点布局,这本身就是将科研创新活动在目标维度加以有组织化的有效形式。我们应当在大学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将顶层战略布局落实到过程管理与引导中去,根据不同类型科研创新活动的特点加强问题导向。例如,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引领的方式引导基础科学研究向“突破瓶颈”、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原理的方向发展;通过重大型号任务引领的方式引导核心技术研发向转化为“生产力”“战斗力”的方向发展;通过重大机构平台引领的方式引导重点科研团队向打造独特优势、成为“单项冠军”的方向发展。依托有组织科研机制,破解高校科研中将“自由探索”异化为“自由主义”的不良倾向,确保大学创新体系承担起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责任担当。

五、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大学创新体系的思维支点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坚持系统观念,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观点的批判性继承。我们所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体系,不是在孤立的环境下进行,而是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背景下开展,因此必须充分思考这一创新体系在整体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处理好与战略科技力量的其他组成部分如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问题,才能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独特价值,统筹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

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之外,增加了“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的内容。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三位一体推进”的概念,以党的章程的形式明确下来。在大学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强调系统观念的关键在于坚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把大学创新体系建设放到学校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的整体布局里考虑。处理好学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转化之间的关系,解决创新成果产出与有效转化、科技人才培养与发挥作用的关键性问题。科研过程既是师生共同探索与生产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教师实现自我提升的过程,更是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提升“教育自信”、服务“科技自立”、支持“人才自强”,这是我们在大学创新体系建设中强调系统观念的必然选择。

六、把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大学创新体系的文化特质

在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党始终重视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仅关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重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承担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任务的高校,清华大学所构建的大学创新体系也理应坚持胸怀天下的文化特质。一方面,应当积极开展促进人类共同福祉的科研创新工作,在影响人类命运的全球议题中发出清华声音、作出清华贡献;另一方面,应当继续秉持“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风格,注重向全球范围内领先的大学创新体系建设成果学习,利用复杂国际环境下一切有利因素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增强师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以高水平开放推进大学创新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人类在全球发展和安全方面面临着众多共同挑战,部分国家对中国的种种围堵、打压和对抗进一步削弱了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努力。面对执意打造“小院高墙”“平行体系”的逆全球化思潮,我们更加需要培育开放的学术创新生态,将坚持胸怀天下塑造为大学创新体系的文化特质。首先,要坚持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积极应对全球性问题,引导大学创新体系聚焦具有全球视野的研究方向。同时,要加大开放合作,主动搭建中外创新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发展进步。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在重点优势学科方向建设高水平合作平台,培育支持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真正做到与人类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对党治国理政探索实践的全面总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所建设的,是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学创新体系,是服务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大学创新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揭示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等关键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方式。我们要自觉学思践悟这一思想,从中汲取发展完善大学创新体系的精神财富,用一流的科技创新支撑起一流的高等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以高质量的大学创新体系支撑高效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清华新闻网11月29日电)

供稿:科研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

2022年11月29日 11:55:2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