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难忘2024毕业季 - 正文

强成长之基,担时代使命

——在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未央书院2020级本科生 崔嘉骏

20240629-毕业代表-无-李派.jpg

崔嘉骏发言 李派

尊敬的各位老师、来宾、亲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未央书院的崔嘉骏,非常荣幸能够作为2024届毕业生代表在这里发言。

过去的四年中,清华园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写作与沟通”课上,同学们真诚地倾听彼此,勇敢地表达自我;冬奥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们作为“燃烧的雪花”见证了凌晨的鸟巢;在新落成的北体育馆里,大家挥洒汗水,尽享运动的乐趣。临别之际,请允许我代表2024届全体本科毕业生向母校、师长和一路陪伴我们的家人朋友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

四年前,我们带着求知与探索的渴望来到清华园,四年后,我们用行动交出答卷:强成长之基,担时代使命。

学习时,厚植强基,让我脚踏实地。四年前,学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理工融合”的培养模式深深吸引了我。初入校园,我十分忐忑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起为国强基的重任。带着想要证明自己的冲动,我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在被称为“三座大山”的基础物理学学习中,上百页的笔记成为我大学生涯最早的注脚,甚至做梦都是老师为我们答疑的场景。一人学不如一起学,我所在的未央-能动02班以“不让一个人掉队”为目标,在考前组织了小班辅导,同学们会相约研讨间讨论难题,思路在交流中得到碰撞。扎实的数理基础为我们在工程衔接方向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研究中分析流场时,我联想到了基础物理学课程上学过的电学模型,通过两者之间的类比迁移,最终用物理学思维解决了工科难题。这让我感受到理工融合的巨大魅力,也顿悟了厚植强基的力量。

科研上,从游探索,教会我永不言弃。强基计划本博贯通的培养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较早认识科研、接触科研入门要点的机会,书院的“从游坊”师生沙龙则为我们提供近距离了解各研究方向的平台。高中时,我便接触到流体力学概念,但来到大学加入强基计划,这扇大门才真正向我打开。在导师刘树红教授的课题组中,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深空深海动力系统研究对于我国国防建设的战略意义,这增强了我不断探索的动力和使命感。大三暑假,在“闯世界计划”的支持下,我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学者进行学习和交流。然而我的跨国研修之旅却并不顺利。在我从事的空化侵蚀机理研究中,首先需要制备一个满足实验要求的样本,然而就是这小小的模具却成为我很久无法跨越的难关。我像一个失败的面包烘焙师一样,一遍遍地将样本推入烘箱却一无所获。我开始质疑自己,刚刚建立的信心被一点点消磨。这个时候,导师鼓励我,“无数次的找不到答案才是最终找到答案必须的过程”,我焦躁的内心平静了下来,我不再执着于一时的结果,而是从基础做起,向下扎根汲取力量。回国后我继续在此课题上深耕,李兆基大楼通宵达旦的灯光见证了我对着高速摄影图像一帧帧分析的努力。最终,我研究的非对称结构对自聚焦空化侵蚀的影响机理课题获得了北京市自然基金委“启研计划”的资助,我也获得了清华大学“未来学者奖学金”。未来,我将在清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努力为解决深空与深海动力领域的空蚀破坏问题贡献力量。

面向未来,唯有奋斗,方可担时代使命。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我们何其有幸,能够在追寻个人价值的同时,把青春融入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事业中。四年里,零字班的我们从“零”开始,迎着时代勇攀高峰:有的同学聚焦强化学习的前沿基础理论突破,提出的算法得到领域内前辈的广泛称赞;有的同学投身自动化天文学研究,在学科交叉中建立起第一个全自动的微引力透镜分析技术;有的同学扎根哲学经典,在对艰涩文献的长期研读中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人文领域厚积薄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生逢盛世我们当不负盛世,身逢其时我们奋斗其时,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我们与有荣焉。

光阴似箭,本科四年时光已接近尾声。“少年当有凌云志,万里长空竞风流”,惟愿我们永葆初心,强个人之基亦强民族之基,用奋斗的姿态扎根、生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清华人新的贡献!

(清华新闻网6月29日电)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

2024年06月29日 20:32:3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