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人物 - 正文

吴国祯:两岸清华二十载

张莞昀

  

  吴国祯,台湾台北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77年6月参加工作,1983年11月加入台盟,1995年起在清华大学任教。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台湾同学会会长、全国台联副会长。历任第六、七、八届台盟中央副主席,2012年12月再次当选为台盟中央副主席。

  1977年6月,对于出生在台湾的吴国祯来说,是一个特殊的人生节点———在两岸交往渠道还没有畅通的时候,他毅然返回大陆,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也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归国路:金门、美国、大陆

  1970年,刚刚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毕业的吴国祯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兵役生活,登上了离大陆最近 的 岛屿———金门。第一次离开台湾本岛的吴国祯有种很微妙的感觉:“那时还能听到炮击的声音。虽然已事隔40年,但是我记忆中炮击的声音至今仍然很清晰。那是一种非常凄凉的声音。在部队里,我还和从大陆去台湾的老兵相处过,他们远离家乡,我对他们很同情。从金门看大陆,潮涨潮落之间海面就如同湖面。如果天气好,风光是很美的。我当时就想,如果没有战争,这么好的风光让大家享受该有多好。”

  这种渴望一直蕴藏在吴国祯的心里,直至在美国留学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1970年底,台湾报纸披露美国总统尼克松要将原由美军管制的冲绳的管辖权交还日本,并将钓鱼岛海域划入“归还区域”。为了保卫中国的神圣领土,旅居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的台湾、香港留学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这个口号提出的第二年,结束兵役的吴国祯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并加入到“保钓”运动中。

  在美国,他们这些赞成新中国、共产党的所谓 “左派”台湾学生被看作“异类”。“那时候我们会读在台湾从来没有见过的书,比如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作品、经典的马列著作,也包括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等等。”吴国祯回忆说,“那时,大陆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们想了解大陆,一些人就开始到大陆访问,重新架起了两岸交流的渠道。可这在当时的台湾是犯死罪的。去了大陆,你就准备好这辈子没有回台湾的路了。所以说,那时我们的决心是很大的。”

  1977年,吴国祯毅然回到大陆,成了一名“教书匠”。

  两岸情:纵览渊源、铭记历史

  回国后,吴国祯相继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任教,并从1978年开始参与到为国家发展和祖国统一建言献策的工作中来,先后在全国政协、全国人大担任委员和代表。而他最为关注的,还是如何加深两岸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从公车上书到辛亥革命,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再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留下了大量的史迹。这些史迹生动地说明了两岸关系的深层次脉络。”无论身在何地,吴国祯总是惦记着寻找“两岸一家”的佐证。

  在北京,他调研过在京的涉台文物,为有关文物的保存以及对它们在对台工作方面的利用提出建议。在台湾,他参观台南延平郡王祠时,仔细阅读康熙皇帝统一台湾后颁发的圣旨,其中赦免郑氏家族“叛乱”罪的内容让他心情为之一振。即使是平时阅读新闻,他也总能从海量的信息中发现与台湾相关的消息:“前几年,我见到文物拍卖公司拍卖 《1748年巡台御史白瀛呈供乾隆皇帝御览手绘台湾全岛地图》。那是乾隆十三年巡台御史白瀛进呈乾隆皇帝的台湾地图本。这个文物的价值在于它明白无误地说明了 ‘台湾是祖国一部分’的史实。”

  2008年和2009年,吴国祯连续两年在“两会”中递交提案,建议在国家博物馆建立长期的台湾史实展,将藏于清宫的涉台文献、国民政府在重庆准备接收台湾工作的文书等展示出来。“如果能让台湾访客参观这些反映两岸关系的动人史实,必然能撼动他们的心怀。这个展示也必然是两岸独特且唯一的参观点。”提到这个展览,吴国祯心怀期待。

  作为“保钓”运动的亲历者,将海外台湾留学生在“保钓”运动时留下的刊物、资料和文献留存下来,成为近几年吴国祯一直在努力的工作。2007年初,美国休斯顿大学退休教授周本初有意将自己保存的“保钓”资料捐赠给祖国。作为共同参与“保钓”运动的“老保钓”,吴国祯也很珍视这批资料,他通过学校统战部联络清华大学图书馆,希望这批资料能在清华“安家”。很快,他的提议得到了积极回应,2007年9月29日,这批珍贵的“保钓”资料“落户”清华大学图书馆。

  此后,吴国祯不断与海内外的朋友联络,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文献,并集中存放于清华。截至2011年12月,清华大学图书馆已经接收“保钓”特藏捐赠144人次,录入资料13000多件,完成“保钓”历史人士口述访谈70余人,已成为“保钓”资料收集最为齐备的单位,一些学生在做与此段历史有关的论文时都要到清华查阅资料。同时,也开始有台湾访客、特别是年轻的台湾学子来清华图书馆参观。

  “这场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海外的五四运动’的历史文献的保存总算是有了初步的规模。这是台湾历史的一部分,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传承载体。”吴国祯对这批资料终于得以收集、整理感到非常宽慰。

  2012年,中日对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日趋尖锐化,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保钓”资料成为专家学者捍卫我国领土主权的重要资料来源。

清华缘:两岸血脉相连的“孩子”

  1966年至1970年,吴国祯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读书,1995年起开始在清华大学任教,他在两岸清华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已超过20年,清华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他的血液。“上新竹清华大学时,梅校长已去世。但是,他所提倡的校风余荫还在———入校开始就要先学会唱校歌。清华的校歌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是一致的。我以为,这八个字的校训足以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座右铭。清华育我,校训的影响最为深刻。”

  美好的学生时代至今让吴国祯记忆犹新。那时,新竹清华大学的藏书非常丰富,令他目不暇接。大学四年,学化学的他阅读了大量物理方面的图书,使他可以通过物理视角看待化学课题,也为他后来将学术研究范围从化学拓展到物理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两岸交往的日渐增多,吴国祯回到台湾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过去的几年中,凡是有机会回到台湾,我都会回到育我的新竹清华母校。在那里,我还见到一些从大陆清华去的学生。事实上,两岸清华学子在美国的校友会从来就是在一起的,大家不论来自海峡的哪边,都是清华人!”

  2011年,两岸清华共迎百年华诞。作为与两岸清华血脉相连的“孩子”,吴国祯感慨万千,并作文纪念。文中他写道:“自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走入了一个新时代,而清华大学正是伴随着这个时代的进程而发展的。我想,百年来,清华学子不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多以‘自强不息’自勉,以‘厚德载物’的理想,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足迹。其间,随着梅校长的迁移,这个历史也传承延伸到台湾。回顾自己的过往,我能受此美德的沐浴,自立自强,并能有机缘来到大陆清华任教,度过充实的人生岁月,我尤感幸运。” 

    来源:新清华2012-12-28 第1906期

2013年01月03日 16:31:1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