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人物 - 正文

以青春奉献科研 许未来投身教坛

——记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13届博士毕业生周佳

研通社记者 孟冬雪

图为周佳。

  周佳,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07级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赴重庆大学任教。曾荣获3次清华大学一等奖学金、1次清华大学三等奖学金、全国首届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二等奖、国家二等奖学金、2次同济大学一等奖学金、1次同济大学二等奖学金、汉高奖学金、大众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等奖项和荣誉。

        赴重庆大学做教师——这是周佳渴望已久的职业,那里,是她的家乡,周佳对那里满怀深情。6年的清华直博生涯,她在勤恳奋斗中度过,当科研成果累累的学生时代落下帷幕之际,周佳选择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继续科研事业,躬身教育实践。

做科研:我要付出120%的努力

  周佳从同济大学工业工程系毕业后,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从事人机交互研究。这个温柔随和的重庆姑娘在学业上十分要强。刚入校的她因为老师的一句话,选修了3门统计学课程,包括数学系的专业课,而成为实验室里让老师刮目相看的“统计牛人”。

  博士期间,周佳负责或参与负责了8项科研项目,包括主研欧盟第七框架项目2项,主研横向项目2项,参研横向项目4项。她还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以其他作者顺序发表论文5篇;担任过人机交互国际会议(HCII2011、2013)的分会主持,参加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周佳曾于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工业工程系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在此期间,她独立负责了一项美国教育部残疾与康复研究项目:基于国家可及性架构的通讯工具的通用设计(Easy-One Communication)。节假日里,当其他同学兴致勃勃的游览美国风光,周佳在异国他乡独自担负起了该项目中用户研究、概念模型、实验设计、现场调研、数据分析等工作,甚至在圣诞节,她还会扛着设备到芝加哥的老年公寓,找到没有电脑使用经历的老年人做实验。

  回顾即将结束的学生时代,周佳说自己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我对我导师的一句话特别有体会,他说做科研要付出120%的努力,要一直不停的积累。尽管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只有付出才可能有回报。”

当教师:我从小的梦想

  周佳的父母曾是中学教师,在她的记忆里,父母对教师这份收入不高但十分充实的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直到现在,许多已经毕业20多年的学生还经常邀请他们参加师生聚会。父母的影响让周佳很早就萌生了成为老师的愿望,而她在求学的每个阶段,也总能遇到恩师相助,这加深了她对教师职业的向往。

  来到清华以后,周佳的导师加弗尔·萨文迪(Gavriel Salvendy)教授和副导师饶培伦教授向她提供了学术和科研上的教导与帮助。在了解周佳的想法之后,饶培伦教授有意支持她担任助教,锻炼她上课、管理学生的能力。在担任饶培伦教授“人机交互”课的助教时,周佳每天要花至少3个小时准备资料、设计实验流程、购买器材,并且在课上用英文向留学生讲解实验方法,同时指导班上十个小组的课程项目。班里德国留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风格曾让周佳印象深刻,他们针对课堂内容或课程项目中每一个细节的深入探讨都对周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饶培伦教授会对周佳讲课的方式和管理学生的方法给出详细指导,比如如何着装、如何有技巧的树立威严等。

  “我认为刚做老师时,威严更加重要,但可以随着成果、经验的积累逐渐变得亲和。”在周佳的心目中,好老师应该是“生活上随和、学术上严格”的老师。“我希望自己以后不仅能建立好的教学方法,还能多给学生提供人生建议,减少他们碰壁的次数。”

去重庆:我不是没有过纠结

   人机交互研究是一个较为年轻、处在前沿地位的研究方向,周佳的许多师哥师姐都在微软、IBM等大型外企找到了薪水优厚的工作,留在了北京。除了重庆大学,周佳还收到了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邀请。她坦言自己不是没有纠结过:她向往名校提供的宽广平台,为大城市集结的优质资源而动心,可是自己能否在这样的平台上得到重视、顺利地进行自己想做的研究,是她更在意的事。

  “重庆大学工程系虽然建系久,但在人机交互方向完全空白,一个人都没有,这里需要人才”,周佳如是说。在上海、北京绕了一大圈之后,周佳还是回到了最需要她的地方。从清华到重大,从学生到教师,周佳把青春献给了科研,把未来献给了教育事业。

  编辑:范 丽

2013年07月09日 08:46:0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