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人物 - 正文

志愿服务在身边

——记清华大学电子系2013届本科毕业生朱正腾

学通社记者 刘畅

图为朱正腾。

图为朱正腾2012年5月在中关村中学担任JA(Junior Achievement)的授课志愿者

  他,是清华大学第五届“十佳紫荆志愿者”,曾在过去三年半多的时间内一直担任与志愿有关的社工职位,他是一位普通的清华紫荆志愿者,更是一位“为志愿者做志愿”的志愿者,他,就是清华大学电子系2009级本科生朱正腾。

  “心怀志愿公益梦,实干志愿二次方”,这是他数年来志愿经历的最好概括。

志愿,在身边

  三年半的志愿经历,朱正腾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在北京,他曾担任了中关村中学JA(Junior Achievement)的授课志愿者,“天使之家”孤儿爱心陪伴志愿者;在河北,他曾参与河北固安一中的短期支教活动;在四川绵阳,他曾志愿参与应急通信系统灾后重建调研项目;在贵州安顺,他曾以“情系母校”的志愿者身份,为高考的孩子们送去一臂之力;除此之外,他还在香港,台湾参加过为时两周的志愿体验;校内他参加的志愿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在被问到志愿服务总时间,朱正腾只是一笑而过。“如今清华校内的志愿服务氛围十分浓厚,很多同学从事志愿活动是怀着一种去服务,去奉献的心态。这里更重要的是一种奉献与收获,而认证时间的价值与之相比就不那么大了。说实在的,现在我的志愿认证时间到底多少,我也不是很清楚。”

  其实在每一场志愿活动背后,其投入的绝不仅仅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活动时间,前期准备付出的精力相较而言要多出好几倍。大三在中关村中学的授课志愿活动,就给朱正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该项目持续整个学期,由5人组成团队,每周进行固定授课,但这些并不是这场志愿活动的全部。“每周五我们就会开始下一节课的准备,周五确定大体分工,周六确定授课内容,周一做好课件,进行授课彩排,周二对授课内容定稿,周三进行授课现场的工作分工,周四下午是进行正式授课。授课后我们还会做一个总结,我作为负责人,会把总结通过邮箱发给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这样的循环,周而复始。除此之外,这堂名叫“国际贸易”的课程事实上全都由理工科的同学讲授,每一位志愿者都是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大量收集素材,尽可能丰富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开始可能是出于兴趣,但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效果肯定每况愈下。所以每堂课上,我们都希望呈现一种对知识的生动的,合理的,易于理解的表达。”

  这样的付出,最终让这一团队获得了当年JA中国的优秀志愿者团队的称号。但对于朱正腾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荣誉,而是其中的收获与感动。“最后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感动是无以言喻的。当时全班用彩笔给每位志愿者都写了一封感谢信,每封的内容都不同,在最后都签有每个孩子的名字。这突然让我们感到自己所做的事特别有价值。”

  一次次志愿经历,朱正腾将其总结为三个字“在身边”。“在百年校庆期间我有幸作为志愿者帮助薛其坤院士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当时对我们说了这样一句话‘年轻人要敢于从基础做起’。我想不仅仅是学术,志愿也是这样。很多时候,志愿并不需要跋山涉水,它就在我们同学身边,作为一个真正的志愿者,我们也需要从同学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志愿者到“志愿者的二次方”

  除了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朱正腾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志愿者的二次方”。在采访中他也笑谈:“所谓二次方,就是为志愿者服务的志愿者。在很多活动中,志愿者也需要前期培训,指导,乃至后期保障,权益维护等,我希望我在这个角色中也有一些担当。”

  自大二加入校团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以来,朱正腾就致力于这样的工作。一年内,他曾为紫荆学生志愿者队伍举办了十余场培训会,培训志愿者一千余人次。同时,他还提倡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权益保障,并改善志愿者的工作环境。他还创立了志愿培训组的人人主页“志愿培训”,既是良好的信息发布交流平台,也使为志愿者服务培训的方式由一个固定的地点变成了灵活多变的网络平台。“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志愿者参与到其中来。”

  除此之外,朱正腾还组织了首届清华大学“我们的家园”志愿创意大赛。这次大赛聚焦同学身边的社区,旨在激发针对同学身边志愿活动的创意,创造一个更良好的社区氛围。“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大赛,寻找到同学身边志愿项目的创意。”

  据了解,这次大赛共征集到23个院系40余个优秀志愿创意,在前期评选过程结束后,获奖的部分创意还将给予启动的资金支持并进行试点开展。“譬如美院紫荆支队关于校园环境整体改造的创意,就获得了评选的银奖,现在也得到了逐渐的开展,比如区域布置的美化以及宿舍楼标的再设计等。此外还有关于‘爱心体重计’和废纸回收项目等,也都进行了一些试点工作。”

  “从开始做志愿以来,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每一位紫荆志愿者,因为他们所付出的辛勤与汗水,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泪水,才有了一次次活动的脚踏实地,才有了校内志愿氛围的提升。我一直认为志愿就是这样一个人影响人的过程。很多人参加志愿,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可能就是因为身边很多人做志愿,自己就跟着做。所以这样一种氛围很重要。”

  在问及志愿与学习的平衡时,朱正腾认为自己在电子系是非常幸运的。“我们这届正好赶上了系内的课程改革,本科课程整体更注重于学生知识体系框架的建立,也更为强调核心概念和知识联系。这也给我们留出了更多的课余时间,使学生有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很多有志于科研的同学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科研,有的还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对我而言,实际上也有了更多投身志愿者工作的机会。”

  如今朱正腾已经取得本系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他未来的生活,必定也会与“志愿”两字密不可分。“作为一位普通志愿者,我将会尽可能的参加各种志愿工作;而作为志愿者的二次方,我也将为志愿者服务而尽可能付出。”他说。

 编辑:襄桦  

2013年07月18日 10:46:1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