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来自“决心号”的祝福

时间:2017-05-19浏览:1155

来自决心号的祝福

明天是母校110周年华诞,作为一名同济人,此刻正和我的老师们奋战在南海深处的决心号,我们为母校祝福,为母校自豪!

已经在南海上待了一个月有余,除了每天12个小时描述岩芯的任务,剩下的时间就是和同船的科学家们聊天,讨论。作为一名同济人,能够在这个航次和翦知湣老师,刘传联老师,和钟广法老师一起工作,并且常常聊起当年在海洋学院的往事,无疑是繁重工作之余再好不过的放松。每当我们坐在同一张桌上吃饭,注视着这些当年曾经教授课程,传授我们知识的老师,许多数年的往事浮入我的脑海。正值母校同济110年校庆,索性写篇杂文,回忆也好,勉励学弟学妹也好,加上一些我多年离开同济海洋但却有和同济老师有交集的故事,合在一起谈谈自己参加此次航次的感想。

作为一名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本科毕业的学生,这次能够作为随船科考的成员,我的内心感到既兴奋又自豪。还清楚记得,在踏入同济大学校园的第一天,第一幅进入我视野,并且仍然记忆犹新的就是那张当年汪品先院士,以及翦知湣教授在ODP 184航次与其他各国科学家的合影。比起其他学院宣传的海报,那张十余人在JOIDES Resolution上的合影显得更加脱俗洒脱。当年只有大一的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机会,能够登上这艘许多科学大牛曾经驻足的国际科考船。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海洋地质本科是一个只有数十人的小专业,当时还在沪西校区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和系里的老师们交流。其中不少同学在大一结束后转投其他专业,去追求一份更容易就业的出路。的确,比起有些专业,海洋学院真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和立竿见影的就业市场上并不是那么有优势。当时的我也曾经有过疑惑,并多少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仍然会坚持自己当年的选择,在海洋学院完成我的学业。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我登上了梦想的科考船,而是因为海洋学院在我同济四年的时光中给了我无数宝贵的资源,开拓了我的眼界。而这些东西,会让我受用一生。毕业离开同济之后,我远赴美国完成我的硕士学位,并马上将拿到博士学位。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时刻影响并激励着我。而当年在海洋学院积累的知识和各位老师的帮助,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很想对此时此刻正在海洋学院完成学业的师弟师妹们说,一定要珍惜这四年的同济海洋的时光。如果你们以后打算投身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学院的师资力量和资源会对你们在今后的学业上给予很大的帮助。许多同济海洋老师在做的研究工作是能够改变科学层面上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希望你们能够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参与进来,更早的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一些科学上的问题。

5-191

除了对以往的一些回忆,对我触动更大的则是祖国的海洋研究的投入和国内在硬件上取得的突飞猛进。两年前,我代表我的导师Peter Clift教授参加了在同济大学举行的南海IODP 349航次后科学会议。在会议结束后,由于我本科已经去过苏州的地质实习,所以我选择了去参观新建成的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临港基地。在赵玉龙老师两个小时的介绍后,对于海洋学院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我被惊呆了。记得那一次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大体积的用于科学研究的蓄水池和几百米深的深海模拟井。而对于南海的研究就更不用说,在汪先生1999年完成了南海的第一次大洋钻探后,此次IODP 368是第四个南海研究的大洋钻探航次。而更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的IODP 349航次,和这次的IODP 367368航次都是中国为主的IODP CPP航次(所谓的CPP 航次,就是由某一个国家支付航次的部分费用,作为回报能够派遣更多本国的科学家参加)。对于海洋研究的渴求和支持,中国在这方面的重视在世界上也是较为罕见的。所以对于在同济海洋求学的同学们,这是一个十分幸运的时代。随着更多航次的开展,会有很多科学上的问题等你们来解决,鉴于国内总体的形势,相应的研究经费又会有十分充裕。对于一个科学家,好的科学问题加上充足的经费会给你们带来无限的科研上的满足和享受。加油吧!

既然说了这么多同济海洋的事,就不得不再写一段对于汪先生的记忆,上次见到汪先生是在去年冬天旧金山的AGU会议上。记得南海的专题讲座是在会议最后一天的下午2点到5点,当时由于时差,很多参加的老师都在听取报告是打起了瞌睡,当时我坐在最后一排,看着前面的人头不断的上下移动,多少有点控制不住想笑的冲动。可是当我的目光移到最前排的汪先生的身上,不由为之一震。汪先生手里不断的在记录着每一位学者的报告。AGU是国际会议,所有报告必须要求用英语完成,同时又总会有很多带着其他国家口音的科学家来参加。如果碰到一些英语不太好的科学家,他们的报告往往很难让我集中精力。但是汪先生从始至终一直坐得笔直,不放过每一丝他感兴趣的信息。作为一名同济海洋的校友,每次见到汪先生,都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虽然离开数年,但从汪先生对科学研究的态度上,让我感到时间从未流逝,他一直是那个分秒必争,和蔼但却对科学锱铢必较的学者。

最后,祝同济大学110岁生日快乐!祝愿我的母校越办越好!祝海洋的学子们事业有成,能够将祖国的海洋科研事业发扬光大。该去睡觉了。。。明天又要CORE ON DECK 了(12小时的岩芯描述又开始了)。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2008 海洋地质专业刘畅(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博士研究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