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搜寻南海古环境变化的“蛛丝马迹”

时间:2017-05-06浏览:1043

搜寻南海古环境变化的“蛛丝马迹”

        静谧的南海深处,钻机轰鸣,大洋钻探368航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这是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南海第三次大洋钻探的下半场(上半场367航次已于今年2-4月顺利完成)。368航次进行得非常顺利,第一个站位U1501已于4月下旬提前一周成功完钻;正在进行中的第二个站位U1502也已执行过半,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决心号”上的钻机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地向南海4000多米的海底深部钻进,岩芯被源源不断地从海底取出,送进船上的各个专业实验室。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每12小时一班、夜以继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工作着……
      这里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没有昼夜之分,科学家全天都待在船舱里,除了吃饭和睡觉,基本上都在工作。时间在这里仿佛已经凝固。唯有每天下午6点左右在舱外甲板上的晚餐小聚,深蓝的海水伴着漫天的落霞,才把我们重新拉回到现实中来,提醒着我们时间的流逝……
      能够入选IODP 368航次的船上科学家,无疑是幸运的。我在船上的身份是沉积学工作者,每天的工作职责是描述刚刚从海底取上来的、“新鲜出炉”的沉积物岩芯。借助于放大镜和显微镜(涂片分析),一层一层地详细观察和描述各种沉积物的岩性、颜色、结构、沉积构造、生物及遗迹化石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地录入计算机中。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解读蕴含其中的古海洋环境变迁的故事,并记录在航次的站位总结报告中。这项工作看起来枯燥,实则有趣,恰如侦探破案和医生诊病。侦探破案首先需要收集足迹、指纹、头发丝、凶器等作案证据,然后将这些物证串起来形成证据链,锁定疑犯。医生诊病需要通过望闻问切,和病人交流,了解症状,必要时辅以血常规等分析化验,对病人的病症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可别小瞧我们岩芯描述这个工种哦,船上33位科学家中有11位从事这项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科学家人数最多的工种之一,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DSC003502
       海底的沉积物用专用的钻井取心筒(最大长度为9.5m、直径介于5.87至6.2 cm 之间)取至甲板后,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将岩芯分割成150cm等长的段,并依次标记编号。然后将岩芯从中间剖开,分为两半,一半用于物理性质、古地磁及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等取样分析和测试,称为工作岩芯(working half);另一半用于岩芯断面照相、无损物性扫描测试及岩芯描述,称为存档岩芯(archive half)。航次结束后,存档岩芯将永久珍藏在大洋钻探岩芯库,供后人观察研究之用。
      随着岩芯不断地被剖开,惊喜总是接连不断地呈现。红红绿绿的深海粘土层,浅灰色或灰白色的钙质软泥,棕褐色的有机质,粒度向上逐渐变细的砂质浊流沉积层,还有粉色的火山灰,形态各异的生物潜穴……这一切无不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南海深处不平凡的往昔:时而和风细雨、风平浪静,生物繁盛;时而地动山摇、浊流滚滚或火山灰弥漫。这一切故事背后的导演,正是南海及周边区域的板块构造活动与全球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
      决心号的钻机在持续轰鸣,南海海底的岩芯仍源源不断地被取出,船上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一如既往地坚守着各自的工作岗位。南海沧桑巨变的故事大片正一幕幕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期待着下一刻的惊喜……

最后更新 (2017-05-06 14:31)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