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吉林高校“浴血”拼抢用人单位

来源:   时间:2002-12-08  浏览:

一场没有硝烟却到处刀光剑影的“用户争夺战”正在吉林高校之间燃起。有的加大对就业指导部门的投入,增加“军费”,增调“兵力”;有的提出“全员育人、全员就业”,所有教职员工都挖掘自己的社会关系,联系用人单位,推销本校毕业生

“市场只有这么大,消费者也只有这么多,产品却源源不断从厂家输出,这就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行情。如果说,毕业生是一种人才产品,用人单位是产品的消费者,作为生产厂家的各类高校,不可避免地被逼进了一场战争———抢夺用户的战争。在2003届毕业生就业高峰到来之际,很少还有高校能无动于衷坐而待‘毕’。”吉林大学就业指导办主任吕丽华说。“用户争夺战”被众多吉林省高校老师形容为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到处刀光剑影的战争”。为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众高校纷纷加大对就业指导部门的投入,增加“军费”,增调“兵力”,运筹帷幄,各出奇兵。

在长春工业大学,2003届毕业生比2002届猛增一倍,达2500余人,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杨龙告诉记者,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该校上至校长、书记,下至讲师、辅导员,已“全员皆兵,共同参战”。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全员育人、全员就业”,即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充分挖掘自己的社会关系,与用人单位联系,推销本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影响到招生,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我们学校,以前多是等着老客户来要人,等着人家主动与我们联系,今年则转变战术,开始主动出击。”长春大学的孙松国老师透露,学校正着手扩充就业指导中心的师资力量。

目前,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正带着几个院系老师在广东“奋战”,明年,他们计划组成作战小分队,从东北、到华北、华南,挨片“扫荡”。

记者了解到,延边大学5月份便派出了处长级干部,到烟台、青岛、大连等地回访老客户,并召开专场推介会,向潜在客户群宣传自己的特色优势。“我校学生的最大优势在语言方面,尤其外语专业学生基本为四语复合型人才:汉语、朝语,主攻外语和二外。因此,外资、合资、特别是韩资企业,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延边大学吴宝嘉老师说,这种打法已初见成效,如今该校就业信息数据库里的用人单位已经达到1800家左右,比3年前增加了一倍多。

2003届毕业生数量突破万人、高居全国第一的吉林大学更是“结集重兵、全面出击,不遗余力地扩张地盘”。

2001年6月份,吉大率先在全国成立了首个“就业工作研究会”,聘请了近200家用人单位做理事,随时倾听来自用人单位的声音。

本学期伊始,吉大又派出20余名精兵强将,跨黄河、越长江,分3次奔赴全国15个城市,向运行状况良好的用人单位发起强烈攻势。“几个小组分头行动,每天走访10多家单位,向人家介绍2003届毕业生情况,打探用人意向,邀请其来校举办招聘会……”吉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就业管理科科长钟新告诉记者,付出自有回报,自11月20日到目前,吉大已累计召开各种规模招聘会70余场,比去年同期上升40%。“我们要利用5年时间,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客户网,也就是人才吸储网,我们把它叫做‘吉大毕业生就业基地’。”吉大就业办主任吕丽华充满信心地说,“初步设想是‘建立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和东北地区为龙头的毕业生就业的重点地区;确立以汽车、通讯、航天、地矿、石油、化工、医药、机械、传媒等行业系统为支柱的毕业生就业的重点行业。以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为基础,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建立大基地。以‘大基地’带动‘大市场’,以‘大市场’促进‘大就业’。”

吉大计划每年投资4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工作人员每年要走访20个城市、100家单位,让更多的单位了解吉大,使用吉大毕业生。据了解,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目前这一基地已初具规模。“走出去”的同时,学校还非常重视“请进来”的工作。吕丽华主任告诉记者,就业办把对用人单位的接待工作放到重要地位,无论是用人单位到学校搞招聘会,还是宣传会、报告会,或者参观调查,就业办都会为其在场地、设备、生活等方方面面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用感情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真心与用人单位交朋友,对绝大多数高校来说,这已经成了一条不可更改的法则。

《中国青年报》 (2002年12月04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