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中文教育市场价值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民间企业开始参与到国际中文教育市场中来,发展模式也各有特点,呈快速增长趋势。很多企业通过自身技术优势,逐渐在国际中文教育工作中崭露头角,与高校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已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一支生力军,但也需要破解一些关键性的难题。
尽快建立国际中文教育大数据分析国际中心。兵马未动,数据先行。数据就是说服力,也是生产力,有了数据分析为依托,就会实现资源精准投放,减少浪费,从而提升生产力。中国可以主导建立国际中文教育大数据分析国际中心,搜集全球国际中文教育及相关数据,统一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以分析成果指导相关企业和大学中文教育机构,从而建成一个适合各国中文教育的数据支撑系统,使学习中文更加高效,并提高世界支持中文教育的积极性。
国际中文教育走入市场,在商言商,无可厚非。不过,中文是中国人的母语,绝不能出现被别人控制的局面。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中国政府要明确中国企业的合法身份和地位问题,使民企更方便去融资,吸纳更多的资本,以民间应对民间,也便于化解海外中文教育面临的各种主观故意攻击,营造更有利的中文国际化环境。
加快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不过,中文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匹配,需要尽快得到提升。
技术就是生产力,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引领世界潮流,一些中文公司已经以AI语伴进行中文教学。AI技术对搜集整理国际中文教育数据也很有价值,我们未来要充分运用技术赋能优势,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掌握国内外的国际中文教育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定量定点研究和推动,掌握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主动权和先发优势。
国际中文教育教材要真正落地。从教材使用情况看,目前国际中文教育普遍存在一本、一套或几套教材包打天下的现象,而且国内国外同步使用。国内外中文学习者的环境差异大,同一本教材国内外适应性不一致;即使在海外,各国学习者所处环境和语言能力也各不相同。要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根据数据分析,据实选择或编写教材。着眼实用,我们要面对不同基础、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宗教和方言的人群,不断根据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在用中改,在改中用,最终由从教者编写自己要用的教材,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一种传统,最终实现谁用谁编,谁编谁用,可以共享,但不搞统一化、标准化、模式化。
链接:https://column.chinadaily.com.cn/a/202412/27/WS676e069ca310b59111dab1eb.html